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這是無數中國人都很熟悉的一首歌,和歌詞背後的上甘嶺。上甘嶺戰役從1952年10月14日開始,到11月25日結束。 這次戰役,無論在抗美援朝戰爭史上、在世界戰爭史上,還是在新中國精神風貌建設上,都具有極爲重要的意義。

邊談邊打

1952年7月,爲了尋求朝鮮戰爭戰俘問題的解決,中方談判代表向美方提出了雙方所俘獲的武裝人員全部遣返的原則。而美方仍堅持“自願遣返”的主張,並於10月8日又蠻橫地片面宣告停戰談判無限期休會。接着,10月14日向上甘嶺志願軍兩個連的陣地發動了進攻。美方名爲“金化攻勢”。

上甘嶺

上甘嶺,位於我軍中部戰線戰略要點五聖山南麓,陣地突出,直接威脅着對方金化防線。對方爲了對我軍施加軍事壓力,爲了造成在談判席上的有利地位,爲了改善其在金化地區的防禦態勢,故向我軍發動了十分猖狂的進攻,是一年來規模最大的軍事攻勢,企圖迫使我軍讓步。敵軍調集兵力6萬餘人,大炮300餘門,坦克170多輛,出動飛機3000多架次,對志願軍兩個連約3.7平方公里的陣地上,傾瀉炮彈190餘萬發,炸彈5000餘枚。戰鬥激烈程度爲前所罕見,特別是炮兵火力密度,已超過二次大戰水平。我方陣地山頭被削低兩米,高地的土石被炸松1—2米,成了一片焦土,許多坑道被打短了五六米。敵人雖然使用世界戰史上空前集中的炮兵,但打不破志願軍的鋼鐵防線。志願軍參戰部隊共4萬餘人。他們依託以坑道爲骨幹的堅固防禦陣地,英勇頑強地抗擊進攻之敵,每一表面陣地都反覆爭奪數次,戰況空前緊張激烈。

英雄兒女

在戰鬥中,湧現了有以身體堵塞敵人機槍眼,爲衝擊部隊打開道路的特等功臣、特級英雄黃繼光;有雙腿被打斷仍堅持指揮戰鬥,在最後一口氣時拉響最後一顆手榴彈滾向敵羣,與敵人同歸於盡的特等功臣、一級英雄排長孫佔元;有新戰士胡修道,在全班戰友傷亡的情況下,一人堅持陣地戰鬥,英勇機智地擊退敵軍40餘次衝鋒,斃傷敵人280餘名,守住了陣地,立特等功、獲一級戰鬥英雄稱號。有通信英雄牛寶才,戰鬥中身受重傷,在生命的最後一息,用自己的身體連接被打斷的線路,保證了指揮聯絡暢通,立特等功、獲二級戰鬥英雄稱號。還有許許多多的英雄人物,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蹟。

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

舉世聞名的上甘嶺戰役,持續鏖戰43天,敵我反覆爭奪陣地達59次,我軍擊退敵人900多次衝鋒,殲滅敵軍2.5萬餘人,擊落擊傷敵人飛機270餘架、坦克14輛、大炮60餘門。粉碎了由美軍第8集團軍司令範弗裏特親自指揮的攻勢,守住了陣地,創造了堅守防禦戰的範例。“聯合國軍”發動此次攻勢的目的是企圖扭轉戰場上的被動局面,然而結果卻相反。當時美聯社報道說:“這次金化的戰役,現在已到了朝鮮戰爭中空前未有的激烈程度。在人員的傷亡和使用的大量物質上,除了1950年盟軍在北朝鮮的慘敗情形外,是空前未有的”。

最可愛的人

上甘嶺戰役從1952年10月14日開始,到11月25日結束。在這場戰役中第15軍湧現出了以特等英雄黃繼光爲代表的各級戰鬥英雄,共12347人,佔到該軍總人數的27.5%。其中拉響手榴彈、手雷、爆破筒與敵人同歸於盡,捨身炸地堡、堵槍眼的烈士,留下了姓名的就有三十八位之多。這些赴湯蹈火、視死如歸的英雄兒女們鑄就不朽的豐碑,值得我們永遠銘記。

原本是個局部規模戰鬥,竟發展成了一個著名的戰役。戰鬥中,“聯合國軍”向上甘嶺兩個小小的山頭共傾瀉了190萬發炮彈和5000枚炸彈。最多的一天高達30萬發炮彈,平均每秒鐘就達6發,每平方米的土地上就有76枚炸彈爆炸。上甘嶺的上空,差不多每天都是硝煙繚繞,猶如陰雲。隨手抓一把沙土,就有一半是鐵屑、彈殼。整個上甘嶺戰役中,志願軍先後打退敵人900次的進攻。志願軍傷亡11529人,傷亡率在20%以上。而“聯合國軍”傷亡25498人,傷亡率在40%以上;同時還有300架飛機被擊落擊傷;坦克40輛,大口徑炮61門被擊毀。這樣的傷亡率和日平均傷亡數,對美國人來說是個極其可怕的數字,因爲美國認爲傷亡率最高的太平洋戰爭中的硫磺島戰役,也只有32.6%。就這樣,敵人所謂的“一年來最強大的攻勢”,以徹底失敗而告終。

本文作者@Horizon

微博@西野_Northwest,轉載請後臺留言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