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平安宣传月】太赞!动动手指,竟然这样东西都能派送到家!

      据行业不完全统计,2017年瓶装液化石油气事故达427起,造成近百人伤亡。瓶装液化气领域因追逐利益而牺牲安全的违法行为屡禁不止,屡打不绝,行业监管成为城市公共安全的“老大难”问题。杭州市质监局转换思维模式,跳出单一部门监管职能,坚持以市场化手段,引导行业良性发展,补齐城市监管“短板”,将安全和便捷的最后一公里送到千家万户,确保人民群众的“最后一米”用气安全,杭州市开创了行之有效的萧山模式——新理念筑起阳光新业态

      杭州市萧山区,实现了通过手机APP,随时派送、预约派送、批量派送瓶装液化气到终端用户;落实了销售和安全使用的实名制确认和入户安检,解决了终端用户最后一米的安全之忧;实施了配送人员统一培训、统一着装、统一协调配送,实现了监控无死角、全过程可追溯性……然而,所有这些变化,都没有这个夕阳行业经营理念的变化来的震撼。“不仅踏实赚钱,赚踏实钱,还拼安全、拼服务,实现了用户安心、政府放心、企业舒心,创出萧燃响亮的品牌。”萧燃燃气配送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水祥的话,道出了他的心声,也是如今萧山液化石油气行业的真实风貌。一年前,杭州市质监局在萧山区做的新业态创新试点,如今已经瓜熟蒂落。

      多年来,液化石油气气瓶监管,是个老大难问题。各地事故频发,成为制约现代化城市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巨大安全隐患和“短板”。如何破解长期困扰着各级政府监管部门的这一难题?杭州市质监局直面问题,深入了解矛盾的关节点,站在市场的角度,转换思路,勇于创新监管模式。

      在2018年3月原质检总局《质检动态》第45期上,有这样一段叙述:2017年下半年以来,杭州市质监局在萧山区开展瓶装液化石油气监管与服务模式试点工作,截至目前,全区62万余只钢瓶实现统一产权、统一标识、统一检验、统一报废,气源统一采购、统一检测、统一配送、统一结算,瓶装液化气安全形势明显好转……

解剖市场 找准乱象关节点

据行业数据统计,全国范围内几乎天天都有瓶装液化石油气安全事故发生,而且集中在民居和餐饮行业,血淋淋的视频场面,让人不寒而栗,更让肩负着监管职责的政府部门感受到巨大压力。

从2016年开始,杭州市质监局特种设备处开展了深入的行业调研,探究行业现状和问题所在,总结出三点结论:

首先,瓶装液化石油气依然有相当量的刚性需求。在城市中随着城市燃气管道铺设面的扩大,气瓶的使用群体,由城市居民为主,转换为以老旧小区、城乡结合部居民及流动人口、小餐饮经营者和新小城镇化的“上楼”村民为主;

其次,城镇化进程中经营网点设置的结构性矛盾,以及充装企业、经销单位忽视安全主体责任,错误秉持唯利是图的经营理念,致使全行业陷于无序竞争状态。合法瓶装燃气企业站点“最后一公里”的安全服务无法满足刚需用户的矛盾,客观上给非法充装经营者留下了生存空间。主观上,许多液化石油气充装站错误理解“竞争”,经营思路走偏,采取短斤缺两、以次充好等非法手段获取利益。为争夺客户,不惜以牺牲气瓶安全为代价,置法律法规要求的气瓶固定充装制度于不顾,无视气瓶使用登记、充装标签、充装记录等法定义务。在液化石油气中掺入二甲醚,已经成为众所周知的行业毒瘤,是造成气瓶阀门和管路漏气起火的“元凶”,严重危及使用者的生命财产安全;

第三,九龙治水,联合监管成为瓶颈。民用液化石油气行业的充装、运输、经营等各个环节的监管,涉及质监、安监、住建、城管、公安消防、交通运输等多个部门,很难形成长效联动治乱合力。往往是一个区域联合执法力度大,非法经营者就流窜到执法力度相对弱的周边地区,由此形成守法企业反而成为弱势竞争群体的怪圈。

