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细说《咏鹅》 | 毕有话说

(点击上方音频聆听本期节目

大家好,我是毕老师。大家还记得我们第一期的时候,我讲解了一首李白的《静夜思》,今天,我再来给大家讲一首古诗,这首古诗相信每个人也是非常熟悉的,这就是唐代骆宾王的《咏鹅》。

一听到这里,大家都笑了,这首诗果然很熟悉啊,比《静夜思》还少两个字呢!谁都会背,连幼儿园小朋友都会。确实如此,我想每个中国人,小时候都背过这首儿歌一样的小诗,就像会背“床前明月光”一样。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翻译出来也很简单:大白鹅啊大白鹅,脖子弯弯向天叫。洁白的羽毛,浮在碧绿水面上;红红的脚掌,拨动着清清的水波。

这首诗的作者骆宾王,他写这首诗的时候,只有七岁。他是浙江义乌人,就住在义乌城北的一个小村子里。有一天,他的家中来了一位客人。客人看到小骆宾王,非常喜欢他,等客人要走的时候,骆宾王送他出来,一起走到村口的池塘边的时候,看到一群白鹅正在池塘里游着呢,客人想考考小骆宾王,就指着白鹅,要他以鹅为题,作一首诗。骆宾王想了想,就写了这首《咏鹅》。这就是这首诗的来历。

诗的开头,连用了三个鹅字,生动地表现出了孩子看到大白鹅时候的欢快心情,就像现在的小孩子,看到喜欢好玩的东西,也会连连称呼一样。表现了诗人的快乐心情。

第二句“曲项向天歌”,描写了鹅在叫的时候的神态。“曲项”这两个字非常生动,把鹅的昂首欢叫的样子,十分准确地描画出来了。大家有机会可以观察一下,鹅在叫的时候和鸡不同,鸡的脖子比较短,叫的时候脖子伸得直直的,而鹅的脖子比较长,叫起来的时候会有一伸一缩的样子,这就是曲项。说明诗人对鹅的观察是很仔细的。

诗的这前两句,诗人先写了眼睛看到的鹅,再写了耳朵听到的鹅的叫声,这种方法值得同学们学习,我们在描写一种动物的时候,也要学会调动人的各种感觉器官,就像这里的视觉和听觉,这样描写动物,就会显得生动活泼了。

诗的第三第四句: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诗人用了一个浮字,一个拨字,这两个动词,生动地表现了鹅在水中悠然的样子。白毛,红掌,绿水,清波。白毛与绿水相对,红掌与清波相对,用这几个色彩鲜艳的词词,给人一种鲜明的视觉形象。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大白鹅戏水图”。读来让人感觉如闻其声,如见其景。

最后,毕老师还想说一下,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白毛浮绿水,这个我们很好理解,大白鹅浮在碧绿的水面上,我们完全可以看到,但是下一句红掌拨清波,大家想像一下这个画面,这个红掌是在水面下,而且是被鹅的腹部遮着,我们怎么能看到它在拨动清波呢?虽然我们也许可以说,因为鹅在水中前进,所以底下的红掌肯定在拨动清波,但是毕老师认为,这一句其实是在描写鹅的一个动作。

毕老师小时候生活在农村,经常可以看到鹅在河面上浮着,慢慢前进,当它要在水里觅食的时候,比如说看到了水面下有小鱼小虾在游动,它就会迅速地把头扎进水里去吃,头一扎下去,脚就跷起来了,我们就可以看到它的红掌在拼命划动,这就是拨清波的样子了,这是一个非常生动的画面。

所以说,这最后两句不光是写了白毛、绿水、红掌、清波这四种颜色相映成趣,而且是一静一动,具有对比性,也生动地描写出了大白鹅的两种状态。可能骆宾王当时也是因为见到鹅在水中觅食的样子,所以才这样描写的吧。说明当时小诗人骆宾王对鹅的观察是非常细致的,这一点,值得大家学习,只要细致观察,准确描述,我们完全可以写出一篇好的观察动物的文章或者诗歌来。

好了,今天毕老师就讲到这里,咱们下期再见。

下期预告

下期(10月23日 周二)

毕有话说将给我带来——

《“风”言“风”语》

毕老师准备讲一讲风字,

原来繁体的风字里,

为什么会有一条虫?

为什么我们人体有些疾病的名称,

会有一个风字?

敬请期待!

往期回顾

(点击下方蓝色字体即可查看往期内容)

这个中秋,《未来作家》首档可以聆听的趣味文学栏目——“毕有话说”,欢迎品鉴!

国庆说节 

“道”听途说 

毕有话说

每周二准时推送

不见不散哦

本栏目作者

毕 文 侠

历史掌故,经典诗词,

毕有话说,且听新解。

《未来作家》首档可以听的

文学知识趣味解读栏目,

给你一个新的角度,

助你开拓语文视野。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