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大師傳的艾灸養生小方

道要正常,正常就是道,平常就是道,千萬要注意啊!所以講水火交感,水火相交,火在下水在上,這是比喻而已!道家也有很多的方法,但屬於旁門,不過旁門也是門,有時候你們也可以用。大約二十幾年前,日本人發明的溫灸器,放在肚臍上,暖暖的,可以治腸胃病。這是日本人把中國道家的老方法拿出來賣錢,這個在道家叫灸臍法。

其實用不着那個,我教你們,年紀大的都可以用,比較保險。用桂圓肉一顆(新鮮的叫龍眼,乾的叫桂圓),花椒六、七顆,加上那個艾絨一同打爛,晚上睡覺的時候挑一點點,小指甲面那麼大,放在肚臍裏就行了。你不要小看我們的肚臍,肚臍會吸收的。

南懷瑾

大陸當年有些喫鴉片的人,政府禁菸,抓住了要關起來,所以不敢抽啦,就把鴉片煙膏放肚臍上,效果差不多。肚臍有個孔,我們在孃胎裏頭的飲食、呼吸都靠這個肚臍連到媽媽。所以把這個藥放在肚臍,用橡皮貼把它封住去睡覺,比那個溫灸器還要好。胃病也好,各種病都好,老年人的身體絕對保健康,身體需要就吸進去了,不要的它不吸。這樣就會水火交感了,繼續二三天後,早晨起來嘴也不苦啦,口也不幹啦,腸胃病都會好了。

這個是真的祕方,你們也可以替人家治病,不過不要收錢,我公開講的你們去賣錢,那不太好啊!這個水火交感,火在下,就是元氣在下,水在上,也就是清涼的在上。所以老年人口水多,腳底心還發暖,冬天腳都不怕冷的,一定長壽。

——摘自《我說參同契》第五十四講

附朋友們在網上對使用此祕方的一些討論:

1、用桂圓肉,不用殼和核。

2、花椒記得藥店買的,跟商場香料花椒有區別,那是炮製過的,而且去掉裏面的籽了(籽中藥名椒目)。

3、重複琢磨了幾遍南師所說的這段祕方,真正起作用的是艾絨。也許您會因爲桂圓肉比較硬,只放了一點艾絨。多打桂圓肉,就會產生粘性,艾絨撒一點繼續打,打到粘的時候再加艾絨。多做幾次,您就有經驗了。

艾絨

我自已也試過,現在將自已用過後的效果反饋一下:

從藥店買來艾葉(很便宜,幾塊錢可以買一大袋)、花椒與帶殼的桂圓(這個超市有賣,但不要直接買桂圓肉,比較幹也不完整,個人認爲完整的桂圓藥用價值更高)、稍寬一點的醫用膠布。

將花椒用家用的料理機粉碎或放到石臼中搗碎裝瓶備用,然後挑大約一元硬幣大小的艾葉放在手心,兩手對搓,不怎麼費力就成了艾絨了(也有師兄建議直接買艾條,裏面的就是艾絨,但那個艾絨是不純的,還是動動手自已搓吧!),然後挑出裏面像茶葉梗那樣的東西;

接下來取一顆桂圓剝殼去核,將桂圓肉用手直接撕成細小的碎片。最後將準備好的艾絨、適量花椒粉與撕碎的桂圓肉一同混合揉搓塞到肚臍眼上用醫用膠布粘住就OK了(建議睡前用)。

不過這樣子下來的份量(一次只要一指甲蓋大小,能蓋住肚臍眼就行了,太多了浪費)至少可以供兩到三個肚臍眼,呵呵,剛好一家三口用,家裏沒那麼多人也可以將剩下的留到第二天再用,不會影響效果滴。

接下來說說用了以後的感覺:用了之後覺得從肚臍眼這開始,有股曖曖的流動的東西在小腹內走動,之後就慢慢地進入夢鄉了……(按南師在書中所說,我的理解便是藉由藥物的力量達到了水火即濟、心腎相交了),一身輕快呵。感興趣的朋友試試吧。

再補充一句:因爲天天用膠布粘肚臍眼,所以有塊地方去皮了,就試了試不用膠布,不過用的份量更少,剛好塞滿肚臍眼,平着,沒有滿出來,這樣一晚上也沒有掉出來。看來完全可以省掉膠布滴。

醫用膠布

原理:

(1)龍眼核 性味(苦;澀;平) 歸經(肝;脾;膀胱經) 功效(行氣散結;止血;燥溼)龍眼肉性味(甘;溫) 歸經(心;腎;肝;脾經) 功效(補心脾;益氣血;安心神 )

(2)花椒性味(辛、溫,有小毒,麻.)歸經(脾、胃、腎經) 功效(芳香健胃、溫中散寒、除溼止痛、殺蟲解毒、止癢解腥)

(3)艾草性味(苦、辛、溫)歸經(脾、肝、腎)艾葉純陽之性,能回垂絕之陽,通十二經,走三陰,理氣血,逐寒溼,暖子宮,……以之灸火,能透諸經而除百病。”說明用艾葉作施灸材料,有通經活絡,祛除陰寒,消腫散結,回陽救逆等作用。

艾草

最後給大家講下注意事項

萬病方可以長期用,一開始治病時可以給藥量大一點,以後可以小劑量長期用,爲什麼要長期用呢?因爲我們每天都在生氣每天都在怨人,產生的寒毒自然積聚在腸胃裏,老人長期用自然可以長壽,因爲脾胃爲後天之本嘛,消化吸收的好,自然營養好,能活得長一些。

我分析南懷瑾先生的萬病方除調理腸胃外,可以治療痛經、寒性便祕(就是喜歡喝熱水,拉不出大便也不太難受)、手腳冰冷、乙肝、感冒、寒性的肥胖等等。

特別需要注意的是,此方晚上睡前貼,早晨一定要取出,千萬別貪心。因爲肚臍需要休息,才能吸收藥,老貼着,肚臍該不工作了,還會發炎。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