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黄陂今后怎么发展,快看吴书记、曾区长怎么说!

△   美丽的前川新城掀开了发展新篇章

奋进普新篇  芳华添新颜

——改革开改40周年暨撤县设区20周年感言

中共黄陂区委书记   吴祖云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在举国上下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黄陂也迎来了撤县设区20周年。

纪念,是对往昔的追忆,更是对未来的期冀。

40年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20年前的10月15日,市人民政府印发通知,撤销黄陂县,设立黄陂区,掀开了黄陂新的一页。时光飞逝!弹指一挥间,神州大地因改革开放而旧貌换新颜,黄陂也在改革开放的滚滚洪流中顺势而昌,阔步向前!

这是黄陂加快跨越发展、决胜全面小康的黄金时期。从昔日穷乡僻壤的北部山村到今天人气爆棚的旅游景区,锦里沟、清凉寨、云雾山见证了黄陂农业农村从传统种养殖到绿色发展生态兴农的脱胎换骨、涅槃蝶变。从名不见经传的官田村、张家榨村、胜天村到驰名中外的木兰天池、木兰草原、木兰玫瑰园,红红火火的农家乐鼓起了农民的腰包,“全域旅游”“美丽经济”成为黄陂践行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的生动实践和靓丽名片。工业加快转型升级,以高质量发展和优良的投资环境进入全国工业实力和投资潜力“双百强”。中车长客、宝钢金属、周大福、比亚迪、卓尔通用航空等大批高科技项目落户竣工;都市农业、电子商务、智慧物流风生水起,第三产业蓬勃发展,新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对外贸易增幅夺全省之冠。

这是黄陂关注民生福祉、全面深化改革的和美时期。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开启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征程。面对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新期待,黄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挖掘发展新动能,共享发展新成果,力促幸福指数新提升。以“三乡工程”为抓手,通过“三权分置”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激活关键要素,带来发展的巨大活力。大力实施民生工程,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居民衣食住行水平大幅度提高,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困难群众最低生活保障、基础保障性住房等实现高标准全覆盖。先行先试推行城乡公交一体化,交通惠民新政让群众出行更加便捷实惠。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蓬勃发展,蒸蒸日上,中小学校、公办幼儿园和区级医院、街乡卫生院成为群众交口称赞的亮丽风景线。健康管理“黄陂模式”在上海第九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上交流推广,入选中英文典型案例。“厕所革命”引领风气之先获央视聚焦。黄陂先后荣获全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示范区和学前教育示范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和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区,国家卫生应急示范区和国家中医药服务示范区等称号。

这是黄陂推进民主法治、全面依法治区的善治时期。我们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依法治区全过程和各方面,全面加强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区有机统一的制度建设,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党内民主更加广泛,基层民主不断发展。完善重大事项、重点项目民主科学决策制度,不断规范运行机制,行政效率、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全面推进信息公开,不断精简优化调整“权力清单”。加强执法监督,规范执法行为。全面落实创新社会治理“1+10”政策,持续开展“法治黄陂”“平安黄陂”创建,实施全域性网格化管理,形成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在全省率先实现村级视频监控全覆盖,治安环境明显改善,“扫黑除恶”办出一批典型案件,人民群众安全感明显提升。黄陂被评为全省普法先进区,区公安分局荣获“全国优秀公安局”称号。“红色物业”引领住宅小区物业管理覆盖面,幸福社区建设扎实推进,党员志愿服务带动社会广泛参与,新乡贤群体不断壮大,社风民风向上向善,基层组织自我治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向深度延伸。

这是黄陂强化自信自律、全面从严治党的提升时期。面对党的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的新要求,我们坚持以党建促全局、带各方,凝聚了团结奋斗的新力量。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各项决策部署,全区各级党组织全面推进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强化党建工作责任制落实,建立健全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并进行述职评议考核的长效机制。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五务合一”全覆盖并不断提档升级。深化拓展“红色引擎”工作机制,黄陂区获评“全省基层党建先进单位”。“两个责任”全面落实,党风廉洁建设取得实效,政治生态和社会风气明显净化,黄陂区纪委获得“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在区委的领导下,人大、政府、政协工作全面提升,爱国统一战线不断巩固,群团组织作用充分发挥,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日益强化,全区上下形成团结一心、共谋发展的强大气场。从严管党治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展示了各级党组织和人民群众敢于胜利的伟大力量。

天道酬勤,日新月异。“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改革开放这一新的伟大革命,使中国赶上了时代,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掷地有声。改革开放的40年,是黄陂风雨兼程的40年,是梦想成真的40年,是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日臻满满的40年。一百多万黄陂儿女不忘党恩,无愧自己!

