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細說《詠鵝》 | 畢有話說

(點擊上方音頻聆聽本期節目

大家好,我是畢老師。大家還記得我們第一期的時候,我講解了一首李白的《靜夜思》,今天,我再來給大家講一首古詩,這首古詩相信每個人也是非常熟悉的,這就是唐代駱賓王的《詠鵝》。

一聽到這裏,大家都笑了,這首詩果然很熟悉啊,比《靜夜思》還少兩個字呢!誰都會背,連幼兒園小朋友都會。確實如此,我想每個中國人,小時候都背過這首兒歌一樣的小詩,就像會背“牀前明月光”一樣。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翻譯出來也很簡單:大白鵝啊大白鵝,脖子彎彎向天叫。潔白的羽毛,浮在碧綠水面上;紅紅的腳掌,撥動着清清的水波。

這首詩的作者駱賓王,他寫這首詩的時候,只有七歲。他是浙江義烏人,就住在義烏城北的一個小村子裏。有一天,他的家中來了一位客人。客人看到小駱賓王,非常喜歡他,等客人要走的時候,駱賓王送他出來,一起走到村口的池塘邊的時候,看到一羣白鵝正在池塘裏遊着呢,客人想考考小駱賓王,就指着白鵝,要他以鵝爲題,作一首詩。駱賓王想了想,就寫了這首《詠鵝》。這就是這首詩的來歷。

詩的開頭,連用了三個鵝字,生動地表現出了孩子看到大白鵝時候的歡快心情,就像現在的小孩子,看到喜歡好玩的東西,也會連連稱呼一樣。表現了詩人的快樂心情。

第二句“曲項向天歌”,描寫了鵝在叫的時候的神態。“曲項”這兩個字非常生動,把鵝的昂首歡叫的樣子,十分準確地描畫出來了。大家有機會可以觀察一下,鵝在叫的時候和雞不同,雞的脖子比較短,叫的時候脖子伸得直直的,而鵝的脖子比較長,叫起來的時候會有一伸一縮的樣子,這就是曲項。說明詩人對鵝的觀察是很仔細的。

詩的這前兩句,詩人先寫了眼睛看到的鵝,再寫了耳朵聽到的鵝的叫聲,這種方法值得同學們學習,我們在描寫一種動物的時候,也要學會調動人的各種感覺器官,就像這裏的視覺和聽覺,這樣描寫動物,就會顯得生動活潑了。

詩的第三第四句: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詩人用了一個浮字,一個撥字,這兩個動詞,生動地表現了鵝在水中悠然的樣子。白毛,紅掌,綠水,清波。白毛與綠水相對,紅掌與清波相對,用這幾個色彩鮮豔的詞詞,給人一種鮮明的視覺形象。構成了一幅美麗的“大白鵝戲水圖”。讀來讓人感覺如聞其聲,如見其景。

最後,畢老師還想說一下,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白毛浮綠水,這個我們很好理解,大白鵝浮在碧綠的水面上,我們完全可以看到,但是下一句紅掌撥清波,大家想像一下這個畫面,這個紅掌是在水面下,而且是被鵝的腹部遮着,我們怎麼能看到它在撥動清波呢?雖然我們也許可以說,因爲鵝在水中前進,所以底下的紅掌肯定在撥動清波,但是畢老師認爲,這一句其實是在描寫鵝的一個動作。

畢老師小時候生活在農村,經常可以看到鵝在河面上浮着,慢慢前進,當它要在水裏覓食的時候,比如說看到了水面下有小魚小蝦在遊動,它就會迅速地把頭扎進水裏去喫,頭一紮下去,腳就蹺起來了,我們就可以看到它的紅掌在拼命划動,這就是撥清波的樣子了,這是一個非常生動的畫面。

所以說,這最後兩句不光是寫了白毛、綠水、紅掌、清波這四種顏色相映成趣,而且是一靜一動,具有對比性,也生動地描寫出了大白鵝的兩種狀態。可能駱賓王當時也是因爲見到鵝在水中覓食的樣子,所以才這樣描寫的吧。說明當時小詩人駱賓王對鵝的觀察是非常細緻的,這一點,值得大家學習,只要細緻觀察,準確描述,我們完全可以寫出一篇好的觀察動物的文章或者詩歌來。

好了,今天畢老師就講到這裏,咱們下期再見。

下期預告

下期(10月23日 週二)

畢有話說將給我帶來——

《“風”言“風”語》

畢老師準備講一講風字,

原來繁體的風字裏,

爲什麼會有一條蟲?

爲什麼我們人體有些疾病的名稱,

會有一個風字?

敬請期待!

往期回顧

(點擊下方藍色字體即可查看往期內容)

這個中秋,《未來作家》首檔可以聆聽的趣味文學欄目——“畢有話說”,歡迎品鑑!

國慶說節 

“道”聽途說 

畢有話說

每週二準時推送

不見不散哦

本欄目作者

畢 文 俠

歷史掌故,經典詩詞,

畢有話說,且聽新解。

《未來作家》首檔可以聽的

文學知識趣味解讀欄目,

給你一個新的角度,

助你開拓語文視野。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