杭州市质监局特种设备处认为,上述问题的焦点,主要聚集在充装企业上,他们应该是市场“战国纷争”的主角。必须以问题为导向,跳出固定的单一监管思考方式,换位行业发展的角度,以市场化的手段去寻找解决行业乱象的良方。

整合资源 构建利益共同体

“液化气充装企业从多个竞争主体向品牌共同体转变,通过区域内资源整合,变昔日的竞争对手为同舟共济、共谋发展的合作伙伴。”2017年初,杭州市质监局特种设备处副处长李文炜在工作调研时,将新思路与萧山区8家充装站一一沟通,引导企业走资源整合之路,获得绝大多数企业的理解和支持。但也有少数企业有所顾虑,担心自己的企业规模小,入股后股份少会吃亏。

“质监部门提出的整合行业资源、企业间形成合力的建议,结果一定会产生1加1大于2效应,是条利国利民利于企业自身发展的好路子,一听说我就认为可行。”王水祥作为最早响应质监部门提议的充装企业负责人,为合作成功,他主动出让降低了在整合经济体中所占的股份。王水祥的理念很坚定:大家一起把蛋糕做厚,将品牌价值做大,安全赚钱!事实印证了王水祥当初判断的正确性。

2017年7月21日,杭州市西湖区一家餐馆因液化石油气气瓶泄漏发生爆燃事故,造成3人死亡、44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700余万元。此次事件如同助推剂,大大推进了萧山区燃气行业的整合进程。

2017年8月,经过萧山区8家充装企业的商定,按照市场规则科学整合资源,根据站点多少、储存能力大小和市场份额高底等为考量因素,共同出资的“萧燃燃气配送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萧燃公司)正式挂牌营运。

过去萧山8家充装站与24家经营网点之间的关系是松散型的,各自逐利,铁路警察各管一段,其结果带来很多弊端,如充装站很难做到依法充装,谁的瓶都互相充;给倒罐充气等非法行为留下可钻的空子等,监管也是一个难题,安全隐患极大。

萧燃公司成立后,采取“直营”的方式,全部吸纳了24家经营网点,改造为旗下的配送公司,纳入到统一管理的大构架中,发挥行业整体技术优势,以“专业服务”争取消费终端市场。新运行架构中的充装站,只负责充装,不再参与零售。气瓶充装后,由萧燃公司统一派运到各个配送公司,再经萧燃大平台统一调度,配送到最终用户家中。这一套流程,使萧燃公司调度、充装、物流等各个环节的责权利清晰明确,各司其职,避免了业务交叉而产生的利益角逐。新的盈利模式,让充装站之间,充装站与配送公司之间,形成相互合作的关系,让原来各自为战、相互挖客户的竞争对手,转变为同一个团队的合作伙伴,真正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

整整一年过去了,曾经担心整合后会吃亏的股东,现在说起收益就乐不可支。“过去是恶性竞争,为抢客户你降价一块,我降价两元……现在大家拧成一股绳,责任共担,利润共享,品牌共建,偷鸡摸狗砸自己牌子的事,谁也不会干了。再也没有人为安全的事,睡不着觉了。”

注重诚信 打造安全“新生态”

形成业内利益共同体不是根本目的,合力打造安全放心用气环境,挣安心钱、守法钱,才是组建萧燃公司的真正初衷。由此就决定了萧燃公司的成立,绝对不是一次简简单单的业内重组,而是要在传统液化石油气行业中催生一个的新业态。

在杭州市质监局的引导下,萧燃公司成立伊始,就站在高起点上。他们重构了全新的经营规则,制定了“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统一标准、规范运作”的经营方针,形成了一个气瓶充装、配送、入户安检等各个环节科学缜密的流程。

