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孔子大學,一所縣域高校的突圍與夢想

來源:中國新聞週刊

本刊記者/彭丹妮

在曲師大的正門,孔子文化大學與曲阜師範大學兩塊校牌並列而立。

前一塊牌子已經悄悄掛了18年之久,儘管孔子文化大學這個校名至今未獲教育部認可。全國政協委員、孔子研究院院長楊朝明曾任曲師大孔子文化研究院副院長,當時操辦了這件事。

他直言:“打出孔子文化大學的牌子,其實就是曲師大想建孔子大學的一個曲線行動。”

過去,作爲一所地處魯西南一座小縣城裏的大學,用曲師大一位部門負責人的話來說,“中國地方高校面臨的困境它都有,有些高校沒有的困境它也有,比如說所在城市的限制。”然而今天,曲師大正設法將曾經被視爲劣勢的地理因素轉化爲優勢:作爲孔子故里的最高學府,它謀求以自身爲主體,組建一所新的“孔子大學”。

敗也曲阜

新學期剛開始,曲師大數學系大三學生張雨(化名)就着手準備考研了,她希望能考去北京一所重點高校。她的宿舍六個人有五個人選擇了考研,而據她的瞭解,此前很多畢業後去工作的學長學姐們,也多是考研失敗後纔去工作的。“大家都想出去看看,尤其是農村來的學生,更不想在一個學校所在地跟農村差不多的大學待上4年,一畢業就再回到農村教書。” 

在“組建孔子大學”一說成爲新聞之前,曲阜師範大學給外界的唯一印象就是考研率高,被媒體稱爲“考研基地”“考研神校”。但上述部門負責人指出,2018年,曲師大的平均升學率爲30%,與其他同類學校相比,並不算高。據中國教育在線的調查,同年全國70所高校中有55%的高校升學率都處於30%~40%區間。不過,在2015年曲師大《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中,校方披露稱,該校生物、哲學、思想政治等專業考研率高達一半以上,數理化與英語等基礎學科的升學率也在40%以上。該校經濟學院院長劉剛曾寫有《籌建孔子大學,聽聽來自一線師生的聲音》一文。他在文中表示,師範學校基礎性專業的升學考研率都比較高。

對於“考研基地”一說,曲師大這位部門負責人也解釋說,從生源結構來看,曲師大約88%生源來自山東省內,而省外生源也主要集中在山西、貴州等經濟欠發達地區。與此同時,地理位置也限制了學生們的就業去向。2018年,曲師大約81%的畢業生留在省內就業,且以濟寧本地與日照市居多。據該校一位學生介紹,鄉鎮或小城市的中小學是本科畢業生一般的就業去向。曲師大學生改變自己命運的最有效方式是考研。

在曲師大的很多教室裏,一個帶有編號的多格收納袋顯眼地掛在黑板旁。據該校學生解釋,袋子每個格子上的號碼是每個人的專屬編號。上專業課的時候,學生把手機上交,放在這個袋子裏——這是學校“四零課堂”的規定之一,“四零”即零缺勤、零手機、零作弊、零教學事故。晚上9點多在校園裏看到,在教學樓的樓梯口、自習室外,隨處都可見捧書背誦的身影。一名學生告訴《中國新聞週刊》,即使是寒冷的冬天,“很多學生都會帶着熱水袋在宿舍過道里背書,一個板凳在那坐一個冬天。”對此,曲師大退休教授駱承烈解釋說,“曲師大的學風很正,坦率地說,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學校地處小縣城,學生沒地方玩,只能老老實實唸書。”

曲師大數學學院教授趙宇(化名)分析說,山東高考考生基數龐大,而省內頂尖學校的數量又少,很多在高考中失利的優秀學生,都奔着這兒的好學風而來,以求在研究生考試中能再次進入理想學校。劉剛則在上述文中指出:作爲基礎教育大省,山東省是全國高考分數線最高的省份之一,高考生源質量很高;但是省內高水平大學數量不足,且全國“雙一流”大學在山東省投放的招生名額也與其人口基數不匹配。

“考研基地”是曲師大長期發展受限的一個縮影。1981年,現任孔子研究院院長楊朝明考入曲阜師範大學歷史學院的時候,這所學校是山東省的六個重點省屬高校之一。

那時候,一些在北大等頂尖學府被打成“右派”的學者被髮配至此,山東省的高校還未遍地開花,因此,儘管周圍全是農田,曲師大的師資在當時卻堪稱雄厚。

然而,在楊朝明於曲阜師大讀書和任教的1980年代至2010年間,學校開始經歷嚴重的人才流失。以楊朝明所在的歷史學院爲例,光是世界史就有十來位老師先後離開。“我遇到的歷屆校領導,都把如何穩定人才作爲自己的頭等大事。”

一所孤零零的曲師大就像一座孤島。楊朝明舉例說,當一名教職員工的家人在本地找不到合適的工作,而他本人又收到了外地更好的學校伸來的橄欖枝時,“如果他不是研究儒學的,在哪裏都一樣發揮作用,他爲什麼非要在這兒?”

