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總想睡覺沒精神,反應遲鈍,15 歲男孩接連三次腦出血

總想睡覺沒精神,反應遲鈍,逐漸出現頭痛嘔吐症狀…… 沒想到這是15 歲男孩小金(化名)第三次腦出血。10 月16 日,記者從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獲悉,經診斷導致小金腦出血的元兇是" 腦海綿狀血管瘤"。

9 月下旬,家住長沙的15 歲男孩小金感覺渾身乏力、不願活動、思睡、反應遲鈍,在家休息後症狀並沒有改善,反而出現了頭部劇烈疼痛伴有嘔吐症狀。10 月4 日,小金在家人的陪伴下來到了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就醫。經過頭部核磁共振檢查後發現小金左側基底節區腦出血伴有大腦鐮下疝形成。

小金家長介紹,小金先後在2012 年和2013 年都出現了腦出血,這次已經是第三次腦出血了。那麼小金這麼年輕,也沒有高血壓等容易導致腦出血的疾病,爲什麼還會接連出現腦出血呢?

該院神經外科周彬副主任醫師介紹,導致小金腦出血的元兇是" 腦海綿狀血管瘤"。腦海綿狀血管瘤也稱海綿狀血管畸形,是一種腦部血管畸形,其發生率僅次於腦動靜脈畸形,是青少年腦出血的主要病因之一。

周彬介紹,頭部核磁共振檢查是診斷腦海綿狀血管瘤的最佳方法。治療方面,由於海綿狀血管瘤是一種良性疾病,治療決策的確定應考慮治療措施的利弊和自然病程兩者之間的平衡。根據患者的臨牀表現不同而可以選擇保守治療、顯微外科手術治療及立體定向放射外科治療等方式。

周彬提醒,對於青少年出現的腦出血、癲癇發作,尤其是多次少量的腦出血,應警惕腦海綿竇血管瘤的可能。一旦發現腦海綿狀血管瘤應該及早就醫,定期檢查,動態觀察,必要時外科手術干預。

周彬表示,自發性反覆小量出血傾向是本病的特點之一。腦海綿狀血管瘤患者如果出現劇烈頭痛、嘔吐、神志改變、甚至出現偏癱等臨牀表現時,應警惕腦出血,及時就醫。目前,經過血腫清除手術及相關對症治療,小金的情況明顯好轉,正在進一步恢復中。

瀟湘晨報記者張樹波通訊員呂學文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