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舉行“學生資助宣傳大使”培訓暨聘任儀式(李曉雙 攝)

近年來,臨淄三中以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爲主線,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創建淄博市文明單位爲抓手和目標,謀劃開展了“文明六在”等一系列富有特色、卓有成效的教育工作,着力探索青少年學生養成教育的有效載體,促使學生的文明素質和文明程度不斷提高,“兩史”教育引領作用更加突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成效明顯,爲農村孩子創造了良好的育人環境。

文明在我心中

“文明在我心中”就是教育學生有一顆忠誠、感恩、誠實的心,將愛國主義教育和養成教育落實到學生的“知、情、意、行”上。組織開展“明禮知恥 崇德向善”的學校活動,以抓好友善、孝敬、誠信等中華傳統美德教育爲重點,以“五禮”(即仁、義、誠、敬、孝)、“五恥”(懶、貪、奢、浮、愚),在中學生中普及文明禮儀知識,組織全校師生開展“文明禮儀知識測試”活動,測試內容涵蓋基本禮儀、學校禮儀、社會禮儀、文明用語等四個方面的知識,分別對學生和家長進行測試,並以此爲契機進行文明禮儀知識普及宣傳。

文明在我口中

“文明在我口中”主題活動在教育引導學生規範使用普通話、堅持文明用語的基礎上,重點開展“經典誦讀”活動,引導學生傳承文明、感悟文明。通過“晨誦”、“午讀”、“暮省”,以《弟子規》、《三字經》、《百家姓》、《增廣賢文》和“四書”、“五經”爲內容,引導學生吟誦大量優秀詩文,使經典文學作品的縷縷書香,在學生心裏留下深深的烙印,使學生做到了以讀養德、以德修身。同時,將“經典誦讀”活動與學校教研活動緊密結合,將“經典誦讀”納入教學內容。目前,“經典誦讀”活動已成爲“文明六在”活動的有效載體。

而且,爲讓學生學會感恩,學校創新德育教學模式,把感恩教育延伸到食堂,在午飯前,全校師生恭誦感恩詞:感恩國家栽培護佑,感恩黨的英明領導,感恩父母養育之恩,感恩老師辛勤培育,感恩同學關心幫助,感恩農民辛勤勞作,感恩關心幫助過我的人及一切付出的人。在誦讀中,師生的心靈得到昇華,“三生教育”的源泉汩汩噴湧。同時,啓動“文明餐桌行動”,製作了百餘份宣傳提示牌,叫響“光盤行動”,培育健康文明的餐桌文化。

文明在我手中

“文明在我手中”就是在學校開展“學習和爭做美德少年”活動,引導學生學習身邊的榜樣人物,培養其熱心公益、樂於助人、扶貧濟困、善待他人、奉獻社會的良好品質。近年來,雷鋒小隊組織志願活動百餘次。各雷鋒小隊的成員除自覺維護校園衛生、愛護公共財物外,積極走進齊國故都、齊都敬老院開展踐行雷鋒精神義務勞動。通過組織學生開展“校園彎腰行動”,營造美麗整潔的校園環境。在中學生中開展日常行爲規範和文明禮儀知識競賽,進一步強化對《中小學生日常行爲規範》、《中小學生守則》和文明禮儀知識的認知和實踐。

學校書畫展現場異彩紛呈,作品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有筆墨意趣單純質樸的學生國畫作品,還有色彩鮮豔、造型誇張的學生水粉畫作品和整體佈局優美、用筆、章法、墨韻疏密得宜的學生書法作品;還有教師的寫實水彩畫作品、油畫作品、栩栩如生的工筆畫作品,以及濃墨淡彩的花鳥畫作品和意境深遠的山水畫作品等內容豐富的繪畫作品和有淳樸凝練、意蘊深邃的楷書、隸書、篆書等作品。所有參展作品彰顯了師生的如火熱情和遠大夢想,充分體現了全體師生向真、向善、向美的執着追求和精神風貌,讓學生的文明素質得到了充分展示。

文明在我腳下

學校積極落實“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活動,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緬懷家鄉革命前輩,磨練頑強意志,自覺踐行志願服務精神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清明節,學校組織全體師生赴“臨淄青年學生抗日誌願軍訓團紀念碑”開展紀念活動,瞭解青年抗日曆史,探尋革命足跡,緬懷革命先烈。在前往的路上,師生積極開展青年志願者活動,學生隨身攜帶塑料袋,沿途撿拾白色垃圾,美化鄉村環境。教師手拿家庭教育宣傳材料,將家庭教育送進村莊社區。

在“臨淄青年學生抗日誌願軍訓團紀念碑”碑前,全體師生莊嚴肅立,敬禮、奏唱國歌。面對着飽受戰火洗禮的革命遺蹟,雄壯的國歌激發起同學們拳拳報國之心。同學們在講解員介紹下,瞭解了臨淄青年學生抗日誌願軍訓團的相關歷史以及家鄉革命先烈的光輝事蹟,激勵他們牢記抗日曆史,珍愛和平,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報效祖國!

學校定期聯合交警部門開展交通安全教育,定期組織學生開展“我是文明衛士——小手牽大手”交通安全執勤活動,組織師生走上街頭,加強對校門口路段安全、衛生的監督和管理。開展“交通安全大講壇”活動,組織交警來校作專題講座,在學生中普及交通知識,成爲文明交通踐行者。

文明在我筆下

開展“我爲學校點贊”活動,讓學生尋找學校中文明行爲;評選感動校園十大新聞人物,讓學生感受文明、體會文明並記下身邊感人的人和事。組織學生每週寫一篇文明日記,記錄所做、所看、所聽的文明事,並經常與同學交流心得體會,不斷總結自己的成長過程。同時,引導學生通過書法、繪畫、手抄報、電腦繪畫等方式,拓展文明禮儀知識的宣傳途徑,促進文明禮儀知識的內化和昇華。如今學生的精神面貌發生了很大變化,尊敬老師、團結友愛、和諧相處的教育氛圍已經形成,養成教育取得明顯成效。廣大學生真正做到了在學校是一個“有理想、會學習、知榮恥”的好學生;在家庭是一個“有孝行、會自理、擔責任”的好孩子;在社會是一個“有教養、會交際、守公德”的好公民。

文明在向家庭延伸

學校成立一箇中心——家庭教育研究中心,負責對全校家庭教育工作的統籌安排、業務指導和自我評價;建好三支隊伍——專家顧問團隊、專業講師團隊、家長委員會隊伍;用好六個平臺——家長課程、家長沙龍、家長開放日、傳統文化教育、預約大家訪、空中課堂;完善一個評價機制——建立學校對科室、學校對家長、學校對教師、教師對學生的立體化的家庭教育評價體系,以評價促工作落實。而且,每學期召開三次家長會,王恕民校長分專題給學生家長作報告,在家長心中引起了強烈的反響。

學校引導學生從小事做起、從點滴做起,樹文明形象。爲教育學生着裝規範整潔、養成良好的衛生行爲習慣,學校通過文明監督崗培訓、文明標兵評選活動從新團員入手,對他們進行培訓,讓其率先垂範,成爲“文明在我身上”的踐行者。

學校將堅定秉持了“用心做教育,讓責任與我們同行,用敬業、博愛、責任和激情成就每一個學生”的教育信條,在改變中成人成事,堅守管理自己,實施行動研究,培養良好習慣,讓師生在教育實踐中實現生命健康文明成長。 (作者郭鵬系臨淄三中副校長)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