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着自動控制、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相關技術的進步,無人系統經歷了飛速的發展,在應用上也從早期的軍用領域滲透到民用領域的方方面面。如今,人們已經習慣了使用無人機來拍攝高空畫面,解決一直以來的高空攝影難題。未來,無人系統的應用還會更加廣泛,大規模的使用無人機來實現商品配送或許很快就能實現,這將大大減少運送過程中的人力物力,並解決偏遠地區的運送難題。除此之外,無人駕駛汽車、無人船、無人潛艇等相關行業也在迅猛發展,使得海陸空無人駕駛的實現不再遙遠。那麼,“無人”時代是否已經來臨?全球無人行業的發展狀況及前景是什麼?它的行業核心和難點是什麼?商業化運營的方式有哪些?

10月14日下午

聚焦“無人系統的應用與發展”的

第四期“火花青年科學思想會”

在2018全國“雙創周”北京會場舉辦

來自學術界、產業界和投資界的專家學者及優秀青年代表受邀參加,就該主題進行了深入的交流與探討。相關行業的青年科研人員、創業者代表,來自清華、北大、北航相關專業的大學生以及通過網絡報名對此話題感興趣的科學愛好者們參加了本次活動。

大咖雲集,精彩紛呈▼

怎麼樣?一起來看看

火花是怎樣碰撞的?

主旨嘉賓

北京市五四青年獎章獲得者,京東無人機產業中心總經理劉豔光女士作爲物流無人機方面的專家以《物流無人機應用現狀與創新發展》爲題,系統闡述了京東現階段的智能物流體系,讓現場人員對目前國內外大型零售企業的無人機領域佈局有了直觀、全面的瞭解。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千人計劃”特聘專家蔡茂林,以《工業級無人機關鍵技術》爲題從無人機的工業化需求、工業級無人機的特性以及壯龍科技產品這三個方面與現場嘉賓進行分享:2016年-2017年全球工業級無人機市場進行爆發式的增長,預測其在今後的發展速度將會超過軍用、消費級等無人機的發展速度。

在“圍爐共話”環節,Velodyne中國區負責人翁煒,北京和利時電機技術有限公司市場總監、總經理助理董輝,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海鷹航空通用裝備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研究員楊宏,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研究員常紅星,中航科工智繪航空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楊邵文與主旨嘉賓一同圍繞本期主題進行了座談交流。嘉賓們從科學家、企業家、投資人和創業者的不同站位,就無人系統行業目前的整體發展情況及成熟度,無人系統領域的企業、科研院所、高校和科研院所與傳統產業的差異,機器人、無人系統對人類就業的影響進行了深入的交流與討論。

以下爲現場精彩分享:

【圍爐共話】

1.劉豔光

從目前的國際形勢來講,中國物流無人機正處於從追趕者逐漸轉爲領跑者的階段。物流無人機在提升流轉效率、打破道路限制、降低運營成本和助推產業轉型方面具有顯著優勢。“京東構建起了‘幹線-支線-末端’三級物流體系。三級就是基於現有的地面,來搭建空中流動倉庫,打破區域性的配送和銷售。”她舉例說,按照傳統的方式,爲了滿足配送時效性,大型倉庫每隔150公里就要建一個。構建三級物流體系後,比如支線,支線的飛行半徑是800公里,未來可能就會以半徑300公里到500公里的距離來構建倉儲。

2.蔡茂林

“無人機企業雖然在國內有1000家左右,但是能把產品做到工業級無人機的企業,我想不會超過3%。97%的企業,其實做的都是航模級產品,也沒有辦法真正應用到工業應用上。”蔡茂林教授指出,我國工業級無人機頭部企業很少,並不是因爲應用不足,而是因爲大量的航空從業人員是航模愛好者,航模跟工業產品完全不在一個檔次上。

“許多偉大的公司,他們的創始人往往是抱着‘我要解決人類難題’的態度,不管用什麼樣的技術手段,不管用哪個地方的人才,我都要把這些東西整合在一起,把它解決掉。”蔡茂林教授表示,工業級無人機市場剛剛起步,創業機會還比較多。希望大家充分重視工業級產品的特性,不要僅僅停留在航模技術階段,而是要致力於如何解決問題,在可靠性和其他特性上追求極致。只有這樣,纔有可能在未來的競爭中佔據一席之地。

【火花迸發】

常紅星:我在研究所做的工作,主要還是核心技術的研究。我們也想做產業化,也想做創業,但對於應用行業缺少一些瞭解。特別是蔡教授提到的無論從設計、測試等等這一套體系上是欠缺的。如果年輕人要創業的話,咱們首先要有一個好的點。第二,站在整個應用行業的特點,相應的技術和方方面面上綜合考慮這個問題,成功的可能性會更大一些。

董 輝:作爲技術行業來講,其實還是比較缺人的。因爲現在大家的思潮比如像劉總這邊的無人機,真正涉及產品有很多基礎性的東西,比如電機的控制技術。很少有剛畢業的學生,去研究這些基礎的東西。所以我的建議,有這方面興趣的同學,願意去研究運動控制類技術,我們是非常喜歡的。

翁 煒:我們做空間感知,好處就是到了釐米級,以前做圖像都是米級,到實際可以XYC點座標應用級這是一個飛越。我們做的感知裏面,我們面對的無人機行業,我們要做到怎麼輕量化,價格不是問題。還有飛控控制也是一個重要的點。還有能耗,怎麼讓它飛得遠,靠電完全不行。只能靠燒油,燒油有各種各樣的限制在那。還有載荷,怎麼能夠載比較重的東西。還有安全性的問題,現在會不會搞一個干擾系統,或者有人直接拿彈弓打一下,怎麼保護,這些都是難點之一。

