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上周旭辉、阳光城、招商局置地等公司发布2018年业绩之后,本周至少还有十三家房企业绩发布预告:

3月18日碧桂园(02007.HK)、招商蛇口(001979.SZ)、蓝光发展(600366.SH)

3月19日 中国金茂(00817.HK)、大悦城地产(00207.HK)、

3月20日 富力地产(02777.HK)、雅居乐集团(03382.HK)、远洋集团(03377.HK)、恒基地产(00012.HK)、瑞安房地产(00272.HK)

3月21日 绿城中国(03900.HK)

3月22日 朗诗绿色集团(00106.HK)、金辉集团(00137.HK)

地产财富会《年报直击》栏目已经启动,以系列深度与资讯评点,启动2018年报季报道,带您看懂复杂数据背后的公司兴衰。这是第一篇资讯评点和第一篇碧桂园深度。明天将发布“地产均好生”中国金茂深度,敬请期待!

回望过去,房地产行业以及整体经济大环境,都发生了太多变化。

经济下行、调控持续、长效机制的靴子在长久的探索中悬而未决。每一家房地产上市公司的董事长、CEO,都面临着太多要迅速做出的判断、要想尽办法解决的问题、要狠下心来执行的决定,甚至是难以在短期内看清对错的抉择。

谁对谁错?年报见真章的时候终于来临了。

熟悉房地产行业的人都清楚,房地产行业在会计结算上存在特殊性。当年年报反应的是前一年的售价收入、更前一年的地价成本。也正是因此,2017年的年报利润表,实际上显示的是2015年的短暂繁荣。

2018年才是年报见真章的时刻。房地产巨头造就严阵以待,并为此持续铺垫——看,喊出“白银时代”的万科,又在2018年喊出了“活下去”。2019年初,碧桂园、恒大、万达等公司也纷纷发声,绝不盲目乐观;市场下行,财务稳健最重要,要稳一点、再稳点,要抗风险,要更加抗风险。

你懂的,龙头企业总是更敏感。龙头一轮发声过后。315日,2019年两会开幕,《政府工作报告》中,三次提及“经济下行”,对整体形式盖下了“官方认证。”“顶住经济下行压力”,成为今年的重要任务。

顶住经济下行压力”、“活下去”、“穿越周期”,究竟哪些房企能做到?2018年的年报数据,才是真章所在。

2018年年报预告已经彰显了一切。龙头房企业绩大爆发不再了。规模终有天花板。这是个比稳定、比赛道、比更宽阔天地和更高质量探索的时期。

塞在中间的千亿级房企,面临着更多难解的数据平衡的困境。

看起来华丽的增长上,谁是真正的营收大户?

谁又是处在揭不开锅底的边缘?

谁的利润在下降?

谁在逆周期而动?

谁又将步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怀着对旧时的感慨,也满怀对未来的憧憬,力图从一家家房企年报所披露的各项数据中,抽丝剥茧、由表及里地让人们洞悉房企众生相的背后故事。

回顾一:旭辉

你不能错过的旭辉2018年年报数据:

1、合同销售额:人民币1520亿元,同比2017年增长46.2%

2、核心净利润:人民币55.35亿元,较2017年增加35.6%

3、毛利率:由29.7%增长至34.7%

4、核心净利润率由12.8%增至13.1%

5、核心平均股本回报率(ROE):23.8%,较2017年同期的22.8%增长1个百分点

6、现金流:人民币446亿元

7、净负债率:67.2%,比去年上升16.3个百分点

8、土地储备:4120万平方米,同比去年增长32.9%

9、融资成本:5.8%,比去年增长0.6个百分点

10、销售均价:15884元/平方米,同比下降4%

地产财富会点评

旭辉是资本市场的民企好学生。它总是“够稳”,一直保持合理较低的负债率。连在2017年以96%的高增长冲击千亿台阶的时候,旭辉的净负债率也保持在50.9%,计入永续债工具,也不过70%,在行业算偏低。旭辉也因此总是能借到相对更合适的钱,资金成本在2017年还是仅为5.2%

即使如此,2018年旭辉的融资成本和净负债率也上升了。一方面是因为为了发展必须持续拿地,而地价成本不断上涨。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境内融资收紧,旭辉只得将2018年的融资重点从境内转向境外——去年上半年,旭辉发行的最高利息的一笔美元票据,成本为6.875%

钱和地,从这两大房地产公司最关键要素看来,2018年确实是不那么好过的一年。不那么好过,那就稳着过。稳中求进。林峰上周说了,2019年旭辉把销售目标定位1900亿。地产财富会算了算,同比2018年,是25%左右的增长。

土储数据显示,目前旭辉布局了全国一二线重点城市达44个,超过195个项目;其总土储达5500万平方米,对应货值8000亿元。这样看来,旭辉今年达成目标应该不难。

但不能忽视的是,旭辉土地储备增长的代价背后,是净负债率的上升,以及相对有所增长的融资成本。“稳”,是旭辉的长板,某些时候却也是旭辉的掣肘。“太稳了”,没有在合适的时候多拿对的地,后续再拿地,成本多少就上去了:

毕竟,2017年和2018年才是旭辉的拿地大年——年报数据显示,2017年,旭辉买了78幅地块,新增项目总建筑面积超过132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04%2018年,旭辉新增93幅地块,新增面积1240万平方米,补充货值超2200亿。

回顾二:阳光城

你不能错过的阳光城2018年年报数据:

1、销售金额:1628.56亿元,同比去年增长78%

2、净利润:30亿元,同比增长达46%

3、净负债率:182.22%,较2017年下降70个百分点

4、净利润率:6.9%,较2017年增长0.68个百分点

5、融资成本:7.94%,较2017年增长0.86个百分点

6、土地储备:441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6.4%

7、经营性现金流:218亿元,同比去年增长147.55%

地产财富会点评

2018年,首次突破千亿门槛的阳光城,业绩增长堪称亮眼——在地产财富会统计的千亿级房企2018年业绩增幅排行中,阳光城以78%的高增长位居三甲,仅次于中国金茂和中梁控股。

在业绩大幅增长、土地储备也同时增长的过程中,仍能实现净负债率下降、和现金流大幅增长,靠得全是阳光城在2018年在拿地上的“急流勇退”。2018年初,朱荣斌为当年土地支出做了800亿元的预算,占年度销售额50-60%,然而当期只用了预算的38.25%。报告期内,阳光城以权益对价306亿元补充土储面积约1333万平方米。

负债率的大起大落,是阳光城的特点。从某种意义来说,这家企业够灵活、执行力够强劲。这家公司敢冲、能冲、冲对了,规模的问题解决了,就迅速解决财务不够稳健的问题,降负债求稳健,那就一年直接降下来70%

但认真探究,阳光城的年报数据大幅变化背后,其实是大部分中型民营企业面对下行周期中规模竞争门槛的无奈——可能只有冒险全力冲上去一条路可以走,判断对了,规模起来了,才有胜算。而即使规模起来了,也不能放松,该停得停、该降得马上降。当下的经济周期,竞争越来越激烈,2017年甚至2018年还没达成千亿的公司们,既要快速成为大船,还要成为能快速掉头的大船,毕竟,资金成本在那里摆着呢!

回顾三:招商局置地&招商蛇口

你不能错过的招商局置地2018年年报数据:

1、净利润:人民币22.06亿元,同比减少约25%

2、核心净利润:人民币12.16亿元,同比减少约26%

3、每股盈利:24.79港仙,同比减少约26%

4、毛利:人民币39.88亿元,同比下降约30%

你不能错过的招商蛇口2018年年报数据:

1、签约销售金额1705.84亿元,同比增加51.26%

2、净利润152.4亿元,同比增加20.42%

3、新增项目80个,扩充项目资源1357万平方米

4、负债率:74%,较2017年增加2个百分点

5、融资成本:4.85%

地产财富会点评

曾经享有“招保万金”四大房企盛名的招商地产,却在2010年至2014年的市场调整期渐渐掉队。“不甘心”的招商,在2015年底启动了它的大动作——招商蛇口工业区吸收合并招商地产,以招商蛇口重组上市。

重组两年后,招商蛇口终于在2017年迈入千亿阵营,利润突破百亿元。2018年是招商蛇口整合上市后的第三个完整年度,也是招商系努力实现大变革、大布局、大发展的一年。

A股平台招商蛇口的表现来说,整体销售和利润的增长都不错。但作为招商蛇口控股的H股招商局置地,相比于1617213%163%的净利增长率,招商局置地18年的表现确是各种利润的下降。其年报称,利润下降的原因是2018年集团于中国物业发展项目的物业交付比2017年同期减少。

而背后的真正原因,或许是进一步的重组改革正在酝酿。20181217日,招商蛇口(001979)与招商局置地(00978.HK)发布修改《非竞争协议》公告彰显了这一点——招商局置地业务战略被明确为“精耕存量城市、转型创新发展”,未来将实现业务结构“轻起来”的转型,不再只是“重资产驱动”,而是“轻重并举、双轮驱动”,加强资产管理能力。

而改革的代价,就是当下的招商局置地利润下降。

过去“掉队”的招商地产,现在要靠招商蛇口A+H双平台重组配合战,应对强手如林的大房企竞争,也要面对持久的调控和长期机制建立过程的动荡,这家央企未来会打出怎样的组合牌?让人期待。但在当下的格局重,如果说想要重返“招保万金”时代,却很可能只是一个遥远的梦。

芸芸众生相,悲喜自交加。接下来,财富会还将严以待阵、直击现场,陆续推出中国金茂、富力地产、万科、龙湖、恒大、华夏幸福等多家房企年报的系列解读,与您一起感受行业冷暖、企业兴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