奋进攻坚不觉苦,笑看前路共识长。我们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不断推向前进;必须坚持目标导向,高举高质量发展大旗,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找准坐标,以更加科学的理念谋划发展路径,以更加有力的举措破解发展瓶颈;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加快补齐城市发展短板、产业培育短板、基础设施短板和小康建设短板,更加注重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必须坚持效益导向,升级增效,坚定不移转方式、调结构、增动能,在加快转型升级中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必须坚持民生导向,一切工作都要以增进民生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让人民群众感到的发展更有“温度”,幸福更有“质感”;必须坚持党建引领导向,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各级干部头脑,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全面提升执政本领,以党风正社风淳民风,为黄陂加快建设全面小康的现代化生态新城凝聚力量!

在改革开放的康庄大道上,我们已经取得光荣伟大的成就,我们必将书写更加壮丽雄伟的篇章!

黄陂的明天会更好!

加快建设现代化生态新城  争当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访黄陂区人民政府区长曾晟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视察湖北、武汉重要讲话精神,黄陂区如何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近日,黄陂区人民政府区长曾晟接受了本报专访。

近年来,黄陂区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木兰湖一碧万顷,清澈如镜

加快建设现代化新城做好四篇文章

问:今年正值改革开放40周年,黄陂区经济实现了跨越发展,可以介绍一些特色亮点吗?

曾晟: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黄陂区“撤县设区”20周年。40年来,我们以敢闯敢干的勇气和自我革新的担当,闯出了一条符合黄陂实际的跨越发展之路。2017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02.5亿元,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580.9亿元,增长16.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3.5亿元,增长13.7%;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000.3亿元,增长1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2亿元,增长12%。区域经济综合实力连续七年位列全省县域经济十强,2017年位列一类县市区第4位,跻身“中国工业百强县市区”、“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近几年,全域旅游、健康管理、“旅游厕所”、“三乡工程”等工作形成特色亮点,在全省甚至全国形成示范效应;城乡居民大病医疗救助、困难家庭住房保障、贫困生入学资助、贫困户就医“零负担”、中小学校车服务、城乡公交一体化实现全覆盖,实现村村通校车、村村通公交。

肩负新使命,奋进新征程。黄陂区将按照生态立区、产业强区、宜居宜创宜游兴区的绿色发展、产城融合、城乡一体思路,重点做好“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新城建设、脱贫攻坚”四篇文章,加快建设现代化生态新城,争当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全面对接融入长江新城规划建设

问:长江新城规划建设给黄陂带来历史性机遇,黄陂区如何抢抓这一机遇实现跨越发展?

曾晟:突出大机遇,加快建设长江新城配套发展和服务保障区。黄陂发展面临的最大机遇是长江新城规划建设。长江新城规划面积554平方公里,黄陂纳入规划建设区域313平方公里,占56%。长江新城起步区30平方公里,黄陂纳入规划建设区域17平方公里,占53%。应该说,黄陂是长江新城规划建设主体区、起步区。长江新城致力打造代表城市发展的最高成就展示区、全球未来城市的样板区、高新高效产业集聚区,不仅直接带动我区纳入统一规划建设的武湖、三里、大潭、前川东等地区高新高效产业快速集聚、城市功能快速提升,而且辐射带动黄陂全域区位价值快速提升,特别是辐射带动黄陂南部滠水西岸汉口北-盘龙城-横店“临空副城”发展带等跨越提升。我们要抢抓历史性发展机遇,全面对接融入长江新城规划建设。首先,积极承担长江新城主体区、起步区功能,全力参与、配合、服务长江新城统一规划建设。同时,全域战略性承接长江新城发展辐射带动,重点在空间布局上呼应“滠水东岸”长江新城规划建设布局,重构黄陂“滠水西岸”未来发展定位及规划布局,在产业发展上积极对接“滠水东岸”长江新城高新高效产业布局;打造黄陂“滠水西岸”长江新城产业配套承接区、功能配套服务区、生态环境保障区,建设黄陂“滠水西岸”生态景观带及高质量发展产业带(前川产业新城—汉口北商贸物流枢纽区—环后湖临空产业集聚区—府河后湖生态湿地景观带)。

发挥区位优势,打好“临空经济”壮大提升牌

问:黄陂位于武汉临空经济核心区,如何利用现实优势做大做强临空经济?

