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澎湃新聞

爲全面保護和恢復安徽會館的完整性,改善居民居住環境,2017年12月,北京市西城區啓動了安徽會館文物騰退項目,針對中路前院、東院和西院的115戶居民進行騰退安置。

官方媒體近日的公開新聞報道披露,作爲“北京會館之首”,承載着非常豐厚歷史底蘊的安徽會館文物騰退已漸近尾聲。

《北京日報》10月15日報道報道稱,“記者昨天從市發改委、西城區文委獲悉,去年12月安徽會館文物項目啓動騰退,截至目前,115戶居民中已有110戶簽約搬遷,騰退工作漸近尾聲。安徽會館未來將變身會館文化博物館,對公衆開放。”

安徽會館。視覺中國 資料

緊鄰琉璃廠、位於西城區後孫公園衚衕的安徽會館建於清代中後期,是清代北京所有會館中面積最大的,佔地面積近9000平方米,房屋達200多間,會館主體分爲中院、東院和西院三路院落,整個會館反映了清代官式建築的傳統樣式,號稱“北京會館之首”。

安徽會館內部。視覺中國 資料

會館原爲明末清初學者孫承澤寓所孫公園的一部分,後被李鴻章兄弟等人籌款購得,成爲淮軍將領聚會的場所。這也是安徽會館區別於一般鄉試會館規模巨大的重要原因。康有爲、梁啓超等人當年曾藉助安徽會館宣傳維新變法。處於會館中路的戲樓,見證了京劇的發展繁榮,梅蘭芳、譚鑫培等京劇名角都曾在這個戲臺上演出。

2000年,北京市原宣武區政府撥款騰退了椿樹整流器廠等單位和部分居民,對會館中路的文聚堂、扮戲房、戲樓、神樓和碧玲瓏館等建築進行搶救性修繕。2006年,安徽會館被國務院列爲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所有會館中唯一一個被列爲國家級保護單位的。

“安徽會館中路後半部分雖然得以保存下來,但整個會館,特別是整個東院和西院卻長期被居民包圍和擠佔。會館內居民院落面積近2000平方米,其中870多平方米爲違建。院內違建衆多、公共空間狹窄、居民雜物亂堆,管線老舊,存在着諸多嚴重安全隱患。”《北京日報》報道稱,爲全面保護和恢復安徽會館的完整性,改善居民居住環境,西城區2017年12月啓動了安徽會館文物騰退項目,針對中路前院、東院和西院的115戶居民進行騰退安置。

“安徽會館騰退使用的是公共財政資金,是純公益項目。”上述北京市委機關報的報道稱,西城區文委主任孫勁松介紹,按照初步計劃,安徽會館將在完成騰退後改造成爲會館文化博物館。

原標題:“北京會館之首”安徽會館文物騰退接近完成,將變身博物館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