趙宇則認爲,美國的很多名校都坐落於小城市或小鎮,但在中國,高校發展很大程度上就受限於地理位置。“1980年代,山東師範大學的水平跟我們差不多,但是人家在省會濟南,如今已經超過我們了。”曲師大宣傳部工作人員也舉例說,青島市計劃未來5年會給青島大學10億元的撥款,但曲師大作爲當地最好的大學,因爲是省屬而非本地高校,卻無法得到曲阜市的財政支持。與此相關的一個背景則是,青島市GDP長期居山東省第一,而濟寧市2017年的生產總值在山東17個行政地區中是第六名,而在濟寧下轄的14個縣市區中,曲阜又僅位居第六。

曲師大多位教師告訴《中國新聞週刊》,最近幾年,學校已經從前些年的衰落中走出,步入正常發展軌道,對此最好的證明就是校方現在非常重視人才。然而,儘管學校頻繁推出各項人才引進政策,但實際上,校內真正帶領學科發展的不是那些新引進的人才,而是由曲師大自己培養的、並選擇在此長期堅守的一批四五十歲的教師。楊朝明就並不看好那些人才引進政策,“五年的合同一結束,那些人很多是淘完金就走。”

實際上,不光是曲師大,整個山東省的高校都面臨着人才流失的問題。上述曲師大某部門負責人就說,“現在大家都說山東是人才淨流出地,就是因爲山東省的高等教育與科研院所經費不足,導致很多高層次人才都跑到上海北京去。”教育部公佈的《2017年全國教育經費執行情況統計》則顯示,山東省2017年投入到普通高校的生均教育經費僅爲1.38萬元/人,排名全國倒數第四,與山東省GDP長期位居全國前三的地位嚴重不匹配。

成也曲阜

沿着曲阜靜軒路往西一直走,及至曲師大,一路全是青磚白牆懸山頂的二三層小樓。古色古香的建築風格,與隨處可見的孔府菜館,都一再地提醒着來訪者:這裏是孔子故里。以濟寧市唯一的5A景區“三孔”即孔府、孔廟與孔林爲中心,大大小小帶有孔子名稱的機構如孔子美術館、孔子文化會展中心、孔子博物館等分佈於整個曲阜市區。楊朝明所在的孔子研究院,則是由國務院於1996年批准成立的研究孔子及其思想的專門機構。

依靠儒學文化資源,曲阜旅遊業一派繁榮。駱承烈就表示,曲阜的研學旅遊、各種民辦國學機構非常多,圍繞“傳統”二字,種類繁多的生意佔據了這座城市的各個角落,也支撐起了曲阜的經濟。據統計年鑑顯示,2017年,曲阜的第三產業貢獻了266億元的GDP,在該縣級市的生產總值中佔比超過50%。

在這樣的氛圍下,曲師大上述部門負責人直言,建設孔子大學,或者說在孔子家鄉建設一所以弘揚中國傳統爲特色的大學,是曲師大幾代人的夢想,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就有許多老師呼籲。他說,學校從成立開始就成立了孔子研究會,第一任校長高贊非師從梁漱溟與熊十力,也是儒學大師。曲師大儒學研究的文脈從未停止,即使是在“文革”期間。

“希望曲師大能夠改名孔子大學,把學校辦出鮮明的特色來,這是大家很久以來的願望,也是我作爲孔子文化研究者的願望。”2018年,當選全國政協委員後參加的第一屆兩會,楊朝明便成爲組建孔子大學最積極的搖旗吶喊者之一。他在提案中呼籲,組建孔子大學是社會治理、文化傳承的需要,而曲師大、孔子研究院、濟寧學院等研究機構奠定了孔子大學儒學研究的基礎。以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省教育廳一級巡視員張志勇爲首的山東代表團也在這一年的兩會上遞交了相似內容的人大議案。此後,山東省政協委員李敬學也在2019年的山東省“兩會”上提交了呼籲組建孔子大學的提案。

能否用人名命名大學曾經是一個問題。教育部2012年出臺《“十二五”期間高等學校設置工作的意見》時,對高校更名有要求,其中一條就是:不得以個人姓名命名。不過,曲師大前校長傅永聚曾對此回應說,“其實孔子不是人名,孔丘纔是人名,孔子是文化的符號,代表中國文化。而在最新的《“十三五”時期高等學校設置工作的意見》中,已經沒有了這項規定。

