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工業化、現代化的社會發展爲人類的生活帶來了無數的便利,但與之相伴的,是一系列棘手的問題,空氣污染就是其中之一。從“霧都”倫敦到霧霾肆虐的北京城,日益嚴重的空氣污染爲人們的健康帶來了巨大的威脅。幾十年來,科學家們也在不斷求證,探索空氣污染對人類健康的具體影響。最近,美國心臟協會雜誌Circulation刊登了一篇文章,爲我們詳細解釋了空氣污染對心臟的影響。

撰文 | 吳娜

責編 | 苑天琪

製版 | 趙利

圖 | 空氣污染是影響健康的一個主要環境風險 (來源:世界衛生組織官網)

空氣污染的元兇是誰?

據估計,僅2016年一年,世界範圍內因空氣污染導致過早死亡的人數就達到了240萬人,而PM2.5正是死亡背後的元兇。說到PM2.5,想必大家對這個詞並不陌生,但它究竟有何特別之處呢?PM2.5指的是空氣動力學直徑爲2.5微米甚至更小的顆粒。顆粒物是衡量空氣污染的常見指標,雖然直徑爲10微米的顆粒物就可以滲透肺臟,但PM2.5對人體的危害更大,它不但可以滲透肺臟,還能透過屏障進入血液系統,增加人患心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統疾病的風險。

除了顆粒物以外,臭氧,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等物質都是造成空氣污染的主要物質。其中,二氧化氮是構成PM2.5的主要部分,當二氧化氮的短期濃度超過200微克/立方米時,就會引起呼吸道發炎等疾病。二氧化氮主要產生於燃燒過程,例如供熱,發電,和發動機的燃燒。

除了顆粒物以外,臭氧,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等物質都是造成空氣污染的主要物質。其中,二氧化氮是構成PM2.5的主要部分,當二氧化氮的短期濃度超過200微克/立方米時,就會引起呼吸道發炎等疾病。二氧化氮主要產生於燃燒過程,例如供熱,發電,和發動機的燃燒。

空氣污染到底對人體有何危害?

衆所周知,空氣污染會增加人體呼吸系統的負擔,導致慢阻肺、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等呼吸道疾病。但除呼吸系統以外,越來越多的研究結果證明,空氣污染會爲心血管疾病和死亡帶來重要影響,空氣污染與心血管疾病之間的關聯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然而,對於空氣污染與心臟功能間的具體關聯卻鮮有人知。近期,皇家內科醫師學會會員Nay Aung教授的團隊刊登在美國心臟協會雜誌Circulation上的一篇文章爲我們解釋了空氣污染與心臟功能間的相關性。

Nay Aung教授團隊在英國生物銀行中選取了3920個樣本,記錄他們左右心室收縮末期容積(評價心室收縮功能的指標)在2005-2010六年間的變化,以此評估心室擴張情況。被選取者在2005年時,均沒有任何心血管疾病,平均年齡爲61.7歲,其中男性佔45.6%。該團隊還統計了這些人的住所離主要街道的距離,以此探究噪音和交通因素對人的影響。

實驗結果顯示,PM2.5的濃度越大,人的心室收縮末期容積也越大;PM10也有類似的相關性,但是變化不如PM2.5明顯。二氧化氮也是一樣,濃度越大,心室收縮末期容積也越大。除二氧化氮外,其他氮化物並沒有對心臟造成明顯影響。心室收縮末期容積的增加意味着心臟的負荷也會變大。許多心血管疾病就是由於心臟過度負荷造成的,例如瓣膜病變,或者心衰等症狀。據觀察,住宅離主幹道越接近,這些變化也就越明顯。但由於離主幹道近,人接受的噪音和空氣污染物會更多一些,所以實驗結果不能單獨說明噪音對心臟功能的影響,而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年平均PM2.5濃度和二氧化氮濃度與左心室收縮末期容積的關係

年平均PM2.5濃度和二氧化氮濃度與右心室收縮末期容積的關係

(圖源:Association Between Ambient Air Pollution and Cardiac Morpho-Functional Phenotypes)

爲了儘可能排除影響因素,該團隊還對這些人的年齡,性別和吸菸情況進行了調查。這三種因素中,吸菸人士的心室變化要明顯高於未吸菸人士,也就是說,吸菸也會爲心臟帶來更多負擔。數據顯示,吸菸的人心室擴張增加的更加明顯。

如何應對空氣污染?

空氣污染情況已經威脅到了人們的健康情況,對此,世界衛生組織採取了一系列措施應對空氣污染。

世界衛生組織“編寫了《空氣質量準則》,就室內和室外污染物建議了暴露極限值;對不同類型的空氣污染物,包括顆粒物和黑炭粒子和臭氧等建立詳細的健康相關評估;開發了AirQ+等評估各種污染物對健康的影響的工具,還開發了用來評估步行和騎自行車干預的衛生經濟評估工具(HEAT)、提高綠色空間和健康重要性的Green+工具、可持續交通健康評估工具 (STHAT)和綜合運輸和健康影響建模工具(ITHIM)等”。

圖 | 2005年《空氣質量準則》(圖源:世界衛生組織網站)

面對居高不下的PM2.5指數,我們會藉助防霧霾口罩和空氣淨化器來保護自己,但我們不僅可以被動防護,也可以主動出擊。除了依靠政府和各界組織制定合理的環境治理政策外,我們還可以:

多使用公共交通或清潔能源車輛,這能有效減少二氧化氮的排放;

使用清潔爐竈,少用蜂窩煤、煤油等做飯或取暖,減少室內空氣污染;

教育小朋友們愛護公共綠化,讓植物更好地發揮空氣淨化作用……

空氣污染面前,沒有人可以“獨善其身”。哪怕是再小的努力,也會成爲改善環境、提高健康水平的助力。希望大家每個人都能認識到自己之於環境的影響,共同爲我們的生命健康貢獻一份力量!

推薦閱讀:

優美的居住環境裏身體更健康?8小時飲食減肥法真的有效?

腰圍增加了三寸,這事兒居然也能怪政府?

參考文獻:

[1] Association Between Ambient Air Pollution and Cardiac Morpho-Functional Phenotypes:Insights From the UK Biobank Population Imaging Study Nay Aung, MBBS, MRCP;Mihir M. Sanghvi, MBBS, BSc;Filip Zemrak, MD, MRCP. Etc.

[2]《環境(室外)空氣質量和健康》(引號內容來源)2018.5.2 來源:http://www.who.int/zh/news-room/fact-sheets/detail/ambient-(outdoor)-air-quality-and-health

版權聲明:

本文由《健康學人》負責編譯,歡迎轉發。投稿、轉載及商務合作請聯繫諮詢。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