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關注、打賞、轉發、評論都是美德!感謝您順手點擊文章最下方小廣告

  這樣您不花錢就可以讓小弟賺幾分錢,感恩!

  購物袋、外賣帶、網購袋……成都市民楊女士很困惑,限塑令出臺這麼久了,爲啥家裏的塑料袋比以前還要多?(10月10日《華西都市報》)

  “限塑令”實施十年,從效果來看,顯然很不理想,並沒有明顯減少生活中的塑料袋數量。相反,相比較“限塑令”出臺之前,塑料袋從免費變成了收費,讓老百姓爲使用塑料袋多花了幾毛錢,這可以說是“限塑令”帶來的唯一變化。

  “限塑令”幾乎沒有成效,從表面上看,主要是塑料袋的費用很便宜,一個大號塑料袋不過兩三毛錢,幾乎沒有人太在乎這點錢,都捨得花錢購買塑料袋。換句話說,“限塑令”發揮不出應有的價格槓桿功能。而且,“限塑令”只是限制使用塑料袋,並不是禁止使用塑料袋。所以,不少人認爲要有效塑料袋,必須將“限塑令”上升爲“禁塑令”,全面禁止使用塑料袋。

  事實上“限塑令”效果不理想,人們願意花錢購買塑料袋使用,歸根結底是在現代生活中,很多人已經離不開塑料袋,只能使用塑料袋。一味的主張限制、禁止使用塑料大並不現實,屬於一種不切實際的做法。對於包括筆者在內的很多人來說,既已經失去了用菜籃子買菜的千年習慣,又沒有養成隨身攜帶環保袋出門購物的習慣,使得人們購物不得不使用塑料袋,這是別無選擇的辦法。

  因爲在日常生活中,不管是買菜,還是買其他商品,只要拎回家,就得使用包裝袋,不可能空手直接拎商品,這是基本常識。而且,每個家庭每天都產生大量的生活垃圾,需要垃圾袋盛放垃圾,否則不方便帶下樓扔進垃圾桶裏,這就讓在超市裏買東西使用的塑料袋往往成爲很多家庭的垃圾袋,實現了二次利用。

  因此,在這種人們需要使用塑料袋的現實情況下,要減少塑料袋及其背後的白色垃圾污染,就必須跳出傳統的禁限思維,不是想着直接減少塑料袋的使用量,而是要想到在不減少塑料袋使用量的情況下降低塑料袋產生的垃圾污染。

  實際上塑料袋最大的污染是不可降解,危害了生態環境。按照這個思路,降低塑料袋污染,要從塑料袋的材質上入手,以立法形式和鼓勵下政策推動生產、推廣使用可降解材質的塑料袋,禁止生產、銷售聚乙烯等不可降解材質的塑料袋。在這一點上,黨政機關事業單位要發揮帶頭作用。而且,相比較來說,可降解材質的塑料袋,成本和價格比不可降解材質的塑料袋要貴一點,更能發揮出價格槓桿功能,引導市民減少垃圾袋的使用量。

  當然,引導市民養成使用環保袋的習慣還需要政策推動,比如鼓勵超市提供共享環保袋等。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