據當地媒體報道,曲阜師範大學官方網站曾於2014年6月掛出《關於學校新校名徵集工作的通知》,但旋即刪除。同年,曲阜師範大學剛剛卸任校長一職的傅永聚接受媒體採訪時透露,確有改名一事,也啓動一兩年了。他說,山東省政府也極支持,曾經多次與國家教育部溝通,但未收到回覆。

曲師大某部門負責人說,過去,呼籲建立孔子大學更多像是學校自己的“家事”,還不像現在這樣被省級政府所重視。2018年9月,山東省委書記劉家義在一次公共場合表態:正積極推進創建孔子大學,並希望這所學校能實現“世界儒學中心”的定位。 

孔子大學呼聲漸高的背後,與傳統文化的復興不無關係,但更是山東省打開省內高等教育“山多峯少”局面的需要。山東省教育廳發展規劃處處長孫永海就指出,“山東省大學山多峯少、水平不高。這也是歷史形成的,因爲我們山東省的部屬院校少。”目前,山東省有普通高校145所,位居全國第三,僅次於江蘇的167所、廣東的151所。但從“雙一流”高校數量看,江蘇有15所,廣東5所,山東只有3所,分別爲山東大學、中國石油大學(華東)與中國海洋大學。除了這3所“雙一流”高校,整個山東省只有哈爾濱工業大學威海分校這一所大學屬於過去的“211”行列。多名受訪者則表示,曲阜師範在山東省內高校里長期居於第10名左右的位置。

因此,孫永海認爲,組建孔子大學是“山東省的一個迫切需要,就和我們辦一所高水平大學一個道理。”劉剛也表示,相比更名孔子大學,整合儒學和傳統文化的研究力量,籌建更高層次的高水平大學纔是問題的關鍵。

2019年1月,國家教育部對張志勇等人的議案給出了答覆:依託曲阜師範大學組建孔子大學的問題,須納入山東省高校設置規劃統籌研究論證。對此,楊朝明認爲,這個正式的答覆是個好消息,至少沒有否定。

具體如何組建,孫永海向《中國新聞週刊》透露,研究論證的步伐自去年年底開始加快,目前已經開了兩次正式的論證會。“因爲曲阜師範大學本身就是大學,它要改個校名難度倒不是說很大。但一個師範類的大學,怎麼變成一個孔子大學,從內涵上來說,還是有很多的工作要做。” 具體來說,孫永海認爲,目前要組建孔子大學,難度在於儒學研究水平還未達到很高水平,人才也還沒有匯聚到一起。

作爲孔子大學的核心,曲師大的態度反而謹慎起來。校宣傳部工作人員告訴《中國新聞週刊》,組建孔子大學一事完全是在山東省委和省教育廳的安排下開展工作,校方由於信息掌握得不全,對此事現在選擇不發聲。不管最後更名是否成功,傅永聚此前透露,曲師大“已經把孔子大學這個名字用專利保護起來了,別人不能申請了”。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告訴《中國新聞週刊》,近年來大學不乏升格或更名現象,如果這確實能拓寬學校辦學空間,符合現階段的實際需求,也是合理的。“辦一個孔子大學也是如此。我們期待它通過系統、充分的論證,明確高等教育普及化的背景下辦學定位和特色。”

特色化是高等教育新的發展方向,也是國家政策要求。“高等教育的普及,就意味着競爭會比較激烈。高校要爭取優質生源、優秀教師,爭取地方的投入,如果這個學校沒有特色,沒有優勢,怎麼會有競爭力呢?”北京大學教育學院教授郭建如說。

《中國新聞週刊》通過查閱學校相關文件瞭解到,“儒學學術特區建設計劃”是曲阜師大“十三五”期間的14項重大工程之一。

而新近推出的“文化立校”行動則全面系統地將傳統文化優勢上升到戰略高度,包括中國教師博物館建設等一系列項目蓄勢待發。

2017年12月,曲阜師範大學新區建設啓動座談會舉行,該工程也是山東省“曲阜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示範區”重點項目之一。“以前曲師大想找曲阜要200畝土地都不給,只好跑到日照去辦新校區,現在市裏劃了800畝土地給學校。”在學校工作了64年的老教授駱承烈說。曲師大黨委書記戚萬學將新校區建設定位爲文化品牌工程,並希望將此打造爲“孔子儒學”的文化名片與地標。這個佔地 53.24公頃的新校區,從外觀設計到院系佈局上都明顯地響應上述定位。

“反正辦(孔子)大學的熱情我們是肯定有的,沒問題。但是不管辦不辦得成,我們都會努力去做。”孫永海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