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唐*李商隐《隋宫》

说实话,觉得这诗实在是见识浅薄。那种微嘲的口吻,一副小人嘴脸。再说,怎么比也不能把杨广和陈叔宝看成一类。陈叔宝深锁宫中与妃嫔厮混,不问国事。杨广什么时候能安静而安心地呆在后宫不出来?说什么也不能说他宅。

“肃肃秋风起,悠悠行万里。万里何所行,横漠筑长城。岂台小子智,先圣之所营。树兹万世策,安此亿兆生。讵敢惮焦思,高枕于上京。北河见武节,千里卷戎旌。山川互出没,原野穷超忽。撞金止行阵,鸣鼓兴士卒。千乘万旗动,饮马长城窟。秋昏塞外云,雾暗关山月。缘严驿马上,乘空烽火发。借问长城侯,单于入朝谒。浊气静天山,晨光照高阙。释兵仍振旅,要荒事万举。饮至告言旋,功归清庙前。”——隋*杨广《饮马长城窟行示从征群臣》

这是杨广巡幸张掖之作,属边塞诗,诗风清新刚健。语气看似谦逊,但不掩饰雄心壮志,可谓是满篇踌躇满志。而杨广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太有雄心壮志。狭殷周之制度,尚秦汉之规摹。在杨广心里必定是希望大造功业,直追上古圣贤之君。但是问题在于上古圣贤之君所创者皆德业,以天下生民为本。杨广之志向远大,却让生民受累,虽功及千秋后世,但实在是当时罪民之君。

看看杨广继位之后做了多少大事:建东都、凿运河、修驰道、筑长城……从这些营建的项目就能看得出来杨广心里的大隋帝国应该有何等壮丽。但这些工程哪一项都是巨大的民力损耗。分裂了四百年之后迎来隋的大统一,生在当代的杨广继位为帝,以他本人的素质不可能没有雄心壮志。问题就在于志向太多,让生民难以承受。最后结果就是自己身死国灭,但是给后起的大唐奠定了基础,纯属为后人作嫁。

从某种角度来看,隋炀帝和秦始皇很有相似点。都站在历史的节点上,承前辈之功铸造了统一的王朝,从这一点说无论如何不能抹煞。开制度之源,移风易俗,泽及后世。隋统一之后,文帝罢中正制,杨广继位兴进士科。从此以科举制选拔人材代替了门阀察举。在当时这是顺应时代的进步之举。

杨广之所以成为隋炀帝,其败有二。第一就是有才却不懂治国,欲望太多而不懂节制。大业一共就十三年,十三年里杨广改制度、建工程、各地巡幸,征辽东、征突厥、征高句丽……为政实在是太迅猛。民为根本,治国的根本就在于养民。民不能养而竭尽全力地滥用民力,最后必然会覆亡。

第二就是杨广实在是个太唯我独尊的人,公众关系做得太差。大兴工程与民为敌,改制度兴科举与门阀为敌,大兴兵事与外邦为敌,最后还要南迁与关陇集团为敌……多助得道,寡助失道,全天下都是敌非友,公众关系差到这个样子,也难怪最后死在部将之手。

杨广写过一首很美的诗名为《春江花月夜》“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一派堂皇之美,可惜千古为恨。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