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格里拉的巴格拉宗中,有一颗菩提树引起了当地人的关注,原因是这颗生长了千年的菩提树在最近几年突然就长出了一只“手”,形状如同一位老者干枯的手,五根手指分明,而且这只“手”还牢牢地抓住了岩壁,看过的当地人都表示十分惊叹。

据巴格拉宗里的高僧称,这是抚平伤痛,救苦救难的“佛手”,如果人们祭拜它,会享受它带来的好运。除此之外,当地人还认为菩提树的这只“手”是抓财手,祭拜菩提树会使居住在树上的神灵们高兴,就会实现人们的愿望,所以很多游客来此都会给菩提树献上洁白的哈达,也就是祭拜的物品。从而使自己摆脱各种困境,实现心中的愿望。

其实除了自我生长的原因,这颗菩提树还可能是受到了当地高僧的影响。因为在佛教的教义中,菩提就是佛教的“圣树”。在2000多年前,佛陀释迦牟尼当时还是古印度北部的迦毗罗卫王国的年青王子。突然有一天,他厌恶了俗世的生活,为了摆脱轮回之苦,解救受苦受难的众生,释迦牟尼毅然放弃了继承王位的机会和舒适的王族生活,决定出家修行,去寻求人生的真谛。经过多年的修炼,释迦牟尼终于在菩提树下得到了真理,超越了轮回。

在中国古代,菩提树也和中国的得道高僧有着不解之缘。唐朝初年时,僧人神秀与其师兄慧能对话,写下诗句:“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慧能看后回写了一首:“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对师兄弟以物表意,借物论道的对话流传甚广,也使菩提树名声大振。两千多年过去了,佛祖当年“成道”的那棵菩提树经受了无数风风雨雨,有着神话般的经历,在佛教界被公认为“大彻大悟”的象征。而这颗树在“修行”了千年后,长出了一只“手”,很可能就是一种佛性的体现。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