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般几点入眠?

前段时间

浙江有位二胎妈妈

和往常一样

熬夜玩手机

却再也没能醒过来...

照顾娃睡后才有自由
年轻妈妈玩手机猝死

董女士,刚满27岁,有两个孩子,大女儿6岁,小儿子才2岁。

当时,董女士的婆婆去她房间,喊她起来吃早饭。喊了两声,儿媳妇却一动不动。婆婆觉得奇怪,走近一看,发现她就躺在被窝里,侧卧着,眼睛还盯着手机。

婆婆一摸,她的身体却已经没有温度,僵硬了。而手机屏幕,就定格在淘宝页面上。

法医鉴定,董女士是通宵玩手机,引起的过度疲劳,突发心源性疾病猝死。

丈夫说,他们有两个宝宝。每天晚上,董女士照顾两个孩子睡着后,才有时间玩手机。凌晨一两点,躺在床上刷啊刷,逛淘宝、刷微博、朋友圈,常常通宵不睡。

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坏习惯,让原本幸福美满的家庭,瞬间破灭了。

为什么那么多妈妈
喜欢熬夜?

作为一名全职妈妈,她的熬夜理由看来很可笑,戳中了许多妈妈们的痛点。

白天被娃累了一天,只有夜深了,娃睡了,时间才是属于自己的。

久而久之,就养成了熬夜的坏习惯。

习惯了晚睡的她经常失眠,不看手机就睡不着,经常玩着玩着,就到了凌晨。

但这一次,她再也没醒过来。

“因为长时间无法保证充足睡眠,通宵熬夜人会很疲劳。一旦发生心室性心动过速,极有可能在短时间内突然死亡。”

平日里觉得“熬夜”仅仅是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但这次夺走的是一个27岁的年轻生命。

熬夜这件事情,竟然让两个年幼的孩子,从此没了妈。

知乎上有个问题:为什么那么多妈妈喜欢熬夜?

有位妈妈的回答令人印象深刻:

我喜欢熬夜,是因为只有深夜的时间才完完全全属于我。我不再为孩子、家庭和工作忙碌.....我也知道熬夜不好,但我终于有时间做点我想做的事情了。

当了妈之后的熬夜,熬的都是自由!

还有一些妈妈熬夜,单纯是因为睡眠质量太差了。

我熬夜不是因为想玩手机,而是要一个人带俩孩子,知不知道有多累?白天没时间睡,晚上想睡的时候孩子醒着不能睡,等孩子睡着了我已经睡不着了……才玩手机打发时间!

多少个数不清的凌晨,等到一切静谧下来,妈妈自己却失眠睡不着了。

这世界上,只有妈妈这份“职业”,是需要24小时在线的。

只要孩子一声呼唤,妈妈就要在!

因为每个妈妈,都是孩子最大的支柱。

可即便如此,为了孩子,能不熬的夜,我们尽量还是要少熬。

因为熬的是夜,耗的是命。

熬夜一直都是一个让人忧心的大问题!

你有没有发现,我们真的是越睡越少,

年轻人也是越睡越晚了。

华侨大学的张羽,每天凌晨两三点都会在微博立一个flag,“明天再熬夜就把手剁了”“明天再熬夜我就永远见不到白敬亭”,可到了第二天,她依旧会在凌晨时分,在微博上发下不熬夜的誓,然后继续看综艺。

湖南农业大学的王韵,曾经建立了一个名为“12点睡觉”的微信群,倡导“在夜里12点前睡觉”,并在朋友圈发了群二维码,一天之内有二十几个人加入了群。最初二十几个人都能在群里打下“12点睡觉卡”,可渐渐地,有些人不再打卡,有些人干脆退出了群聊,3周后,群里再也没有人发言。

当代年轻人身边,总是潜伏着无数个张羽、王韵,他们深知熬夜的危害,甚至常用各种方式激励自己不熬夜,可当夜幕降临时,他们又总是将罪恶的小手伸向手机、遥控器、鼠标、键盘……

因为要完成工作和学习任务而不得不晚睡的行为被称为“被迫式熬夜“,已经习惯了晚睡的行为被称作“习惯式熬夜”,这些明知熬夜危害、在夜里也没要紧事做却依旧熬夜的年轻人也不甘落后,为自己贴上了“报复性熬夜”的标签。

那么,报复性熬夜的年轻人,到底在报复什么?

