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谷魏家岔:冒炎趋远道 垂柳贮青荫

原创: 甘谷县光盘制作中心 图说甘谷 前天

甘谷魏家岔:冒炎趋远道,垂柳贮青荫

摄影: 程碎想 李 春 编辑: 《图说甘谷》

柳树自古以来就是家园的象征。有流水人家的地方,就有杨柳依依,就有柳絮飘飘。甘谷民风淳朴,古风依然,自古就有爱林植柳的传统。清《伏羌县志》记载,明景泰年间(公元1450年),在知县王珣的大力倡导下,全县广植杨柳,柳风郁郁,柳浪滚滚。“岸柳垂金”自明代以来,就成为历代不衰的八景之一。

明御史杨美溢在《伏羌道中》写诗赞美道:“冒炎趋远道,垂柳贮青荫。……樵牧浑无累,悠然息茂林。”甘谷县八里湾乡魏家岔村一棵腰数围、高20余米的大柳树,相传就是明朝时所植,古拙苍老,古趣盎然,庞大的树冠,犹如一片蓬蓬勃勃的绿云停泊在村庄上空,在寂寞的黄土高原,如诗如画,如梦如幻,触目惊心。这株古柳,它没有陶公柳的风雅,亦没有灞陵柳的多情,更没有左公柳的名气,它只是生在故土地,老在故土,没有背叛,没有离弃,不朝天子,不慕王侯,也不解读世事风霜,只给村庄一种风景,然而它却注定拥有一份明净的地久天长。

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对于垂杨柳的吟咏可谓是絮絮喋喋,自然杰作也是不少。尤其是诗人情怀,或咏柳喻人,或借柳缱情,或缘柳幽思,使"柳"成了中国风情风物诗歌作品中的一大靓点。

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咏柳》,就是老少皆知的一首: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柳树嫩绿轻柔的绰约风姿,赞美了春风神奇的力量。

唐代诗人唐彦谦的《垂柳》中有"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的诗句。诗句虽然没有细致的外貌描写,也没有渲染浓重的色彩,但却写出了垂柳的婀娜多姿,无限柔情。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