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獨山的伢鑼絲

1

時間定格在1992年,那一年,我14歲,是一名初二的學生。五月份,映山紅開遍了獨山鎮的山野,同學小霞邀請大家去五祖寺春遊。春遊?對於生活在90年代的窮苦孩子們來說,挺奢侈的,要知道,我連黃梅縣城都很少去呢。

禮拜六,我騎着父親的鳳凰自行車,從村裏出發,去鄉里和同學碰頭。父親的自行車塊頭夠大,我小小的個子,整個人像吊在車裏,看起來勢單力薄,還挺滑稽的,但我卻非常熟練,農村的孩子啥都能幹呢。我渾身充滿了勁,一上一下的踩着自行車去鄉里和同學們碰頭,然後集體騎着大人的自行車出發,一路上歡聲笑語,現在回想起來,真是一種有趣的場面啊。騎車到五祖鎮,從一線天登古道開始爬上山,那時候的五祖寺依舊保持着古樸的原始風貌,我老是用手細細摩挲着那些石板,青石條塊,讓人有一種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豪邁,感覺它太美了。

在五祖寺門前,照相的師傅召集我們集體合影,“伢鑼絲,快來,好,靠近一點,微笑,笑起來”,咔嚓的一聲,留下了這張珍貴的照片。後來,伴隨着奮鬥的足跡,我一直小心翼翼的保存着這張照片,保存的是自己的青春年少的夢想和探索外面世界的一顆心。

2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相片上的同學們到初三就開始分班,畢業後人生各自的命運大相徑庭,但在各自平凡的崗位上,無一不保持農村伢的本份,流淌着勤勞的血脈。

我畢業後考起了公費中專,18歲畢業就被分配到長嶺鄉政府上班。路遙《平凡的世界》一句話,觸動了我,“只能永遠的把艱辛的勞動,看作是生命的必要,即使沒有收穫的指望,也心平氣和的繼續耕種”,我辦了停薪留職手續後,義無反顧的選擇了在武漢務工,用自己辛苦的積攢,自修了大專,再去華中理工大學讀本科,現在在深圳有了自己的事業。

小英同學,外出福建務工,居然辦起了製鞋工廠。

小霞同學在東莞打拼也辦起了健身房。

“冒事得”同學(綽號),初三就保送黃岡高中,研究生畢業,是深圳的IT高端人才。

強哥,大學畢業從軍,現在已經是年輕的軍官,爲國家做貢獻。

華伢,在美國有自己的廠房、公司,在國內有自己的工業園,成了讓同學引以爲豪的中美企業家。

燕子女同學,學問最足,做了大學老師,教書育人。

其他的兩位女同學,失去了聯繫,想必也是會踏實的工作,幸福的活着。

3

曾經在黃梅縣,以前人們總是笑獨山,“獨山苕鑼絲,苕喫苕困苕墊枕”。因爲貧窮,獨山的伢們爲了改變自己的命運,要麼努力讀書,要麼早年四處務工。多年後,他們居然開始先富裕起來了。

明朝兵部侍郎汪靜風,曾經寫過一幅對聯“獨山鎮東西二廟,普天下南北兩京”,可見,自古以來獨山鎮雖小,但獨山鎮的農村伢們,心胸並不小。

就是這樣的一羣孩子們,雖然,他們走出了獨山鄉,走向了世界,但他們心底的那一份認同與懷念,將會永遠的留在了故鄉。

作者

黎愛民:深圳黃梅商會會員

編委會

曹錦軍

總編

湖北省作協會員

湖北省攝協會員

魏鮮紅

主編

黃岡市作協會員

唐亞紅

執行主編

黃岡市作協會員

徵稿啓事

黃梅曹錦軍圍爐,湖北黃梅人的民間文化自媒體,廣泛徵集湖北黃梅稿件(自然風光、民風民俗,家鄉故事文學作品、攝影作品、美術作品、書法作品),要求原創首發,文責自負,所有投稿,視作授權圍爐結集出版,其他媒體採用,須給原創作者相應稿費。所有投稿作品,須提交編委會集體審議修改。

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

285590079 @qq.com

微信公衆號:caojingjun19731216

《大美黃梅》 新書出版公告

黃梅曹錦軍圍爐繼2016年出版《穿越時空賞黃梅》一書後,再推力作《大美黃梅》一書,已對2015.7——2017.6期間的圍爐優秀作品進行編輯成冊。主要內容是湖北黃梅的厚重文化、風土人情以及美麗風光。體裁有散文、遊記、攝影、美術、書法、詩詞、楹聯等。版面爲彩印,價格60元一本(不含快遞費),海內外公開發行。

支付寶:15072733961.請購書者一定要將自己的詳細地址、姓名、郵編、手機號碼以及交易截圖發到15072733961曹錦軍。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