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板工程質量控制

第一節 牆柱模板(放線)

1、由施工員測放控制線,並經相關人員複覈,嚴禁直接交由班組測放。

2、根據控制線放出200mm模板控制線。

3、最後放出模板定位線。

4、離轉角100mm彈大角垂直控制線。

柱模板控制線

剪力牆模板控制線

第一節 牆柱模板(加固)

牆模板加固通用要求

1、嚴格按照施工方案安裝穿牆螺桿。

2、螺桿直徑≥Ф12,並採用配套的螺帽和3型卡。

3、模板拼縫處要貼海綿條並用木方壓實,木方間距200mm並符合方案要求。

4、螺桿一般設置:加固螺桿縱橫間距600mm(應滿足方案要求);

5、離地200mm設置第一道螺桿,離板底200mm設置一道螺桿,下面2-3排要用雙螺帽(根據實際需要並應滿足方案要求) 。

6、爲防止根部漏漿形成爛根,採用砂漿將模板底部進行封閉。

牆配模剖面圖

牆配模平面圖

第一節 牆(柱)模板(加固效果)

模板加固

加固效果

加固效果

加固效果

加固示意圖

第一節 牆柱模板(接茬工藝)

1、牆柱接茬位置模板應伸至接縫以下螺桿上,爲防止漏漿,接縫位置採用雙面膠條封堵,牆柱根部用水泥砂漿封堵模板。

2、當採用下層已有對拉螺桿洞對拉加固時,其距接縫位置應小於300mm;當採用預埋鎖腳螺桿時,其距接縫位置150mm。

3、兩種方法螺桿水平間距均爲600mm,滿足相應的專項施工方案。

牆預埋鎖腳螺桿

利用下層已有對拉螺桿洞加固

預埋鎖腳螺桿

第一節 牆柱模板(接茬、板面接縫)

1、梁板柱分開澆築的柱面澆築標高必須嚴格控制,其收口要平齊。

2、爲保證柱接茬密實,其接縫位置必須在澆築混凝土前將浮漿鑿除。

柱接茬位置

樓板面接縫

樓板面接縫封堵

第二節 梁模板

梁模板加固通用要求:

1、嚴格按照施工方案安裝穿梁螺桿(當梁高小於500mm時,可採用短木方或小塊層板於梁中部加撐,外邊梁需用螺桿加固)。

2、模板拼縫處要貼海綿條並用木方壓實。

3、根據構件截面尺寸進行模板設計,一般內楞採用木方,間距200mm並符合方案要求,外楞採用木方或鋼管,如採用鋼管使用雙鋼管,穿梁螺桿緊固,螺桿直徑≥ Ф12(根據方案要求),並採用配套的螺帽和3型卡。

4、梁底支撐體系滿足方案要求,梁板模板應分開編制施工方案(分轉換層、標準層、普通地下室),轉換層方案須作專家論證。

標準層模板支撐體系

第三節 樑柱接頭模板

1、採用層板定型加工製作,嚴格控制加工尺寸。

2、陰陽角模板製作加固同牆柱模板。

樑柱接頭模板支設

樑柱接頭模板支設

第四節 樓梯模板

1、模板必須每層清理乾淨並刷脫模劑。

2、封閉式模板在樓梯踏步的中間部位預留孔洞,方便振搗混凝土,避免氣泡存積。

3、模板拼裝接縫需平整嚴密,以防止漏漿。

4、敞開式模板定位和固定木方不得少於兩排。

5、樓梯宜採用封閉式模板,當使用敞開式模板時必須加固牢固,控制好每部踏步高度及寬度,保證砼成型效果。

封閉式樓梯模板

敞開式樓梯模板

第五節 洞口模板(一)

1、模板陰角處可用L150×150×6的角鋼與木模固定,陽角處用L75×75×6的角鋼與木模固定,同時洞口模板內部加支撐,保證洞口的位置及尺寸準確,模板應易拼拆、剛度好、支撐牢、不變形、不移位。

2、洞口模板側面加貼海綿條防止漏漿,澆築混凝土時從洞口兩側同時澆築,避免洞口模偏位。

洞口模板加固

牆洞口加固平面圖

第五節 洞口模板(二)

