沖繩是日本著名的旅遊海島,每年有許多中國遊客慕名來到此地,其熱衷程度不亞於韓國濟州島。由於沖繩島靠近我國寶島臺灣,且歷史上與我國有着緊密的聯繫,沖繩島上的遊客,有相當一部人是臺灣遊客。

提到沖繩,就不得不提這個已經消失的琉球王國,以及有一個叫“久米村”的村子。明朝時期,琉球王國爲大明朝的附屬國,由於其位於明朝與日本之間,琉球王國承擔着重要的地理位置。而藉此機會,琉球王國在明朝與日本之間賺取了大量的財富。

久米村甲午戰爭後衰落

中國明朝洪武年間,一批福建省的工匠藝人肩負皇家使命,來到今天的沖繩那霸,在那霸港附近的浮島上建立了久米村,並定居。他們負責明朝與琉球國之間的朝貢、冊封、貿易、外交等事務。其後很長一個時期,源源不斷地有閩人渡琉。他們的村落最早被稱爲“唐營”或“唐榮”,設有城牆護圍。村子建立後對外成爲琉球王國對外貿易的據點和重鎮,對內則是傳播當時的先進文化和生產技能的中心。

1609年薩摩入侵琉球之際,久米村出身的三司官鄭迥主張強硬地對抗薩摩侵略。1609年至1879年,琉球被日本滅掉,改爲沖繩縣。久米村人多爲支持清朝的人士,因此,親清派以久米村爲中心,反對日本的兼併,同時希望清朝協助琉球復國。但清朝卻在甲午戰爭中戰敗,許多支持清朝的久米人選擇流亡清朝。此後,久米村開始走向衰落。今天僅遺存久米村的斷垣殘壁。

久米人至今有漢姓

久米36姓後裔雖然今天都有琉球人的姓名,但每個人都有漢姓,包括梁、鄭、金、蔡、毛、陳、林、曾、高、吳、李、阮等。36姓中人數最多的是阮氏和梁氏。久米崇聖會是久米36姓的最高社會組織,下面還有各個姓氏的會。“不染塵”是久米36姓的旗號。如今,每當有大型文化活動比如那霸節、大拔河節日、那霸龍舟競渡等活動時,他們都會亮出自己的旗號。包括祭竈神在內的一些36姓的習俗已演變成當地習俗。

久米崇聖會的小渡陽禧氏(阮氏)對記者說,久米村人非常重視教育。歷史上他們因通曉漢文,幾乎壟斷了官生的所有名額,他們對琉球國的儒學傳播貢獻很大,儒教一直影響着當地人的生活。久米36姓負責造船及航海、外交文書的編寫、翻譯、對明貿易等事務,因此在琉球社會中地位較高。出任琉球政府要職的久米36姓後裔很多,鄭迥蔡溫都曾官至三司官。如今那霸牧志還有一座蔡溫橋。

久米36姓在許多方面給琉球土著以全新的刺激,從聚落形制,房屋形式、髮型等表層文化到社會分工、語言、宗教等方面都有很大影響。享譽世界的體育運動空手道就源自久米36姓。

久米人後裔每年都祭孔

久米36姓將漢字文明導入了琉球社會,中國儒教文化作爲琉球國教存續多年。36姓的後裔每年都祭孔。那霸有孔廟,與天妃廟毗鄰。明年是崇聖會建立100週年,在久米村的舊址上久米崇聖會建了新孔廟,大成殿前的兩根高10米左右的大立柱是從山東曲阜孔廟的大成殿模仿而來,在山東雕刻好之後直接運來的,龍爪也是5指,這與琉球當地傳統的4指不同。6月15日將舉行孔聖人遷座儀式。

那霸市有許多跟中國有關的遺蹟,比如著名的首裏古城。它曾是古琉球的都城,在二戰中毀滅殆盡。後來重修,如今是到沖繩必看的旅遊景點。首裏,得名於明萬曆皇帝賜給琉球國的詔書中的一個詞:守禮之邦。這四個字被刻上匾額,高懸在首裏古城最顯眼的一座中國風格的牌樓上。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