臺灣作家張大春大陸首次書法個展《見字如見故人來》將於4月19日在北京時間博物館開幕。據主辦方夢邊文化創始人張維娜介紹,本次展覽將展出張大春先生70餘幅書法作品,分爲“尚有古人”“我有詩文”兩部分,既有對古人的致敬,也有自創詩文。所謂“見字如見故人來”,“對任何人來說,生命只走過一回;但是字卻將之帶回來無數次。”張大春說。

作家张大春将在大陆首次举办书法个展:见字如见故人来

張大春,臺灣作家,1957年生,祖籍山東。好故事,會說書,擅書法,愛賦詩。作品以小說爲主,已陸續在臺灣、中國大陸、英國、美國、日本等地出版。他的每一部作品都用新的敘事寫法,不斷自我突破,被譽爲“當代臺灣甚至華人最優秀的小說家”之一。曾獲聯合報小說獎、時報文學獎、吳三連文藝獎等。在大陸地區被《GQ》《南方人物週刊》等媒體評爲“年度作家”、“年度魅力人物”等。

作家张大春将在大陆首次举办书法个展:见字如见故人来

張大春多年研習書法,寫得一手好字,姑父是中國著名書畫家歐陽中石。自述“寫字就不是孤立的一門匠藝,它必須和生活裏對於文字的全面理解相互綰結、相互融合。即使不以書家自詡自期,但凡心存欣賞之一念,就得明瞭:我們必須通過對那些手寫漢字的深刻好奇和觀察積習,才能獲得一窺堂奧的門票。”

去年冬天,張大春攜新書《見字如來》與讀者見面,這是繼《認得幾個字》之後,張大春又一部關於漢字的著作。在這本書裏,張大春藉着重新辨識漢字,寫字詞的故事,爲這個時代沒落的漢字文化盡力。

張維娜說,“書法是以漢字爲素材,最具魅力的中國藝術。其審美屬性之一就是表現漢字的形美和意美。如果沒有漢字的意義世界和價值支撐,書法就無法實現其審美完整性。張大春先生的書法恰恰是兩者的完美結合,毛筆字在張大春這裏,因爲鮮活的生命經驗而更具溫度和審美意境。”本次展覽精選的70幅作品,包括了張大春先生創作的(文言)文、詩、詞、歌、賦等各種形式。

作家张大春将在大陆首次举办书法个展:见字如见故人来

2017年6月,張大春自作15米長卷《登樓歌》參加了由夢邊文化主辦的“夢筆生花——當代語境中的文人藝術”羣展。2017年12月,張大春書法作品亞洲首展在臺北舉辦。王家衛、梁朝偉、周華健、董陽孜,董橋等好友參觀展覽。《見字如見故人來》是他在中國大陸地區舉辦的首次書法個展。

據悉,張大春先生將親臨展覽現場,並邀請在京師友開展遊藝,展覽將持續至4月29日。

作家张大春将在大陆首次举办书法个展:见字如见故人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