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據哈醫大二院普外科一病房崔雲甫主任介紹,由於此次肝臟的供體年齡較小,肝的大小隻有1300立方厘米,而患者自身的肝有1500立方厘米,因而小肝換大肝會有血管、膽管孔徑不完全匹配的風險,並且供肝自身還存在肝動脈變異,這也給修剪工作造成了一定難度,不過最終手術十分成功。當天晚上,哈醫大二院5個高級別手術間同時開放,近百名醫務人員、10多個科室緊密配合,經過12個多小時,使捐獻者的肝臟、腎臟和眼角膜被順利移植給四名患者。

車禍腦死亡女子捐獻肝臟腎臟眼角膜

24日上午,在哈醫大二院接受肝臟移植的生先生順利出院。他激動地告訴記者,感謝那位捐獻器官的女子,今後自己會更加愛護身體。據悉,生先生是該女子捐獻器官的四位受益者之一。

一個月前,哈市一名女子因車禍導致腦死亡,家屬一致決定做公民身後器官移植捐獻,成功捐獻了肝臟、腎臟和眼角膜。當天晚上,哈醫大二院5個高級別手術間同時開放,近百名醫務人員、10多個科室緊密配合,經過12個多小時,使捐獻者的肝臟、腎臟和眼角膜被順利移植給四名患者。目前,接受移植的四人術後恢復良好,均已出院。

男子肝硬化生命僅剩一年小肝換大肝重獲新生

記者瞭解到,生先生今年53歲,是一位乙型肝炎患者,有30年病史,一直未進行有效治療。2016年末,生先生突然吐血到醫院就診,被診斷爲肝硬化,如果不進行肝移植手術,生命最多維持一年。據哈醫大二院普外科一病房崔雲甫主任介紹,由於此次肝臟的供體年齡較小,肝的大小隻有1300立方厘米,而患者自身的肝有1500立方厘米,因而小肝換大肝會有血管、膽管孔徑不完全匹配的風險,並且供肝自身還存在肝動脈變異,這也給修剪工作造成了一定難度,不過最終手術十分成功。

接受移植腎臟的46歲金先生,因腎功能衰竭、尿毒症期進行血液透析治療有一年半時間了,經過三個小時緊張手術,腎移植非常成功。據哈醫大二院泌尿外科一病房主任祝清國介紹,腎移植手術成功後,患者可以恢復正常生活和勞動。

眼角膜移植手術由哈醫大二院眼科副主任齊豔華教授、曲利軍主任醫師和宋武蓮副主任醫師共同完成。據介紹,接受角膜移植的兩位患者都是深受眼疾困擾幾十年的患者,手術一週後複查,失明患者於女士視力提高到0.4,並且會逐漸好轉;另一位患者王先生避免了因角膜穿孔而眼球摘除的痛苦。

受傳統觀念影響我國器官捐獻供體缺乏

據哈醫大二院專家介紹,目前器官移植工作面臨的主要困難不是來自技術水平,而是供體缺乏。由於我國“身體髮膚,受之父母”的傳統思想深植人心,很多人認爲逝世後捐獻器官是“不孝”,所以器官捐獻人數並不多。我國每年等待器官移植的患者超過150萬人,但其中只有1萬人能夠幸運地等到供體。

從2015年1月1日起,公民逝世後自願器官捐獻將成爲器官移植使用的唯一渠道,“器官捐獻可以看成是一場生命的延續,對於逝者的家屬來說也是另一種慰藉”。專家呼籲,期待更多人加入到這個特殊而偉大的羣體。(記者 霍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