1、螺桿間距設置同牆柱模板加固要求。

2、水平鋼管加固貫通洞口兩側。

3、對頂採用鋼管結合可調頂託配合使用。

電梯控制開關盒洞口

電梯控制開關盒洞口

加固後效果

第六節 高低跨模板

1、衛生間、陽臺等降3-5cm板處,採用1mm厚方鋼焊接成定型模板,在板筋綁紮完成後安裝固定,每次安裝前敲掉砼殘渣後刷脫模劑。

2、高低跨吊模處,嚴禁使用磚塊、木方穿底做臨時支撐,應用預製砂漿墊塊,以減小滲漏隱患。

成型方鋼模板

安裝後效果

第七節 模板支撐系統

模板支撐系統

立杆底座墊塊

第八節 質量檢查

1、模板垂直度偏差及偏位應滿足規範的要求。

2、螺桿位置及間距符合方案設計要求。

3、螺帽緊固力矩必須滿足40-65N*m(每個項目部可配一把力矩扳手檢查)。

模板垂直度檢查(1)

模板垂直度檢查(2)

螺栓緊固檢查

第九節 質量保證措施

1、模板的接縫不應漏漿;在澆築混凝土前,木模板應澆水溼潤,但模板內不應有積水。

2、模板與混凝土的接觸面應清理乾淨並塗刷隔離劑。

3、柱、牆模板底部設置清掃、檢查口,有利於清理及檢查柱、牆內垃圾雜物,保證柱、牆根部混凝土的質量。

塗刷脫模劑

預留清掃口

第十節 模板成型質量

安裝完成後的模板(一)

安裝完成後的模板(二)

第二章 鋼筋工程質量控制

說明:所有鋼筋製作及安裝必須滿足施工規範 圖紙、選用平法圖集、鋼筋排布圖集的要求。

第一節 牆、柱鋼筋要求:

1、牆柱水平筋端頭綁紮牢固。

2、剪力牆豎向鋼筋頂部彎折水平段≥12d,並保證錨固長度(從板底算起)。

3、端部有暗柱時剪力牆水平鋼筋端部彎折水平段直鉤爲15d,一字柱時爲10d;當水平筋爲一級鋼時加設3d長的180度彎鉤,當爲普通剪力牆時,水平筋置於豎向筋外側(與暗柱箍筋在同一層面,伸至暗柱最外側縱筋內側直鉤“扎進”暗柱內);當爲地下室擋土牆及人防牆時水平筋置於豎向筋內側。

4、框架節點核心區內均必須設置加密箍筋。抗震設防要求的,必須按施工圖設計文件中的要求配置複合箍筋,不得隨意減少。

牆筋收頭要求

樑柱節點核心區箍筋

擋土剪力牆鋼筋及墊塊

第二節 梁鋼筋安裝

1、樑上部縱向鋼筋的最小淨距(即鋼筋外邊緣之間的最小距離),不應小於30mm和1.5d;各排鋼筋之間及底筋的淨距及梁底部縱筋間距不應小於25mm和d。

2、吊筋彎起段應伸至樑上縱筋處,並且加水平段20d,彎起角度當主樑高≤800mm爲45度,>800mm時爲60度。

3、主次梁相交處設置加密箍筋時,應在主樑上次梁兩側分別設置,每側不少於3個(按設計要求),核心區箍筋不得漏設。

4、當梁的腹板高度hw≥450mm時,在梁的兩個側面沿梁高度範圍內配置側面縱向構造鋼筋。

吊筋和側面構造鋼筋

樑上部縱向鋼筋

主次梁交接處加密箍筋

第三節 板鋼筋安裝

1、爲了保證樓面鋼筋排布均勻,間距符合設計尺寸,在板底鋼筋綁紮前,模板上進行劃線控制。

2、鋼筋馬凳設置於兩層板筋之間,腳部不得直接擱置在模板上,防止露筋後鏽蝕影響結構質量。安裝時可先行固定在下層板筋之上,以免安裝不到位,有條件最好採用塑料或砼成品墊塊。

3、鋼筋綁紮應確保控制鋼筋不位移。

板筋安裝成形效果

彈線控制

彈線控制

定型化加工

彎鉤尺寸要求

定型模具

第五節 鋼筋焊接

焊接接頭:

1、電渣焊鋼筋軸心位移不超過0.1d, ≤2mm;氣壓焊軸心位移不超過0.2d, ≤ 4mm;墩粗最小直徑不小於1.4d,墩長不小於1.2d;焊接鋼筋直徑差不宜大於7mm(兩級別)。

2、接頭處的彎折角不大於4°。

3、同一截面焊接接頭不得大於50%。

接頭焊包

電弧焊縫:

1、焊縫均勻飽滿,不得有氣孔等。

2、焊接過程應及時清除焊渣,檢查焊縫如有不符合要求的及時補焊。

3、焊接長度需滿足規範要求。

電弧焊縫

第六節 直螺紋套筒連接

1、鋼筋切頭整齊,不得傾斜或彎曲。

2、連接完畢後,連接套筒外露有效螺紋,單邊不得超2p(p爲螺紋螺距)。

3、接頭應充分擰緊(可採用水管鉗或特製工具檢查)。

鋼筋切頭平直整齊

有效螺紋不得超2p 外露有效螺紋

外露有效螺紋

1、爲保證鋼筋的排距以及鋼筋的保護層厚度,宜在牆體中設置定位卡具或焊接短鋼筋支撐。

2、鋼筋定位卡具採用Φ12鋼筋和φ6鋼筋製作,卡具採用“雙F型”(在施工地區能購買的條件下也可購買砂漿預製內襯替代,但須能滿足鋼筋保護層尺寸的要求),在牆體中間隔600梅花形佈置。

3、綁紮前,清理砼污染鋼筋,結合所放牆外邊線,校正立筋,如有位移較大時須特殊處理,再進行綁紮。

4、牆筋應逐點綁紮牢固,綁紮時相鄰綁紮點的鐵絲扣成八字形,以免鋼筋網歪斜變形。鋼筋錨固長度、搭接長度及接頭錯開要求應符合設計及規範的要求。

5、人防牆及作地下室擋土的剪力牆水平筋應置於豎向筋內側,其他剪力牆水平筋置於豎向筋外側(與暗柱箍筋在同一層面)。

6、各連接點的抗震箍筋的加密範圍和間距,彎鉤和直鉤要求及錨固長度,均應按設計及抗震規範要求進行綁紮。

7、剪力牆水平分佈鋼筋的搭接長度、位置、接頭百分率應滿足規範要求。

8、配合其他工種安裝預埋管件、預留洞等,其位置、標高均應符合設計要求。

9、 剪力牆鋼筋的錨固及收頭按設計要求及規範施工。

10、爲保證洞口標高位置正確,在洞口豎筋上劃出標高線。洞口要按設計和規範要求綁紮連梁鋼筋,錨入牆內長度要符合設計及圖集要求。

焊接定位卡具

焊接定位卡具

1、砼澆築前柱鋼筋必須採取有效措施定位(如下所示),避免澆築完畢後造成鋼筋位移現象。

製作尺寸

使用效果

第九節 鋼筋保護層

1、砂漿墊塊宜選用強度較高的墊塊,間距符合規範和設計要求設置。

2、PVC墊塊宜選用中部加強的墊塊,其安裝後卡口應背向模板方向。

3、牆、柱、梁宜採用PVC塑料墊塊;板宜採用砂漿或PVC塑料墊塊。

底板鋼筋墊塊設置

第十節 成品保護

1、鋼筋按圖綁紮成型完工後,將多餘的鋼筋、扎絲及垃圾清理乾淨。

2、梁、板綁紮成型後,應鋪設跳板,以避免後續工序施工人員踩踏或重物堆置,導致鋼筋彎曲變形。

3、澆築過程中有鋼筋工專門護筋,避免牆柱、牆鋼筋位移;板筋踩亂,間距及保護層不符要求。

柱筋定位成型效果

鋪設跳板

第三章 混凝土工程質量控制

第一節 澆築準備工作

1、澆築混凝土前,應清除模板內和鋼筋上的垃圾及污染物;木模應澆水潤溼,但不得積水,並將縫隙塞嚴以防漏漿。

2、泵送混凝土必須保證混凝土泵的連續工作;輸送管道宜直,轉彎宜緩,並有可靠的固定措施;進行泵送前,應預先用水泥砂漿或水泥漿潤滑輸送管道內壁。

3、對澆築的部位、砼強度等級、施工縫留置、標高等要求必須交底到位。

固定泵管

泵管固定方法

第二節 混凝土澆築

1、混凝土運輸、澆築及間歇的全部時間不得超過混凝土初凝時間,當超過時應留置施工縫。

2、混凝土運至澆築地點時,並覈對強度並進行坍落度檢測,同時按規定要求留置相應砼試塊。

3、控制振動棒振搗質量,振動棒插入點間距控制在500mm內,應避免碰撞鋼筋、模板、預埋件等。

4、控制好標高,避免浪費;同時應安排鋼筋工及時恢復變形和移位的鋼筋。

5、開倉料不得澆築與柱、牆、梁、大跨度板等重要部位(確保成型砼強度)。

