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推广艺术的路途中,一直不时会有人对我说,认为艺术是只限于有钱有閒阶级的玩意,炒卖后束之高阁,与一般大众割裂。我当然明白为什麽会有这种声音,正因如此,不但近年的博物馆策展越来越著重利用公共活动和科技,增加大众认识艺术的机会;另一个热门手法——公共艺术,也因其拉近艺术与大众之间距离的独特魅力,而受到越来越多的注目。

顾名思义,公共艺术泛指放在公共空间、面向公众开放的艺术作品。广场、商场、街道、大自然......任何你想得到的公共地方,均可以成为艺术家的舞台。或许你与我早就与这些艺术作品擦身而过而不自知,又或许你心目中也有留下深刻印象的公共艺术清单......我特意为大家精选了近期国际上最火的公共艺术,下次旅游打卡之馀,也不忘思考一下这些艺术背后的意义!

1.桥上的故乡

南韩艺术家徐道获(Do Ho Suh)一向擅于以无比细緻的艺术装置击中人内心的柔软处,最近他在伦敦的一道架空行人天桥上,複製了一座百分百传统的韩屋。灰瓦木雕的建筑,与西方高楼大厦的现代化城市背景显得十分突兀,更吊诡的是,微微倾斜的建筑物,像是随时均会倒塌一般。

这孤立的建筑物,原来正是艺术家的童年老居模样。当你走在桥上,看到的不但是一个奇诡的景像,也是伦敦作为一个移民城市的身分,及艺术家本身徒移的经历。

的确,建筑物从来不只是一个孤立的结构,而是承载著心理、历史、记忆、生活、隐喻和能量的空间。作品以「Bridging Home」为名,下次你到伦敦打卡,不知道会否在异域患上思乡病?

2.纽约的流金岁月

在纽约布鲁克林的创意地带,伦敦艺术组合United Visual Artists打造了一个个金光闪闪的柱体装置,游人行走在其中,自己的身影、陌生人、其他装置交织折射在金色表面之上,迷离得如同行走在纽约市人车奔走的街道。艺术家正是希望透过这另类体验,模拟大城市纸醉金迷的表象,同时叫人随城市「移动」。为了捕捉纽约市的感觉,他们更特意收集市内通讯、能源消耗等数据,叫人游走在纽约的节奏脉搏之间。

3.动物反转酒店

在拉斯维加斯的一座废弃汽车旅馆,葡萄牙环保分子及艺术家Bordalo II建构了一个狂野的野生动物失乐园——巨大的鲸鱼、狮子、熊猫、猩猩,全都活灵活现地出现在对外开放的建筑内。色彩缤纷的身型动态,原来全是从垃圾场、工厂、回收中心搜集得来的塑料製成。在这个1万迟的偌大装置场地,他希望观者能反思废料生产、人和自然的关系,及动物栖息地的破坏和商品化等环保议题。

4.伦敦湖上的雕塑

Christo的名字大家可能早已听过,这对由Christo和太太Jeanne-Claude(于2009年离世)组成的艺术家组合,一直在世界各地进行「不可能」的大型项目而闻名:德国国会大厦、巴黎的新桥,均曾被他们用帆布重重包裹;年前以橙色的胶囊将意大利各小岛连接起来的「漂浮桥」更是让人咋舌。最近他们便在伦敦蛇形艺廊旁的九曲湖,架起了巨大如人工岛般的雕塑。雕塑由7,506个堆叠的胶桶造成,并以钢架固定,整个搭建过程耗时达2个月。​

他们的作品叫人反思人工与自然的对比和关系,对固有环境的「惊人」介入,挑战威权之馀亦叫人以别类目光审视习以为常的事物。近年他们亦十分关注作品对环境的影响,除了所有用料均会回收使用外,这次他们亦花长时间研究作品对湖泊的影响,艺廊更称研究结果及措施有助湖泊长远的生态发展。

从上述的例子可见,公共性、在地性和艺术性——特别是前两者,乃是令这些作品进入「公共艺术」领域,与一般艺术作品不一样的地方。无疑,他们吸引人眼球、製造话题,更是一流的自拍背景。若他们能令人在忙碌的生活中稍稍停下脚步,带来一点点的省思,便更好了。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