邹德宝是一名刚入职场不久的新人,他记得在大学时,自己从来不熬夜。“我到期末都不熬,舍友叫我活神仙。”可到春节回家,当母亲惊叹他脸上出现的黑眼圈时,他才忽然意识到,进入职场不到一年里,他已经睡得越来越晚。

“工作真的太忙了,到晚上才有时间打一会儿游戏。”

白天都被繁重的工作安排得满满当当,精神高度紧张。夜晚时分,好不容易逃出了工作与学习带来的紧张氛围,换上睡衣躺上床,放松的不仅是劳顿而倦怠的身体,还有心灵。

“终于放松下来了,终于有自己的时间了,光阴短暂,不能辜负了夜晚,必须做点事情来度过。”华东师范大学的宁兰说,她熬夜时最常做的事,就是刷雪花的微博。

除了被学业与工作压力束缚,对于当代青年来说,他们的白天生活还可能被社交关系捆绑。

就职于国企的杨勇,工作压力并不大,即使在上班时也能有些闲暇时间,可他仍然只用午夜时分做自己想做的事。“同事聚餐,或叫你一起打游戏,公司有活动,你都得去吧?不然怎么融入集体,怎么合群,怎么给领导留下好印象?”

虽然工作清闲,可如今他却奔波于各种社交场合,疲于维持关系,反而一点都不轻松。

“夜里大家都已入梦,没人打扰我,不用担心微信信息提示,我能安心做我喜欢的事了。”杨勇说。

更极端的是,有的年轻人把熬夜当作逃避现实的方式。在他们的心中,一天的时光被完全撕裂成了两半,一半是漫长揪心的白昼,一半是飘渺虚无却愉悦的夜。

黄钰记得,她是从上中学父母闹离婚后开始熬夜的。白天,父母总是毫不避讳地在她面前争吵、斥责对方,只有在夜里,父母休息后,家才会成为安静的空间。“夜晚的家才是我记忆中家该有的模样。”

后来她开始习惯于白天睡觉,锁上房门戴上耳塞,而在夜里走出房间,坐在阳台吹风,默默地给一天没吃饭的自己煮碗面,有时她干脆就坐在沙发上,静静地发呆。她说,这才是我的家。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咨询师李初曦认为,年轻人的报复性熬夜实则是一种过度补偿的行为,年轻人白天时对控制时间的需求未被满足,于是便一次次地利用夜晚来实现自己之前没有被满足的需要。

其次,报复性熬夜也与上瘾行为相关,不少年轻人虽然知道熬夜存在危害,但他们通过熬夜抵抗了焦虑情绪,在熬夜的过程中获得了快感。当他们找不到其他方法来对抗焦虑,于是就陷入了熬夜的循环。

李初曦建议,年轻人应该对自己的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给予更多的关注,在必要的时候寻求专业的帮助。

报复性熬夜,是在报复被剥夺的时间,以证明自己仍是自由的,仍有能力安排和掌控自己的时间;是在报复白天不如意的生活,在黑夜里,他们能摸索到让自己满意的存在的方式。

报复性熬夜更像是一种反抗,牺牲自己的健康,反抗家人、同事、领导、社会、环境施加给自己的不自在,实际上却是生活中的一种无奈。

中国人越睡越少、越睡越晚!

据调查数据显示,81%的中国人睡眠时间不足8小时。

图片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而一项针对16个城市2550个90后人群开展的调查显示,90后晚睡成习惯,近七成90后在12点以后睡觉。

九成猝死/脑溢血/心梗与熬夜有关

中国睡眠医学协会调查显示:90%的年轻人猝死/脑溢血/心肌梗塞都与熬夜有关,而超过70%的年轻人有熬夜习惯。

时不时就会有熬夜猝死的新闻出现,但是却很少能震慑住人们熬夜的心。

23点就睡吧!

睡眠是恢复精力的重要方式,人处在睡眠状态时,肌肉放松、心跳减慢、血压轻度下降、新陈代谢减慢,整个身体都处于放松状态。

而睡眠时间少是猝死的诱因。长期缺乏睡眠,不仅会令人感觉疲劳、记忆力不集中,还会导致免疫能力下降,造成人体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增加患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病、中风、糖尿病等疾病的可能。

时间一长,还会导致失眠、健忘、易怒、焦虑不安等症状。长期熬夜,其实是在逐渐透支健康甚至生命。

即使熬夜后补个“回笼觉”,也主要补充的是浅睡眠,效果远不如早睡早起获得的深睡眠好。

23点前好好睡吧!

再多的享受,再多的金钱,

也没有好睡眠保障健康重要!

综合 |综合中国青年报、楚天都市报、安徽卫视、画啦啦少儿美术、教育营、现代快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