標高控制

塌落度檢測

第三節 混凝土收面

1、混凝土澆搗一次成型,板面原漿抹平,終凝前打磨壓實。

2、收面時必須壓實,並根據公司要求原漿清光或拉毛(爲節約成本及砼成型效果)。

3、混凝土面平整度控制在±5mm,有坡度要求的,找坡方向準確坡度滿足設計要求。

原漿收光

收面完成效果

第四節 混凝土養護

1、混凝土澆築完成後12h內進行澆水養護(收面後宜採用塑料薄膜覆蓋養護),夏季應增加澆水次數並保證表面溼潤,冬季施工應有保溫防凍措施(可採用麻袋片、薄膜或彩條布覆蓋)。

2、混凝土強度未達要求前,嚴禁堆載或上人(以不踩起腳印爲宜)。

塑料薄膜覆蓋

覆蓋養護

第五節 施工縫接茬處理

1、樓梯施工縫根據留設位置,用多層板製作梳子板(如圖)做模板,再用短鋼筋進行加固。

2、在剪力牆、柱澆築砼前,應將水平施工縫處砼表面鑿毛,清除雜物,沖洗乾淨,保持溼潤;在施工縫表面宜鋪上一層高標號水泥砂漿,其厚度宜爲20~25mm。

3、樓梯施工縫留置在受剪力較小的部位,一般留置在Ln/3(Ln梯段淨跨)處,即約第三個踏步處。

牆柱施工縫

樓梯施工縫

板施工縫

第六節 有防水部分的外牆柱螺桿處修補(1)

1、螺桿處理:先將外露螺桿搖斷或割斷,然後在做防水之前採用防水砂漿先在螺桿端頭粉抹(成饅頭狀)。

處理完成的螺桿處

第六節 螺桿洞內牆修補(2)

一、砂漿抹平(地下室內牆直接在砼面上刮瓷粉的):

1、先將螺桿搖斷(略比砼表面凹陷)。

2、採用水泥砂漿抹平(地下室外牆用防水砂漿)。

砂漿封堵

內牆修補效果

第七節 板厚控制

1、爲控制非廚房、衛生間、陽臺現澆闆闆厚,採用圓形預製砼塊,中心預留Ф10圓孔,然後用扎絲與板筋固定,並在模板上用油漆標記,這即有效保證了板厚,同時爲實測實量提供了方便;澆築砼前必須在柱、牆鋼筋上做好樓板面標高控制標記。

預留Ф10圓孔

安裝效果

第八節 成品保護

1、混凝土澆築後,在沒有達到設計強度之前嚴禁在樓板等處集中堆放模板、架料等集中荷載。

2、樓層成品混凝土面上,按作業程序分批進場施工作業材料,分散均勻儘量輕放。混凝土澆築後,嚴格控制拆模時間,嚴禁過早拆除模板,尤其是梁、板等水平構件模板。

3、結構完成後不得隨意開槽打洞,在混凝土澆築前事先做好預留預埋。

4、牆柱角(主要指容易被碰撞的“交通要道”)、樓梯踏步陽角等部位用保護條保護,保護條由模板邊角料製作,並塗刷醒目顏色(目的提升形象)。

牆柱保護

樓梯保護

第九節 混凝土試塊製作及養護

1、試件成型後,在混凝土初凝前1~2h內須進行抹面,沿模口抹平。

2、成型後帶模試件應用溼布或塑料布覆蓋,並在20±2℃的室內靜置ld(但不得超2d),然後拆模編號。

3、拆模後試件應立即送人工標準養護室養護,試件間應保持10~20mm的距離,並避免直接用水衝淋試件。無標準養護室時,試件可在水溫爲20±2℃不流動的水中養護。

4、同條件養護拆模時間可與構件的實際拆模時間相同;拆模後,試件仍須保持同條件養護。

試塊和試模

同條件試塊

第十節 混凝土成型質量要求

1、混凝土結構應達到內實外光、表層平整,菱角方正飽滿。

2、牆板陰角、陽角、線、面橫平豎直;無蜂窩、麻面,無漏漿、脹模、爛根。

3、施工縫結合嚴密平整、無夾雜物。

4、混凝土樓板表面平整無痕跡,不得有腳印等。

剪力牆成型質量

樑柱接頭成型質量

樓梯斜板成型質量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