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號凌晨,受持續降雨影響,一環路南段白衣庵附近的人行道路基滑坡垮塌,出現了懸空的情況。近半個月的時間過去了,該路段的修復進展如何呢?

  昨天(10.9)下午,直播綿陽記者來到現場看到,垮塌路段已經用鐵皮圍擋起來,並設置了警戒標誌。市政維護中心協調相關單位,對現場的電杆、管線進行了遷移和臨時架設。

  此次垮塌的護坡長約4米,高8米,跨方量約300多立方。爲了防止護坡垮塌加劇,造成進一步的損失,相關部門也做了相應的防範措施。“用防水布對裸露的土地進行遮蓋,防止護坡進一步垮塌;平時派專人值守,禁止無關人員、車輛進入,以免發生安全事故。”市政維護中心工作人員蔣華介紹。

  這處護坡始建於1996年,22年過去了,當年的建築規範要求,已經不符合現在的城市發展需要。“原來的擋牆採用預製塊砌築,連接鋼筋鏽蝕,土壤之間所使用的土工格柵也發生了腐蝕;排水系統不完善,路面雨水通過板縫滲透進入路基土壤,在裏面膨脹形成水平推力;擋牆的泄水孔設置比較少,長年累月的運行之後,有一些淤堵,造成了排水不暢,從而最終導致了整個擋牆的垮塌。”蔣華說,在滑坡區域周邊,殘留的預製塊護牆也受到影響,共有近40米的護牆需要重新砌築。

  在今後的修復工作當中,排水系統的建設成爲了關鍵點。“變護面牆爲護壁式擋牆,在擋牆的底部設置橫向隔板,縱向設置拉筋,用來平衡土壤的自重,從而保證擋牆不會往外傾斜。排水方面,我們準備間隔一米五左右設置梅花型泄水孔,孔徑兩到四公分,保證排水系統的順暢。”蔣華說。

  不僅如此,由於垮塌現場緊鄰代家灣的污水管網和安昌河,修復工作要避免影響管網安全和河道清潔。綜合各方面的因素,修復方案經過反覆論證,現已進入評審階段。“待方案評審通過後,馬上組織進場修復。”蔣華說。(綿陽廣播電視臺記者:費帥 唐韜 通訊員:黎濤)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