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飯不香,喫生薑"。生薑是廚房裏必不可少的一味調劑品。炒菜時放幾片姜,不但起到調味的作用,還能改善食慾,增加飯量。生薑除了食用外,它還是一味常用的中藥,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這一味解表的常用藥吧。

明代李時珍:"姜辛而不葷,去邪避惡,生啖,熟食,醋、醬、糟、鹽、蜜煎調和,無不宜之,可疏可和,可果可藥,其利博矣。"說明姜的多種用途。民間有:夏天一日三片姜,不勞醫生開處方;早喫三片姜,賽過喝參湯;一杯茶,一片姜,驅寒健胃是良方的諺語。醫家認爲多食久食會耗液傷營。

中醫"神藥"

姜爲姜科植物姜的根莖。在中藥中分爲生薑、姜皮、薑汁、乾薑、煨姜、炮姜、姜炭。

生薑有解表散寒,溫中止嘔,溫肺止咳功效,還能解魚蟹毒;姜皮用於水腫,小便不利;薑汁偏於開痰止嘔;乾薑溫中散寒,回陽通脈,溫肺化飲;煨姜和中止嘔,善治中焦之寒;炮姜、姜炭溫經止血。

在中藥炮製中,生薑還作爲輔料,解半夏、天南星的毒,薑汁制竹茹有增強竹茹清熱止嘔的作用,薑汁制厚朴可以消除厚朴的燥性。古人將生薑譽爲"嘔家聖藥",漢代醫聖張仲景用生薑止嘔的處方有二十餘方。

姜不只是調味料

明代李時珍有妙用生薑經驗:用鮮生薑搗汁和黃明膠熬貼風溼痛,"甚效"。凡屬於中醫所說的風寒溼邪引起的痹痛,均可採用。還有一位大醫家蘇頌有一則單方:薑茶治痢方,生薑切片,和好茶一兩碗,任意呷之,若是熱痢,生薑留皮,冷痢,去皮。堪稱食療效方。

現代藥理研究,生薑能促進消化液分泌,保護胃黏膜,具有抗潰瘍,保肝,利膽,抗炎,解熱,抗菌,鎮痛、鎮吐的作用。正常人咀嚼生薑,可升高血壓。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