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涼馬召興龍山

——神秀終南散記之一

文 / 李崇彥

夏日炎炎心內焦,遠離鬧市避喧囂,呼朋邀友同結伴,攜機選景興致高。酷暑難耐,驅車尋涼,入周至,進黑水口,過金盆水庫,沿環山旅遊路西行,但見這裏,鍾靈毓秀,綠峯如屏。不僅有山石堎嶒的高山,亂藤垂掛的古木,清冷悠遠的山道,拄杖徐行的老者,你還可以最親近地去接近大自然清新的環繞擁抱,山漸行漸綠,水愈入愈涼。步行蛇道,縷縷清風撲面,倏時輒覺遍身涼爽。靜坐山石小憩,溼地沮洳,涓滴浸膚,綠苔如毯,雜花生樹,芳草葳蕤,亂鶯嗚谷。圓疙瘩山,又名興龍山,以山勢如巨龍南來而得名,興龍山左虎峪,右鳳山,中起金星,形如覆鍾,寶蓋幢幡,上建玉皇廟,氣象蕭疏,煙林清曠,萬綠蓊鬱,蜿蜒而下,中建鬥姆閣、藥王殿、老母殿。攀沿山門,橫貫西東。北瞰萬畝獼猴桃公園,南攬神秀秦嶺,仰望稈壑百峯,境內洞宮山脈逶迤巍峨,四季點翠飛紅,日每白雲隱山,真乃一片人間難覓的世外桃源。

山高入雲端,谷曠任鳥展。山勢險峻,景象萬千,石徑蜿蜒,或上山脊,或下山谷,崇巒翠黛,逶迤綿延,如龍似鳳。妙趣無限。雲湧處,山峯巖石忽隱忽現,瞬息萬變。

是雲、是山,變幻莫測,石徑上下盤旋,曲折自然。移步換景,相映成形。而最有特色且讓人眼饞的就是山果了。一到秋天,山上山下,野果累累,滿山遍野的野李梅,迎風搖曳,讓人垂涎欲滴,山葡萄、五味子、八月炸、野生獼猴桃、媽奶子、山杏,紅的、黃的、黑的,掛滿藤蔓,舉手可行,食之健胃開脾,暑氣盡消。難怪有位詩人遊覽終南山時感嘆:“紛紛塵事日嬰懷,一見南山眼漸開。好似晚霞收拾盡,半天蒼翠望中來。”真可謂“步石隨霧起,題詩向水流。忘歸更有處,松下片運幽”。興龍山以她多情迷人的山野風光,吸引着四面八方的香客遊人,而能將這一切輕攬入懷,盡收眼底的便是峯頂的玉皇大殿,這兒突兀而出,呈高亢之勢,四望天下,暢然遼闊,爲遊人所悅,這裏茂生着一種相思樹,說它興龍山,皆與龍子有關。相傳唐玄宗南逃歸來,紮寨于山頂,等候日思夜想的楊貴妃,終因守候無望,爲解相思之苦,派人栽下相思樹,以鑑證愛情之貞。天長日久也不知過去了多少歲月,相思樹長成參天大樹,相思果遍地發芽,便成了今天濃廕庇日的相思林,名人賢達稱此爲興龍山。

每年農曆六月二十八日,是這裏最興盛的日子,善男信女不分遠近,登之山頂,臨夜而息,燒香誦經,祈願心夢,聆聽美麗的神話,許下心中永久的期盼。鳥瞰腳下,山間盡攬,耳聽黑水,目視太白。山在嵐霧中時穩時現,人在溼翠間扶杖攀行。亭臺、樓閣,交相輝映。瞬間恍入海市蜃樓。境界渾厚而深遠。似雲、似嵐、似仙。置身於興龍山古樸清幽的青山綠水之中,用畫筆、用鏡頭記錄興龍山的山水人文,捕捉留住躍動流淌的美麗。全身心融入興龍山。用眼睛、用心靈,靜心感悟,不爭、不怨、不恨,清風拂面,在這兒什麼都可以想,什麼都可以不想,唯有大愛至真,禪悟心中,廣途問道,詮釋人生。雖說人間悠悠,滄海桑田,這裏的山卻依舊保持着它原始的地域風貌,確是人們迴歸大自然的好去處。

“騰身轉覺三天近,舉足回看萬嶺低”。興龍山是讓人憧憬的,興龍山最美的季節是暑月,每到消夏時節,這裏更是遊人如織,人們在領略興龍山美景的同時,又興致勃勃的欣賞和購買了當地的特色產品,隨着旅遊設施的不斷完善,不用幾年,一個集旅遊、觀光、避暑、度假於一體的嶄新遊覽勝地將會展現在世人面前。

噫籲唏!美麗神祕的興龍山,您的秀美,帶給我們無限遐思;您的存在,又爲古邑之地增添了一景,這就是我可愛的故鄉——馬召。

二O一六年夏月於聚賢莊

(作者李崇彥,馬召鎮仁煙村人,周至縣作協會員,南風詩社會員)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