在萧燃配送公司的监控呼叫中心,有块约20多平方米的液晶显示屏,每天24小时有专人值守在这里。全区8个充装站和24个配送站的实时情况,随时可以视频监控。

监控呼叫中心引入物联网和北斗卫星定位系统,可以随时了解24家经营网点400多名经过严格培训的配送员,实时移动的位置……

萧燃公司以信息化平台建设为基础,数据分析为手段,搭建起了与终端用户互动的大数据、云计算平台,萧山区域内只要拨通统一的51783333电话或发微信到手机APP“517我要气”上,气瓶马上送达。

从简单送气转变为送品牌服务,萧燃公司将最后一米安全送到终端用户家。在萧燃配送公司中控室,工作人员展示了几十个气瓶用减压阀和一堆明显老化的塑胶软管。据说,它们都是安全隐患极大的燃气配件,是配送员在为终端用户做安全检查时换下来。殊不知,许多燃气泄漏酿成惨祸,起因就是这些不太起眼的减压阀失灵和软管老化漏气。如今的配送工,用专业技能,为最终用户把住最后一道安全关。

一年来,通过终端用户的需求信息流、购买服务的资金账目流、实名制使用瓶体实物流和气源进出销售统计信息流的“四流”在平台上的整合,已经将“利益共同体”发展成为终端用户提供安全用气服务的产业联盟、品牌联盟和责任联盟“新生态”。

经营理念、运营架构和模式的转变,标志着萧燃公司实现了由传统粗放型向诚信安全保障型的质的跨越。

企业自律 主体责任有担当

制度和技术“双保险”,让企业安全主体责任落到实处。在萧燃配送公司孕育的过程中,质监部门就引导企业,必须强化制度建设,立好规矩,牢记安全主体责任。

萧燃公司成立之初,引入了“内部诚信”倒逼机制,所有股东,无论是充装站还是配送公司,都要缴纳“诚信基金”,作为股份制企业内的奖惩机制,培育互信基础,砌牢“依法充装、经营的内部防火墙”,建立起公司内部的气瓶安全监督管理和应急处置联动机制,主动担当起政府职能监管部门的协管员。

在技术层面上,在杭州市质监局的引导下,萧燃配送公司建立起一整套视频监控系统,所有股东站点,无一例外实现了24小时全方位、全透明实时监控,各个股东通过大平台可以了解所有信息,做到了心明眼亮。萧燃公司还对8个充装站的充装平台管路系统,实施加装主控阀门的技术改造,由随机轮换的驻点人员开启管路系统,统一定时充装时间。“517我要气”平台,还开通了违法经营“随手拍就地举报”功能,与政府执法监管部门实现了数据互通共享互动。

“股东之间都在阳光下操作,制度公开,管理透明,没有任何猜忌,大家要做的,就是按照公司的制度,合法依规的做事,担当起各自的安全责任。这一年来,钱一点也没有少挣,但比过去省心多了。”一位股东如此说。

时间是检验改革创新成果的试金石。

整整一年过去了,在杭州市质监局的引导下,杭州萧山液化石油气行业的整体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改观,新业态让这个“夕阳产业”,彻底告别了无序竞争的乱象,焕发出了勃勃生机,企业安全主体责任落地有声,行业中有责任担当的企业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解决了最后一公里送达安全的问题。行业形成健康发展合力,萧燃品牌影响力深深植入市场,极大地挤压了非法经营的生存空间……

杭州市质监局开拓创新监管新模式,受到市场监管总局特种设备局领导的肯定,并获得浙江省及杭州市政府领导的高度评价。副省长高兴夫在《浙江政务信息》上批示说,杭州市试点瓶装液化石油气监管与服务新模式显成效,“通过整合资源,统一运营,规范管理,智能配送,有效提升了瓶装液化石油气的安全监管水平和用气服务质量……可供各地学习借鉴。”现如今,以“创新、安全、协同、发展”为宗旨的杭州液化石油气行业改革试点实践,被业界称为萧山模式,传为佳话。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