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义乌一位蓑衣老人,曾惊艳很多人

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

义乌电台2018年温暖放送:

《不老的义乌人》

陈报顺,14岁开始学做蓑衣,在全国各地走街串巷地纺棕线。

50多年前的日子艰苦,很多人吃不饱饭时就用红薯充饥,一天两顿。手艺人那会儿被称为老师,受人尊敬,所以伙食好一些,一天吃得上三顿,还能吃上大米饭。

陈师傅做蓑衣的手艺不错,做起来随便到哪儿人家都很喜欢。生产队的伙计们在地里干活时,一看到他就喊“老陈来了”!后来他一个人忙不过来,拉上老婆帮他一起做,没日没夜。把做好的蓑衣送到兰溪去卖,得一大早从傅村上车,不过下午四点半就能回来,因为很快就卖光了,六月天也不例外。

“现在已经淘汰了,都没有了,不用蓑衣了,现在都是塑料衣。”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陈报顺的蓑衣事业一去不复返。如今81岁的他,闲不住时就在家里种种菜。

也许有些手艺会随着时间一起消逝,愿更多人能记得这些手艺老人的作品,它们曾真真切切地存在于大家的生活中,丰富了我们的历史和文化。

FM106.2义乌新闻广播

祝天下老人重阳节快乐!

关注FM106.2全天节目,聆听更多不老的义乌人风采。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