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施策解難題 產業扶貧奔小康

海滄區強化造血功能,爲對口幫扶地區注入發展活水

積石山縣人民政府、廈門海投集團、廈門特利強雨具公司在積石山註冊成立一家雨具生產加工公司,解決了當地幾百戶貧困戶就業增收的難題。(本組圖/海投集團提供)

工人們把生產好的雨具裝上貨車。

廈門日報訊(記者 張珺 通訊員 洪欣琳)在地圖上,廈門市海滄區與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積石山縣相隔2400餘公里,時空距離並沒有成爲兩地協作交流的障礙,海濱的暖流藉着對口幫扶的東風翻山越嶺,浸潤着粗獷大氣的西北山區。

10月17日是第五個全國扶貧日,海滄區委宣傳部組織媒體一行前往積石山縣探訪對口幫扶。這只是兩地近年來多領域合作的一個節點。近兩年,廈門市、海滄區投入的幫扶資金大幅提升、幫扶領域全面拓展,東西協作實現新突破、取得新成效、躍上新臺階,有力地助推了西部對口幫扶地區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的全面開展,爲當地各族人民2020年與全國人民一道進入全面小康帶來了新希望、開拓了新思路、注入了新動力。

如今,海滄區與積石山縣、涇源縣等對口幫扶地區的扶貧協作、脫貧攻堅故事仍在繼續。

產業幫扶

電商扶貧新模式成爲好經驗

今年6月11日,馬翔陽和22名同學一道完成了在海滄中達電商園的培訓,順利結業,他們返鄉後將在積石山縣繼續自己的電商創業路程。

“經過這次系統性的培訓與實踐,才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廣,激發了大家探索電子商務的興趣。”在培訓的過程中,馬翔陽和團隊夥伴們累計銷售產品10多萬元。之後的數月裏,積石山縣陸續有更多的人接受海滄區相關企業提供的電商培訓。

爲對口幫扶地區培訓電商人才,是海滄對口幫扶積石山縣的一項實際舉措。2018年5月,海滄區電商企業中天創客與積石山縣人民政府簽訂了《東西部電商產業扶貧協作協議》,在當地建設2330平方米的電商基地,並派專業人員運營,幫助創業青年完成電商運營的基礎培訓並積累一定的創收成果。按照協議,計劃每年培訓50個至80個電商人才,開設30家至50家淘寶店鋪。

中達電商園總經理林溱告訴記者,隨着“中天創客-積石山縣東西協作電商示範基地”的落地,中達電商園已經派遣管理團隊入駐臨夏州,在當地搭建起完整的園區支撐體系。今年7月,第二期電商培訓在積石山縣山海協作產業園中天創客正式啓動,爲140餘名貧困待業大學生開展爲期一週的培訓,並篩選出近30名學員納入甘肅中天創客電商創業團隊。不僅是積石山縣,在海滄區的另一個對口幫扶地區——涇源縣,海旅集團正協助當地發掘旅遊資源,拓展旅遊市場。海滄中達電商園也與涇源縣商貿中心達成合作培養電商人才的意向,在涇源縣已累計開展31期的電商培訓,受訓學員1471人。

記者瞭解到,今年7月,海滄中達電商園的電商扶貧新模式成功入選了國務院扶貧辦的《全國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推進會案例選編》。

賦能創業模式鋪就致富路

7月20日,滿載2000個打傘骨的貨車從甘肅臨夏州積石山縣出發,駛往廈門海滄。18歲的積石山縣女孩韓忠芳帶着對廈門的嚮往一同跟車前往,這是她第一次走出積石山。

這批貨物是廈門海投集團特利強雨具產業扶貧加工總廠的首批成品。正是因爲海滄企業參建的這個產業扶貧項目,韓忠芳在家門口找到了人生第一份工作,每月可領到3000多元的薪水。

