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市多措并举打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攻坚战

近岸海域功能区水质总体良好

近年来,我市树立海洋生态保护优先理念,在全省率先编制实施海洋功能区划,加强海域环境整治和生态修复,打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攻坚战,全力打造广东沿海经济带东部“桥头堡”。经过努力,我市近岸海域功能区水质状况总体良好,海域没有发生突发大面积污染,未发生赤潮和海水入侵现象。

一方面,我市坚持生态用海,严把用海准入关口。严把项目用海准入关口,严格控制围填海规模和占用岸线长度,严格禁止国家“去产能、去库存”和“限制类、淘汰类”项目占用海域空间;编制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方案,共设立监测站位50多个,常态化开展海洋环境监视监测工作。

另一方面,加快项目建设,全力修复海洋生态。推进修复项目建设,完成中央财政全额扶持的总投资2000万元的“粤东柘林湾海洋生态修复”项目建设;积极研究整治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围海造田工程——“澄饶联围”难题,致力解决柘林湾水动力自然循环不足问题;加快推进总投资2000万元的“西澳岛生态修复项目”主体工程建设,积极组织汛洲岛“生态岛礁”建设项目申报工作,实施海岛植被修复、海岸生态修复、垃圾集中处理和人文历史景观遗迹修复等四大工程;推进海岸线修复,在海山镇相关岸段种植红树林,修复海岸线2.7公里。

同时,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建设海洋观测站,积极配合国家海洋局海洋观测站建设,饶平验潮站已建成投入使用,碧洲观测站(饶平县“粤东柘林湾海洋生态修复”项目观测站)已建成通过验收,西澳观测站已完成初步选址;着力加强保护区管理,已建成饶平县大埕湾水产资源、饶平县中华白海豚等两个海洋自然保护区,实施统一管理,引进科技人才,积极保护西施舌、文蛤、大竹圣、海胆以及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中华白海豚等海洋保护物种;着力开展增殖放流。五年来共投入增殖放流资金近700万元,向柘林湾投放了对虾苗近1.2亿尾、浅海贝类1.3亿粒、鲷科鱼苗400万尾,切实丰富优化海洋与渔业资源。同时,完成溜牛人工鱼礁两个礁区建设,共投放礁体1362个,为海洋生物提供良好栖息地。

此外,还严格监督管理,全力保护海洋环境。加强海域清理整治,集中力量清理整治柘林湾海域非法定置作业“长城挝”,对影响柘林湾海水流动、挤占航道的养殖网箱、底播、吊养作业进行清理腾退,并组织对大埕湾港口航道区违法吊养养殖进行清理清拆;加强海域监督管理,定期组织巡查监督,重点加强监督检查港池疏浚物倾废、固体废弃物非法倾倒、围填海项目的海洋环境情况和海砂开采检查,严防海洋环境污染突发事件和重大海洋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加强入海排污监测,对入海排污企业的排污情况以及辖区内排污河、直排口、养殖等类型陆源入海污染源进行全面排查,对24处入海排污口和16处养殖排水口实施24小时不间断监测,有效构建起全覆盖、全方位、全天候的入海排污监测体系。

来源:潮州日报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