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海原县西安镇园河村的青年张生成结束了多年的外出打工生涯,返乡创业。如今,他已经成功脱贫,走上了致富路。

“2016年以前,只有初中文化的张生成在海原县城打工,作为一个无学历、无技术、无资金的“三无”打工者,求职之路异常艰辛,父亲患精神疾病离家出走至今了无音讯,他和母亲相依为命,27岁了还是个“单身汉”。2016年,张生成家被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我并不想戴上贫困户的帽子,也不想借这顶帽子等、靠、要,而是希望政府能给我指出一条勤奋致富的路子。”张生成说。

2016年5月,中卫市检察院与西安镇园河村结成帮扶“对子”,检察院驻村扶贫工作组通过进村入户了解到,西安镇园河村是海原县种植小茴香的第一村,个别农户用小茴香秸秆、玉米、苇子作为饲料喂猪,养成的猪肉质鲜美,比普通猪肉价格高30%,许多建档立卡户有发展养猪业的意愿。

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中卫市检察院党组专题研究并决定筹措5万元资金用于支持西安镇园河村建档立卡户发展养猪产业。“曾想过靠养殖改变生活,可哪来的钱?”驻村工作队入户走访中了解到张生成有通过自己的双手致富的想法,提出筹措资金帮他搞养殖。生性老实的张生成心里犯了嘀咕:“一开始我不太信,你说咋会白白给我钱让我养猪呢?”在驻村干部多次宣讲帮扶政策并将1000元补助金交到他手里时,半信半疑的张生成才吃了颗“定心丸”。通过与园河村村委会商议,根据村民养猪意愿自愿申请,确定了5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户养殖2头猪,每头猪仔补助500元。

有了猪仔相当于有了脱贫的门路。张生成默默在心里定下目标:“不仅要脱贫,还要致富。”他主动向驻村工作组提出要学习养殖技术,在驻村工作组的协调下,邀请专业技术人员进场指导,张生成开始边干边学,摸索出一套自己的养殖方法,很快就得心应手。“两年来,圈里的母猪已下过两窝猪崽,大概增收了2万元,马上还有5头猪又该出栏哩,大概能增收1万元。”张生成算起了他的“增收账”。“我现在也给老母亲买了新农合基本医疗保险,大病小病去医院都能报销,在驻村工作组的帮扶下,现在我是一心致富,没有后顾之忧了。”

2017年春节前后,中卫市检察院帮扶的100头猪仔,除因病死亡5头外,其他95头生猪长势良好,陆续出栏,平均每头猪毛利润达2000元。看到这样的成果,园河村大部分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养殖积极性大大提高。

2017年,海原县西安镇把发展养猪业列为园河村扶贫产业发展规划,决定对养3头猪以上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每头猪补助500元。中卫市检察院根据帮扶计划,继续筹措资金5万元,对未脱贫的31户特困农户进行再帮扶。

由于园河村的生猪存栏数量不断增多,猪肉外销成了新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中卫市检察院积极同西安镇、海原县以及中卫市扶贫办等单位联系协调,最终在中卫市区人流量大的区域选址,园河村茴香猪肉中卫销售点正式对外营业。“现在猪肉出售的问题也解决啦!”张生成心里乐开了花。

两年来,张生成靠驻村工作组的帮助率先脱贫,看到致富的希望,他主动帮助其他贫困户一起想办法、出点子一起致富,如今被称为“驻村工作组编外人员”。

目前,园河村生猪存栏已达1500头,养猪业已成为西安镇园河村建档立卡户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下一步,中卫市检察院将根据帮扶工作计划,持续加大帮扶工作力度,加强对茴香猪肉的宣传力度。

“今年,中卫市检察院又给我筹集了彩钢板,我准备重新搭建棚圈,扩大养殖规模,把茴香猪肉的品牌打出去,让茴香猪肉成为园河村的脱贫致富的金字招牌,让这块招牌越做越亮!”张生成说。

在中卫市检察院的精准帮扶下,像张生成这样“勤劳脱贫”的事迹不断涌现,海原县西安镇园河村掀起了争先脱贫致富的热潮。目前,中卫市检察院结对帮扶的园河村305户贫困户中274户已全部脱贫。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