楊 宏:我們一方面按照科技強軍、航空報國的理念做軍用級的。另外一方面按照六性要求,開展各個領域的工業級無人機的研發。消費級的我們不搞,我們只是學習,因爲消費級大疆做得很優秀了。現在從無人機的發展來看,我個人的體會是這樣的,這肯定是方向,因爲它很熱,熱的時間還不是很長。大家讀讀歷史,從汽車到馬車的時候,足足醞釀了20年。當然汽車發明的時候,作爲一個產業走向經濟社會,成爲一個發達國家和全世界支柱產業的時候足足花了20多年的時間,現在還不到10年。但我覺得未來的發展還很廣闊,我覺得無人系統的未來至少是千億級的產業,這是一個方向。

楊紹文:爲什麼現在航空發展非常快,就是源於很多無人制造系統的支撐。這裏面有幾個環節,一個是設計環節,一個是設計到工藝、工藝到製造、製造到裝備、裝備到完成實驗測試,這樣品質提升了,週期縮短了,這樣對於整個社會是貢獻。人上哪去了?人就轉向了自動物流、自動工位、換裝式維修,再把這些輔助要素變爲新的企業,從爲一個企業服務到爲多個企業服務。原來在一個企業裏面的維修,他們收入很低,現在變成爲專業企業以後收入很高。

劉豔光:還有另外一塊,從最後一公里解決的問題上怎麼做,剛剛提到一個東西,無人機場解決中大型飛機。還有智能終端,智能終端是解決最後一公里到用戶之間的。因爲中國的大環境是沒有辦法到C端的,因爲您不知道用戶從哪來,你也不知道他到他的航線到底有什麼樣的風險。所以我們最後一公里的銜接,是靠智能終端。智能終端未來會在中國所有的鄉村或者所有的社區,或者離用戶最近的地方,會有智能終端。智能終端有什麼樣的作用呢?它未來相當於是一個目前無人機的充電、載體,我們的貨物放在這裏。你可以選擇自己去智能終端裏面提取貨物,也可以選擇上門服務。

……

觀衆積極分享觀點

【衆人拾柴】

對無人機應用建築領域的分享:我個人是從事建築設計行業,跟無人機是一個不相干的行業。在我工作中,特別是聽了剛剛的講解,我覺得未來無人機對於這個領域也會產生很多影響。

第一,在最開始去看場地的時候,會有個探勘的環節,去看場地的全貌。之前沒有無人機的時候,我們通過登到別的地方的高樓去進行看,或者採用氣球,把相機綁到氣球上去拍。但是有了無人機,我們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了,這是一方面。

第二方面,大家看到建築設計上有一個叫做鳥瞰視角的效果圖,這個效果圖只能在前期看到,後期建築建成以後很難看到。現在我們可以去拍,拍完效果的時候,作爲設計者能感覺到從圖紙到實踐的時間過程。

蔡茂林教授在“火花寄語”中提到,當無人技術迅猛發展對傳統行業升級和部分職業的替代成爲一種必然,需要各方面資源的匯聚與整合,“火花青年思想會”搭建了無人系統各個領域人才碰撞思維、交流技術的平臺,這僅僅是一個小小的篇章。對於廣大青年,他用三個關鍵詞——使命、思維和特質,鼓勵和激勵青年人要勇於面對時代帶來的機遇與挑戰。

“在我回國的這12年,我也深刻感受到了北京中關村的創業氛圍,應該說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像中國這樣具有這麼強的創新創業的氛圍和精神。今天也是雙創周的最後一天,全國各地都在舉辦很多雙創活動。我想利用最後的寄語,向青年人們說三個詞。

第一“使命”:你們想過40年後的中國,或者40年太遙遠了,或者20年後的中國,或者10年後的中國大家想過嗎?這個社會會變成什麼樣子?我們每一個人在這裏面可以承擔什麼,可以做什麼。我認爲一個青年學生,應該具備這樣的未來思維。因爲只有你能夠思考未來,你纔會產生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第二“思維”:任何人的不同,很大在於思維的不同。在思維裏面,我想分解成兩個。一個是逆向思維,很多年輕人走的路,我們可以看到就是無用功,因爲他不具備逆向思維。當你有目標的時候,用逆向思維,是可以快速達到目標的。一個是深度思維,我身邊優秀的創業者,我發現他看問題,很多的思維跟一般的年輕人不一樣。他們能夠穿過現象看到本質,而這可以規避你在創業過程中遇到的無數誘惑和坑,你可以繞過去。

第三“特質”:年輕人想要成功,他的身上一定要具有區別於一般人的特質。這個特質包括領導力——有沒有足夠的氣場,有沒有足夠的包容心去帶領一個團隊幹活;執行力——執行力也是一種恆力,我想好的事能夠堅定地執行下去;抗壓力——每一個成功者是扛住了壓力走過來的,是一個闖關者。”

知多一點

作爲北京團市委搭建產學研交流平臺的重要品牌,本期“火花青年科學思想會”吸引了大量業內人士以及科學愛好者們的關注,成爲2018全國“雙創周”北京會場的一大亮點。下一步,“火花青年科學思想會”將繼續突出學科的交叉性和領域的融合性,關注和推動科研發展、成果轉化和青年人才的培養,爲首都高水平雙創、高質量發展貢獻青春力量!

查看更多文章

☉《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第四集:國之本在家

編 輯 | 張 妍 審 核 | 段曉雁

來 源 | 團市委企業部 校 對 | 任姝哲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