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王道斌 通讯员李彩玉 刚生产完10天年仅28岁的产妇潘女士因为发烧、嗓子疼在其他医疗机构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吃药退烧后却依然不舒服,随后来到祈福医院产科就诊。产妇常规检查提示产妇两腿粗细不一,还略微发青,结合腿痛、腰痛的症状,产科主任隋珍结合B超检查得出判断:严重的产褥期深静脉血栓,血栓一旦脱落堵塞核心脏器,可导致肺栓塞、脑梗等致死性疾病的发生。

月子里不让下床、活动,28岁产妇下肢长出个“定时炸弹”下肢血栓的形成。

罪魁祸首是禁下床、不走动

在门诊,潘女士知道检查结果后对丈夫抱怨说:“都怪月嫂,月子不让我下床,也不让我走动,以为这样就是养身体。说不舒服,说腿疼,你们又说我矫情、娇气,你天天按摩也没有发现我腿大小不一”。

隋珍表示:“我们中国式坐月子有很多诟病,特别是不活动、不走动、禁下床,深静脉血栓就是这样形成的,每年因产褥期深静脉血栓就夺走了性命的在全国都不再少数。所以深静脉血栓被临床称之为“隐形杀手”。那么为什么下肢深静脉血栓如此青睐产妇(孕妇)呢?

据了解,产妇分娩后血液流速会变得缓慢,身体为利于子宫修复,这时溶血因子会减少,凝血因子会增多,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如不及时活络,会逐渐从液态变成半液,最终半固态变成固态(血栓形成),固态的血栓有点像我们吃的果冻。明显的下肢静脉血栓会有小腿肿胀的表现,血栓越严重肿胀约明显。血栓一旦脱落就会随着血液循环进入肺部引起肺栓塞,导致不能呼吸窒息而死。

产后早活动、不过度进补

建议孕妇生产后要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改变传统的“坐月子”方式,避免久坐和久卧。既往身体状况良好的产妇产后8小时就该下床走动,会阴侧切的产妇产后12小时下床活动,剖腹产后不要超过24小时下地活动。只要身体条件允许产后第二天都应该起来活动,完全躺在床上的方法是不可取的。如果行动实在不便,也要经常在床上活动自己的下肢,避免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

产妇产后过度进补也不科学,如果产后过度进食高蛋白、高脂肪、高糖及高刺激性的姜等食物,会使血液黏稠度增高,下肢血流缓慢。建议产妇多饮水,进食低糖、高纤维素、高蛋白、高钙、适量脂肪的饮食,多食新鲜蔬菜、水果,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产妇若发现下肢肿胀、疼痛时,千万不能大意,要及时到正规医院血管外科就诊,避免延误就医而引起肺栓塞危及生命。

隋珍提醒,广大的孕产妇应到祈福医院孕妇学校免费学习较多的孕产期知识,避免发生不良结局。作为妇产科医护人员,深知门诊量大,但同时也要跳出惯有的诊疗思维,多问患者一句话,多进一步了解患者情况,或许就能挽救一条年轻的性命。另外,市民也要引起注意,不要沿用老一套的坐月子方式,多从健康角度去考虑,产褥期不要墨守成规,多下床走动、多到户外运动,这才是最好的产期养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