曾晟:突出大临空区位发展优势,壮大提升武汉临空经济核心区。黄陂最大的现实发展优势是临空经济核心区,当前高质量发展要突出打好“临空经济”壮大提升牌。按照建设世界一流、国内领先的临空经济区发展定位,立足承接空港辐射带动、服务空港功能升级,加快形成产业临空特色突出、临空产业配套完整、临空产城服务完善、湿地生态环境优美的武汉临空经济核心区。突出临空指向产业,加快壮大提升航(临)空总部、航空修造、临空物流、临空商务配套融合发展格局。依托国航、东航、友和道通等航空总部企业,吸引更多航空(临空)总部企业入驻,打造武汉航空(临空)总部集聚区;依托比亚迪、惠强新能源新材料,卓尔通航、中车修造等高端装备制造,翰宇药业生物医药,周大福、尚鼎珠宝时尚研发加工,吸引更多的临空高端制造企业聚集,打造临空先进制造区;依托菜鸟、普洛斯、顺丰、圆通、邦送、越海等临空物流企业,打造现代智慧临空物流区;依托百联奥特莱斯、麦德龙购物中心等,打造临空商贸服务区。突出盘龙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府河湿地公园、黄花涝民俗特色小镇,打造环府河生态文化景观轴,擦亮空港连接武汉的“生态文化封面”。

建设世界级商品展示交易及智慧物流平台

问:汉口北大市场承担国家级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也是中西部最大的商贸物流基地,下一步如何加快转型升级?

曾晟:突出汉口北大市场发展优势,加快提升现代商贸物流枢纽区。按照中部规模最大、全国品质最好的发展定位,依托“汉交会”、国家市场贸易方式采购试点、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三大国家级平台,加速汉口北商贸物流枢纽区转型升级。充分发挥武汉区位、交通、市场优势以及汉口北线上线下商贸物流聚集优势,深度参与“一带一路”战略,着重围绕电商特别是B2B交易平台、外贸特别是跨境电商,建设世界级商品展示、交易、结算中心及智慧物流平台,打造“买全球、卖全球”的“网上汉口北”。

平台依托大生态山水资源,全力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区

问:近几年黄陂全域旅游发展火爆,下一步如何将黄陂的生态旅游提档升级?

曾晟:突出发挥大生态山水资源优势,全力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区。生态是经济发展的最大优势,是乡村振兴的核心资源。大生态山水资源+大都市近郊区位的综合优势催生黄陂火爆的全域旅游,打开了黄陂生态经济发展、乡村全面振兴的巨大空间。黄陂乡村振兴必须进一步发挥大生态、大近郊区优势,突出文旅融合、农旅融合、村景融合,走生态改善提升、村湾美丽宜居、旅游提档升级、农民就地致富的生态经济、旅游经济特色发展道路。进一步高水平推进“拥抱蓝天”“四水共治”“绿满黄陂”等生态建设工程,让黄陂的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按照“望得见山水、留得住乡愁”的理念,加快推进村湾规划集并、绿化美化、文化传承,打造田园、家园高度融合的美丽乡村连绵带,让村湾变景点、实现全域成景区。瞄准国际性旅游目的地、全国休闲旅游目的地、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加快推进970平方公里木兰文化生态旅游区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打造全国最大的城市主题文化生态景群。

补齐发展短板,加快建设民生改善先行区

问:黄陂经济发展正步入快车道,下一步如何保障加快民生改善?

曾晟:突出民生服务大保障,加快建设民生改善先行区。坚持把发展的落脚点放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新期盼上,加快补齐民生短板,推动公共资源重点向基层延伸、向农村覆盖、向弱势群体倾斜,争当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的民生改善先行区。加大城区老旧社区改造、农村村湾环境整治力度,全面改善提升城乡人居环境。创建交通惠民示范区,完善提升城乡骨干路网、旅游环线、城区微循环路网、村湾连通道路,提升城乡公交保障水平,加快轨道交通建设。实施“民生托底工程”,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城乡低保、农村五保、社会救助等社会保障标准,加大产业扶贫、政策兜底扶贫等精准扶贫力度,进一步完善因病致贫、因残致贫、失业致贫、失学致贫阻断机制,全面实现贫困户住房“零危房”、困难家庭“零失学”、城乡家庭“零失业”。

平台依托大生态山水资源,全力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区

问:近几年黄陂全域旅游发展火爆,下一步如何将黄陂的生态旅游提档升级?

曾晟:突出发挥大生态山水资源优势,全力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区。生态是经济发展的最大优势,是乡村振兴的核心资源。大生态山水资源+大都市近郊区位的综合优势催生黄陂火爆的全域旅游,打开了黄陂生态经济发展、乡村全面振兴的巨大空间。黄陂乡村振兴必须进一步发挥大生态、大近郊区优势,突出文旅融合、农旅融合、村景融合,走生态改善提升、村湾美丽宜居、旅游提档升级、农民就地致富的生态经济、旅游经济特色发展道路。进一步高水平推进“拥抱蓝天”“四水共治”“绿满黄陂”等生态建设工程,让黄陂的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按照“望得见山水、留得住乡愁”的理念,加快推进村湾规划集并、绿化美化、文化传承,打造田园、家园高度融合的美丽乡村连绵带,让村湾变景点、实现全域成景区。瞄准国际性旅游目的地、全国休闲旅游目的地、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加快推进970平方公里木兰文化生态旅游区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打造全国最大的城市主题文化生态景群。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