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廣東人愛喫野味,這次公司組織去海南旅遊,路過廣州,當地供貨商請我們一行人去喫野味,到了遠郊的一處農家院,專營各種野味,有龜、蛇、竹鼠、野豬、野雞、孔雀之類的,最讓我難忘的是這隻果子狸。

第一次見到果子狸,跟我想象得差不多,但這種殺法有點讓我出乎意料,不放血,直接摔死,看得我菊花一緊。

然後用開水燙,把毛颳去,沒想到果子狸的皮也是白白的。以外的是竟然不剝皮,這讓我這個北方人始料未及,在我的概念中,只有豬肉是可以不剝皮的,再說這類動物的皮毛不都很值錢嗎?喫了多可惜?

廚師拿出噴燈,把刮完毛的果子狸從頭到尾燒了一遍,皮一下變得緊繃繃的了,可能是爲了燒掉刮不淨的絨毛吧。

轉眼一直活生生的果子狸就變成了肉塊。朋友介紹說這是養殖的果子狸,可以合法買賣、屠宰,還說這裏所有的野味都是養殖的,讓大家放心。

當地的做法,算是紅燒吧,放了很重的料,我猜想這些野味肉都有比較重的腥臊味吧,需要很重的調料來掩蓋。

裝盤上桌,第一次喫到果子狸,說實話肉質鮮美細嫩,味道很香,也沒什麼異味,但我只喫了兩塊。還是對這些不經常喫的肉類心有牴觸,倒不是因爲這是野味,也不是因爲我看到了整個屠宰的過程,就是一時無法接受這種陌生的肉,記得第一次喫兔子肉,第一次喫甲魚,也是這樣子,你們有這種感受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