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辦單位:中央美術學院

  承辦單位: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中央美術學院建築學院

  開幕時間: 2018年10月12日15:30

  開幕地點: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學術報告廳

  展覽時間: 2018年10月12日— 2018年11月4日

  展覽地點: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4層展廳

  學術主持:範迪安

  總策劃:呂品晶、張子康

  展覽總監:朱錇、傅禕

  策展人:王鐵華

  展覽現場

  展覽詳情

  中央美術學院百年校慶之際,正逢中央美術學院恢復建築教育25週年和建築學院成立15週年之時,作爲建築學院重要學術活動之一,由中央美術學院主辦、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和建築學院共同承辦的“漬痕-張寶瑋先生畫展”於2018年10年12日下午在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隆重開幕。

  開幕式現場

  張寶瑋先生,江蘇無錫人,1938年出生於安徽省安慶,1956年從上海同濟大學建築系畢業,後任職於北京建築科學研究院歷史與理論研究所、湖南省建築設計院。作爲改革開放第一批走出國門的建築師,張寶瑋先生1979年赴西班牙,任職於西班牙建築大師MIGUEL FISAC建築設計事務所,90年代受時任中央美術學院院長靳尚誼先生邀請,回國創辦設計系。張先生倡導“大”設計概念,積極推動現代設計學科基礎教學的實驗,奠定了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科發展的重要基礎,同時描繪了美院特色建築教育的雛形。從設計系、設計學院到建築學院,二十多年來,張寶瑋先生獻身教育事業,培養了衆多設計實踐、管理和教育方面的出色人才。

  研討會現場

  張寶瑋先生認爲建築師藝術修養的培養至關重要,作爲一個有情懷的教育家和建築家,他以身示範。張先生年輕時就熱愛繪畫,十多年西班牙建築師職業生涯之餘,濡染於現代藝術大師的作品,完整的接受了現代藝術的洗禮。回國後因忙於教學、管理和創研工作,而疏於藝術創作,耋耄之年,張寶瑋先生重新煥發繪畫創作的熱情,此番展出的這一系列繪畫作品綜合了多種材料的實驗。張先生的畫作是用褶皺的紙張反覆浸染到濃密的水墨之中,又將其裱貼於油畫布上,以油彩與水墨混合,經過浸、漚、染、積,呈現水“漬”之痕跡。他的創作排斥具體的物象符號,徵示了一種複雜難言的文化心境,也是一種對純淨視域的隱喻。觀衆不需要去“理解”,只需要在不完整的過去和無法完整體驗的現在之間,保持一種對於心跡的觀照,和一種絢爛之極歸於沉默的激情。

  展覽現場

  開幕式前,在中央美院美術館4層展廳舉行關於張寶瑋先生藝術創作和設計教學的研討會,由建築學院院長朱錇教授擔任學術主持,出席嘉賓有: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央美術學院建築學院名譽院長馬國馨,建築批評家王明賢,藝術家孫景波、戴士和、譚平、周至禹,書法家邱振中,建築家何玉如、朱小地、邵偉平、徐全勝,建築學者慄德祥、朱文一、單軍、韓濤等。

  展覽現場

  嘉賓合影

  展覽前言

  境由心造

  ——寫在張寶瑋先生畫展之際

  建築與繪畫的融會貫通,古來有之,建築師營構土木鉅製,無不始於繪畫造型的基礎功力,建築師富有空間感受的經驗,也常使筆下丹青獨出機杼,呈現心跡。張寶瑋先生作爲改革開放第一批走出國門的建築設計師,於1990年代應時任中央美術學院院長靳尚誼先生之邀,創辦中央美術學院建築專業,開山之功,誠不可沒。從建築系到建築學院,他在教學、創研、管理上嘔心瀝血,作出重要貢獻,培養了衆多人才。他多方面的學養和謙謙君子般的情懷,體現在爲師之道的人生境界上,也體現在對繪畫的傾心和鑽研上。在建築教學與研究之餘,他筆耕不輟,這些年創作熱情益發旺盛,經年累月,積累可觀,此番舉行畫展,出版畫集,令我們特別高興。

  作品2號(1200×1200mm,2015年,綜合材料)

  中國經典藝術素有“三境”之說:物境、情境、意境三者,虛實雖殊,理致則一,皆是運籌筆墨所追求的境界。張寶瑋先生出手格高,一方面興致盎然,溢於筆端,一方面把對建築的感覺轉化爲平面營構,在風格語言和媒介材質上跳脫傳統,深厚的藝術學養使他自如地駕馭着理性與感性的不斷轉化,媒介與意境的相生互化,通過繪畫走向純粹的精神場域。

  作品10號(1200×1200mm,2017年,綜合材料)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而移情入境,又依託於象,張寶瑋先生在自己的畫作中,對傳統物象進行剝離,將其從有形的桎梏化解出來,利用紙的揉搓、筆的皴擦、墨的鋪陳、彩的暈染,製造出起伏的肌理質感,或以黑白破立,或憑色韻貫通,時時變幻,不爲一定之形,營造出一種境生於象外的氣息。畫面中多維度與多層次的肌理變化恰如先生海納百川、包容萬象的胸懷,時而如一障山川,溝壑縱橫中見峯岫嶢嶷、雲林森眇;時如一衣帶水,遠水鳴榔處聞沙汀津渡、煙嵐潺湲,在方寸平面之上推敲着空間佈局,建構着筆墨次序,既是平面的延展,也是立體的營構,凝聚着一股自成一家的“建築之感”,猶如“大匠構屋”,將觀者的目光引向物象之外的景境,從而體會與感受無限的時空。

  作品24號(1200×900mm,2016年,綜合材料)

  從氣韻橫生進入心物相會的情境,又從景意相兼進入思與境偕的意境,張寶瑋先生的作品充滿一種超功利的審美愉悅與幽閒平和的虛靜情懷,他投入於此,沉浸於此,由此生髮出蓬茂而持續的熱情與動力。正所謂質有而趣靈,神超而理得,抽象化的畫面中疊映着的是不著筆痕的空間感與縱深感,既超越了建築範式,又脫然於圖像法則,恰如大象無形、有無相生,使畫布最終成爲了天人合一、應會感神的跡象載體。

  作品40號(1000×1200mm,2017年,綜合材料)

  作品3號(1200×1200mm,2016年,綜合材料)

  此通於彼,彼通於此,無論是紙面還是空間,張寶瑋先生始終以理性的鋪舒、感性的顯達面對眼前的一隅,在心、物、眼、手的有機交疊中達到了格高意遠、透徹純淨的藝術新境,他所創作出的不僅是飽載意象的藝術作品,更展現出一種高蹈向遠、境界純粹的藝術情懷。

  範迪安

  中央美術學院院長

  2018年9月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