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兩面針牙膏,如果年紀稍大一點的,估計都很清楚,曾經的“一口好牙,兩面針”的廣告語還是蠻有意思的,在2001年最高光的時候,兩面針牙膏年銷4億支,市場佔有率達到17%,真的銷量第一,沒有半點水份。

並且在2004年,兩面針上市了,頂着國民牙膏第一股的光環,真的是風光無兩,但是上市後沒多久,形勢就變了,從2006年到現在,連續12年虧損,累計虧損10多億,也是個奇蹟了。

當初那麼牛的國民牙膏,爲何變成連年虧損了?它又是如何把一手好牌打的稀爛的?其實在我看來主要有三個原因:

1、多元化經營大潰敗

牙膏的成功,讓管理團隊驕傲了,以爲做什麼都能成功,所以在2004年上市之後,又有錢了,於是公司覺得不能只靠牙膏,要搞多元化經營,擴大戰線。

於是投了7、8個億,把上市募集到的錢投入到了衆多的項目上,像紙尿褲、衛生巾、清潔劑等都有涉及到,最知道最後基本上都失敗了,損失慘重。

2、執着於多元化經營,反倒把主營業務落下了

我們知道現在,任何的成功都離不開努力和研發,當兩面針執着於做多元化經營時,在主營業務的創新就落後了,甚至連營銷都不用心了。

這體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是沒有專注於產品的研發創新,二是甚至在營銷上也不用心,大家甚至看到兩面針的廣告語好多年都不曾做過改變,有點敷衍消費者了。

所以從2001年的17%的份額,到2017年的份額只有1%不到,跌到都快要被消費者忘記了。

3、國外品牌進入,國內品牌崛起,兩面針疲於應對

其實在90年代,像佳潔士,高露法等產品就進入了中國,只是當時價格比較貴,所以用戶羣體不是太大,而隨着大家的消費水平上升,這些品牌也被消費者所接受,再加上外企有錢,有經驗,所以在後續對中國市場發起了大進攻,廣告、營銷轟炸,擠壓國內牙膏市場。

同時像國內的牙膏也崛起,最有代表性的是雲南白藥牙膏也迅速起來了,廣告,研發都跟上了。

但兩面針此時多元化經營不利,自己的牙膏研發又跟不上,年年喫老本,自然在這一波大競爭中節節敗退。

如今,兩面針經過了這10多年的失敗之後,或許意識到了多元化經營可能是個暫時無法實現的夢想,所以又宣佈結束多元化經營,重心重回主業,只是現在市場格局已成,兩面針還能重回當年的巔峯麼?誰也不知道。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