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維多利亞・穆洛娃在滬演繹“弓弦上的獨舞”

中新網上海10月14日電 (王笈)“弓弦上的獨舞――維多利亞・穆洛娃小提琴無伴奏獨奏音樂會”13日晚在凱迪拉克・上海音樂廳上演。這是維多利亞・穆洛娃在上海首次以無伴奏形式呈現整場音樂會,演出當晚座無虛席。

維多利亞・穆洛娃。上海音樂廳 供圖

俄羅斯小提琴家維多利亞・穆洛娃是20世紀最重要的女性小提琴家之一,師從前蘇聯著名小提琴大師柯崗及大衛・奧伊斯特拉赫的弟子布朗寧教授。作爲這兩位俄羅斯公認最有代表性的小提琴家的嫡系弟子,穆洛娃掌握了俄羅斯小提琴學派渾厚而紮實的演奏風格。柯崗曾評價自己的學生穆洛娃:“她具有一個小提琴演奏大師的幾乎所有的天賦。”

穆洛娃所擅演奏的樂曲風格非常寬泛,上至巴洛克時期的古典音樂,下至現代音樂、爵士樂。她還積極致力將古樂思維同現代技巧相融合,表現出別具一格的巴洛克情懷。

音樂會現場,穆洛娃演繹了多首無伴奏小提琴作品,曲目安排以一首巴赫、一首巴洛克之後作曲家的作品交替演奏,包括普羅科菲耶夫、喬治・本傑明、出生於1977年的日本作曲家滕倉大,更有一首特別的無伴奏爵士風格小提琴曲《巴西》,由穆洛娃與已故意大利指揮大師克勞迪奧-阿巴多的兒子――米沙・穆勒娃・阿巴多所作。

小提琴無伴奏音樂會中沒有鋼琴等伴奏樂器,因而放大了藝術家在小提琴演奏方面的全能性。穆洛娃在演奏中需獨力完成作品的旋律部分以及和聲織體,如此大膽的獨奏形式更體現出穆洛娃的演奏風采和精湛造詣。

對應演奏曲目的安排,穆洛娃在這場音樂會上還攜帶了她的兩把至愛名琴,分別是一把制於1723年的斯特拉迪瓦里小提琴“朱爾斯・福爾克”(現代弦)以及一把瓜達尼尼小提琴(羊腸弦)。1985年,穆洛娃在蘇富比拍賣會上重金買下斯特拉迪瓦里名琴“朱爾斯・福爾克”並使用至今。穆洛娃使用這把名琴演奏當代作品,而用瓜達尼尼名琴絞上羊腸琴絃以巴洛克風格演奏巴赫的無伴奏帕蒂塔與奏鳴曲。

音樂會結束後,穆洛娃表示,凱迪拉克・上海音樂廳與意大利古老劇院風格非常相似,意大利的劇院聲效比較幹,但上海音樂廳的聲效沒有這種情況,在劇場內聆聽到的音樂乾淨純粹,她非常喜愛。音樂廳的氛圍也深受穆洛娃喜愛,在這裏演奏,與觀衆的距離非常親切,彼此之間完全沒有障礙。(完)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