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今,人們想看電影實在太方便了,鼠標輕輕一點,想看什麼類型的都有,只是再也找不到當年的那種感覺了。就拿“鐵飯碗”來說吧,每個年代也是不同的,今天就來說說80年代的4種“鐵飯碗”,在當時可是人人羨慕的職業,如今卻早已“爛大街”,讓我們一起看看都是什麼吧。

時代不斷在發展,舊事物也不斷被淘汰,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沒有什麼是一成不變的。就拿“鐵飯碗”來說吧,每個年代也是不同的,今天就來說說80年代的4種“鐵飯碗”,在當時可是人人羨慕的職業,如今卻早已“爛大街”,讓我們一起看看都是什麼吧!

第一種:售貨員!

在舊版《新華字典》中,有這麼一句名句:張華考上了北大,李萍上了技校,我當了售貨員,我們都有光明的前途。現在的人看了覺得不理解,甚至覺得很好笑,售貨員怎麼能跟北大高材生相比呢?但是在80年代,售貨員就是一種“高端”職位。

在當年,私有制經濟纔剛剛起步,市場也沒有完全開放,人們買東西都要憑票,買糧要糧票,買肉要肉票,買布要布票,有錢沒票照樣不賣給你。在這種情況下,售貨員受歡迎的程度可想而知,他們上班時可以打着毛衣聊着天,板着一副“愛買不買”的臉。

什麼?你說投訴!別開玩笑了,我們今天把顧客當上帝,但是在當年,你進百貨店也許會看見6個大字:嚴禁打罵顧客!要是趕上售貨員心情不好,買不到東西不說,恐怕還要被罵個狗血淋頭,就是這麼牛!(下圖:擁擠在櫃檯的顧客,拼命的吸引售貨員的注意)

第二種:汽車司機!

80年代之前,私人是不允許買車的,後來政策逐漸開放,但能買得起車的人仍是極少數。一輛桑塔納就要十幾二十萬,普通人家不喫不喝要存30年才能買得起。在當時,要趕上個搬家、急事,首先就是託關係找司機。

另外,買得起車也不一定開的起,因爲那時候沒駕校,必須拿着單位證明才能參加考試。想學車只能跟着單位的老師傅學,名額還少的離譜,沒個兩三年別想拿到駕照。與現在不同的是,當年考駕照不僅要考覈駕駛技能、交通規則,還要會機械維修等,“含金量”比現在高多了。當時的人有個駕照,那就是身份的象徵。

最重要的是,那時候的司機都是公家人,多少跟“體制內”有點關係,很多時候求人辦事都要找他們幫忙,你說喫不喫香?時過境遷,誰能想到當年這麼喫香的職業,如今滿大街都是了呢!

第三種:播音員!

80年代的中國,電視並未普及,人們也沒什麼娛樂活動,聽收音機就成了最大的樂趣。同時,老百姓對收音機另一頭的播音員也很感興趣,把他們當作明星一樣看待。現如今,還在聽收音機的主要羣體,恐怕就只有出租車司機和不會使用電子設備的老人了吧。

第四種:電影放映員!

如今的小孩子,壓根沒聽過這個職業,可是在80年代,那是火得不得了。因爲沒有什麼娛樂活動,一年也看不上一次電影,整個村對電影放映員的到來,那可是相當的期待。每當放電影的時候,人們都會提早佔位子,隔壁的村子也會蜂擁過來,就跟過大節一樣熱鬧。

如今,人們想看電影實在太方便了,鼠標輕輕一點,想看什麼類型的都有,只是再也找不到當年的那種感覺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