事情要從這個夏天說起。今年6月1日,積石山縣人民政府、廈門海投集團、廈門特利強雨具公司在積石山縣簽訂共建雨具產業扶貧加工基地三方協議,註冊成立一家雨具生產加工公司。項目以供應鏈金融貫穿“海滄設計、臨夏製造、廈門營銷”,創新性用“扶貧工廠(總廠)+扶貧車間(貧困村加工點)+貧困戶(散戶)”的新模式,採取“一+拾+百”的方式,通過一個扶貧總廠帶動十幾個、幾十個扶貧車間(貧困村加工點)從而帶動幾百戶貧困戶(農戶)脫貧的路子,助力積石山縣脫貧攻堅。

“它開創了海滄區勞動密集型企業產業轉移的新模式。”海投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這個項目已成爲廈門市與臨夏州東西部扶貧協作第一個成功落地的項目,也成爲廈門市現有產業與扶貧工作緊密結合的示範項目。按照計劃,該項目一年內可提供400個—500個崗位,重點吸納貧困戶就近就業。

在脫貧攻堅戰中,海滄區的賦能創業模式,已爲貧困地區的羣衆打開了一扇致富的窗;產業項目的支撐帶動則爲當地經濟發展注入了“造血功能”,爲全面脫貧奠定基礎。這些實實在在的舉措讓扶貧攻堅成效看得見、摸得着,爲羣衆帶來利益,爲社會帶來效益,受到甘肅省委領導的讚許。

“產業扶貧協作是扶貧工作的重中之重。”積石山縣掛職副縣長紀少瑜告訴記者,接下來,海滄區相關部門計劃因地制宜,加大勞動密集型加工企業、電商企業的引進,着力打造產業扶貧車間,出實招強化扶貧協作。

文化幫扶

文教扶貧利於長遠

9月15日,第九屆海峽兩岸少兒美術大展在海滄區文化館開展。本屆展覽特別增加了從積石山、寧德屏南等地徵選的優秀兒童作品參展。這是作爲主辦方之一的海滄用實際行動爲對口地區進行文化幫扶。

“文化幫扶暖人心、匯聚力量。”海滄區委宣傳部負責人表示,大展主辦方的“暖心之舉”顯示出責任意識和使命擔當,爲貧困地區的少年兒童帶來與兩岸孩子們難得的藝術交流的機會,拓展了他們的視野,也有助於引導他們形成熱愛生活、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

以文化教育爲切入口,多做有利於長遠的事情,這是海滄對口幫扶工作的一大亮點。與此同時,當地的企業家們也積極參與到扶貧工作中來。

今年8月5日,寧德市民族中學100名高一新生來到海滄進行暑期研學行。這是廈門與寧德精準教育幫扶的一項內容,也是以實際行動落實“發展民族教育培養民族人才”的要求。

值得稱道的是,這次研學行所需的參觀體驗費、餐費、學生住宿費和保險費等開銷都由海滄區東孚民營企業家商會贊助。主辦方談及贊助此次活動的初衷時稱,“希望孩子們能擴大視野,更多地瞭解海滄,爲他們的未來提供更多可能性。”

扶貧數據

1.人才支援:海滄區教育局累計派出12名支教教師赴積石山縣開展支教工作,另有29名積石山縣校長、教師到海滄區參觀考察交流。市、區累計派出5名醫護人員赴積石山縣開展支醫工作。

2.資金落實:2018年對口幫扶積石山縣項目資金2200萬元已撥付到位。8月2日,積石山縣突降暴雨引發山洪泥石流災害,全縣大面積受災。海滄區委、區政府第一時間向積石山縣發去慰問信,並撥付給積石山縣80萬元的救災資金。

3.勞務協作:截至10月10日,積石山縣輸入海滄區任務數爲265名的建檔立卡務工人員,現已輸入231人,其中110人爲建檔立卡人員。就近就地就業和異地就業任務數336人,現已完成412人。培訓任務數900人,現已完成828人。

4.結對幫扶:目前,海滄區4個街道、14個村居與積石山縣11個鄉鎮、14個貧困村結對幫扶。在涇源縣,海滄區的4個街道已經實現了與當地7個鄉鎮結對共建全覆蓋。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