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山無石不奇,水無石不清,園無石不秀,室無石不雅。賞石清心,賞石怡人,賞石益智,賞石陶情,賞石長壽。”中國的賞石文化的形成由來已久,據成書於戰國時代的《尚書·禹貢》載,當時青州岱畎所產“怪石”即被列爲貢品。自此,賞石文化在我國已綿延了兩千多年。 常山自古多奇石。作爲一個有着1800年曆史的古縣,常山奇石造型別致、種類繁多,有的甚至名震一時。現將常山的各種奇石資料收集整理如下,以供參考。

一、常山石

常山石,又名思溪石,空宇石,石洪溪雅石,主要產自常山縣城外南門溪(古稱思溪)。該石以形質取勝,大多石質黝黑溫潤,參差透漏,尤以象形石居多。據北宋末期莊綽所著《雞肋編》之《靈璧石、太湖石、巧石》一文記載,常山石曾深得宋徽宗(趙佶)的喜愛。 宋·杜綰《雲林石譜》這樣記載常山石:“衢州常山縣思溪,又地名石洪,或雲空宇。石出水底,側垂如鍾乳,雜泥沙,不相連接,採人車戽深水,得之甚難。或大或小,不逾數尺,奇巧萬狀,多是全質。每一石,則有連續尖銳十數峯,高下峭撥嵌空,全若大山氣勢。亦有拳大者,又於巉險怪巖竇中出石筍,或欹斜纖細,互相撐柱之勢。蓋石生溪中,爲風水衝激,融結而成奇巧。又峯巒聳秀,有洞穴委曲相通,底坐透空,堪施香燼,若煙雲縈繞亂峯間。一種色深青,石理如刷絲,捫之輒隱手。又一種青而滑,或以磁末刷治而然,率皆溫潤,扣之有聲。間有質樸全無巧勢者,石性稍礦,不容人爲,非如靈璧可增險怪也。”

二、石筍石

石筍石,又稱白果石、虎皮石、松皮石、魚鱗石,產於常山縣青石鎮硯瓦山等地。該石爲竹葉狀灰巖,質地堅硬;呈青灰、淡紫、褐、綠等色;外形多呈條柱狀,有寬有窄,有的尖銳,有的扁側;石中含有灰白色的白果狀礫石,其礫石有的風化後形成一個個孔穴;石體表面有風化層的紋理尤爲美觀,顯得古樸自然。石筍石藏於山土中,採出後直立地上,多呈筍狀,有長有短,以長而闊者爲貴,尤以青皮果爲佳。可用於園林、庭院造景,宜作險峯。 據北京關桂林先生所著的《中國皇家賞石園——故宮御花園》一文記載:在御花園西北靠北牆有一個小空間種植幾叢翠竹,在叢竹間屹立着七塊劍形虎皮石,亦稱“瓜子劍石”、“石筍”,形體修長如筍似劍,產於浙江常山地區。

三、常山假山石

常山假山石,產於常山縣青石鎮。該石質地堅硬,色彩鮮明,狀似自然山巒,渾然天成,古樸典雅。可用於園林、庭院堆疊假山,也用於製作盆景。 常山假山石,是千百萬年前的各種岩石在地殼變遷過程中經自然風化而形成的,青石鎮境內遍山怪石奇巖,尤其硯瓦山村一帶有豐富儲量。

文字:畢建國 王有軍

編輯:章晨潔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