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时节,北方的边陲集安群山泼上了油彩。

位于长白山余脉的头道镇东村到处是丰收的景象。玉米秸杆在黄熟的大地上竖立着,成熟的稻穗低着头随风摇摆,金波荡漾。村子里,家家户户忙碌着,一棒棒苞米被送进了粮仓。

十月中旬里的艳阳照得东村亮堂堂。只见村中刚修好的柏油路上来了几辆车。

这些人没进村部,直接走进了村民的家中。院子里热闹了起来,他们像是探家归来的儿女,有的打扫庭院,有的在擦窗户,有的在扒苞米,每个人手里都没闲着。原来他们是集安市住建局的人来到了精准帮扶对象家中。

这已经是工作组第9次来东村帮扶了,和往常不一样的是,这次不仅带来了吃的用的物品,他们还要和帮扶对象吃在一起,干在一起,把心连在一起,把手拉在一起,把帮扶暖在心窝子里。这支扶贫队里,有局长,有干部职工,他们与贫困户唠家常。边干活,边了解他们最近的生活情况和困难,言语间充满着深切的关切。

人们都说,用心做事,成功八九不离十。住建局扶贫工作组把帮助解决贫困户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当成责任和任务,哪怕最小的困难,他们也都会认真的对待。在九组村民李茂君家,工作组送来了水泥和沙子,把李茂君家地面破损的问题帮助解决了。两年前,李茂君家里吃饭都成问题,有上顿没下顿的,女儿都上学了,已经好几年没有买过一件新衣服,自从工作组来了,送来了衣物,送来了米、面、油等生活品,解决了温饱问题。李茂君逢人就说,扶贫组帮了我家太多了,现在不用为吃穿发愁了。我可以到村里干活挣钱,还可以养牛干农活,这日子有了奔头儿。李茂君说的到村里干活,就是近两年,住建局为东村精心打造的花卉苗圃种植集体帮扶项目。通过这个项目让东村可以“造血”。今年,工作组还为东村采购了10万株花卉种子,安排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和管理。也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来苗圃“打工”挣钱,每年还可以从花卉苗圃帮扶项目中得到一份红利,从而减轻了他们的生活压力,生活有了保障,他的脱贫信心更加坚定了。

2018年集安市委、市政府开展“千人会战”深层次入户走访调研活动,聚焦贫困户实际困难和生活环境,住建局投入了3万元环境改造资金,为帮扶对象粉刷室内外墙体、硬化庭院、农村改厕、挖水井等一系列帮扶工作。

当工作组第一次来到孟繁青家的时候看的是脏乱的院子,居住条件差的房子。由于孟繁青几年前外出打工出了意外导致脑部残疾,又身患疾病,回村后被六弟接了过来与他们生活在一起,六弟长年在外地打工来维持生活,家里还有父母需要赡养,孟繁青虽然享受农村低保,但是每年的医药费还是让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入不敷出。自精准帮扶政策的实施,工作组多次入村帮扶,为孟繁青家解决了基本生活设施。通过 “千人会战”活动,孟繁青家干净整洁院子里晾晒着当年的新苞米,房子的外墙洁白如新,不仅改善了的生活环境,更让他们一家看到了美好生活的希望。

人到古稀之年,最希望有亲人的陪伴,有孙儿承欢膝下,但对于已经78岁的十五组村民刘成珍老人来说,陪伴却成了奢望。她和43岁的儿子孙文喜生活在一起,由于儿子患有精神疾病,老人无法看护将儿子送到了四平精神病院接受治疗。住建局驻村工作队的赵顺凯经常来看望她,嘘寒问暖,陪她解闷,还时常关注着老人的身体状况。老人住在山坡上,腿脚不是很好,他就像照顾自己奶奶一样经常为老人跑腿,买东西,有什么好吃的就给老人家送过来,老人也时常留他在家里吃饭聊天。

这次住建局帮扶工作组来到刘成珍老人家已经临近中午了,工作组成员给老人家收拾完庭院后,拿出事先买好的食材和她一起洗菜、做饭,老人家里养了8只鸡,非要抓只鸡炖上,工作组成员拉着刘成珍老人阻止她,她说,你们这个年纪和我孩子一样大,你们总来看我,还帮了我那么多,又忙活了一上午,到我家吃饭还自己买菜,我给你们炖只鸡有什么不好。看到工作组坚持不让自己抓鸡,老人家也只好放弃了,看着工作组人员在厨房里忙活着。不一会儿饭菜就上了桌,大家一起吃着饭聊着天,刘成珍老人高兴的说,好久没有这么多人陪我吃饭了,这人多吃饭就是香。说着夹起一块西红柿炒鸡蛋放到了嘴里细细的品了起来,嗯,这饭菜做得也很好吃,看来今天我得多吃点了。听老人家这么一说,大家都笑了起来。临走的时候,刘成珍老人出来送大家,工作组让她回去,她却坚持着要送,拉着两位工作组成员的手一路送到山下。

作者:张洪铭 孙凌

策划:孟繁杰 石巍 韩铁英

编辑:初慧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