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不到三年的时间,成为国内第三大电商平台,而且成功在纳斯达克上市。

阿里做到GMV千亿,用了5年时间,京东用了10年,拼多多则在2017年做到了1412亿人民币GMV,这时这家公司成立仅第二年。2018年Q1,拼多多的GMV为622亿人民币,按照这规模初步估计,2018年全年将在3000亿区间。

在拼多多之前,普遍的观念是电商平台的格局基本成型,很难产生阿里、京东之外的第三方平台,因此拼多多最近成为热议的话题。

图片来自网络

当然拼多多被热议还有其他的原因,“假货”、“山寨”、“消费降级”、“低线城市”……这一系列标签不断伴随着拼多多成长。

GMV增长背后,是用户数的迅速攀升,根据拼多多招股书披露,拼多多截至2018年3月31日的12个月中的年活跃用户达到2.95亿,而截至2017年12月31日的12个月,年活跃用户为2.45亿,这意味着拼多多单季用户增长5000万。阿里、京东在2017年底分别为5.15亿、2.92亿年度活跃用户,2018年Q1分别为5.52亿、3.02亿的季度活跃用户。阿里单季度增长了3700万,京东增长1000万。

拼多多通过微信,触及到了淘宝需要花费更多成本才能触及到的用户,这是拼多多成功的原因所在。拼多多的核心是社交基础上的商品推荐与发现,以“拼团”、“砍价”这一类似游戏的玩法,打爆款。

拼多多的创始人黄峥上市时接受采访说,“拼多多一大半靠运气,不是靠一个团队纯努力、纯凭经验就能搞出来的。你今天看到的是一种匪夷所思的增长,爆炸式用户的增长,爆炸式商户的增长,甚至爆炸式的广告收入的增长都是大势推动的,单凭个人和一个小团队的力量是绝对做不到的。”

图片来自网络

许多人第一次用拼多多都是在微信群里,家人朋友发来“帮忙砍一刀”的砍价链接,在 24 小时内邀请足够多的人点击链接“砍价”,发起“砍价”的用户就可以用免费拿到这个商品,比如售价数百元的行李箱、投影仪、无人机,也有售价十几元的餐具、化妆品、玩偶等。在帮忙砍价的同时,这些点击链接进入的人,也就完成了拼多多的注册过程,成为了拼多多的用户。

这是最近拼多多的社交网络促销方式。创办三年来,拼多多换了不少社交分享玩法,共同的特点都是门槛低、传播广。黄峥说,在 2017 年上半年以前,拼多多在获客上的成本都是极低的:“我们基本上是别人的零头。”

京东2018年2季度的财报显示,京东的季度收入1223亿元,同比增长31.2%,其中商品销售收入1105.90元,占比90.4%,服务收入118.10亿元,占比9.6%。年活跃用户达到3.188亿,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1.5%,季度交易总额达4374亿元。

拼多多发布的上市后首份财报显示,2018年第二季度,公司实现营收27.09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489%。截至2018年6月30日的前12个月,平台GMV为262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583%。活跃买家数为3.436亿,较去年同期增长245%。2018年Q2平均月活用户数为1.95亿,较去年同期的3280万增长495%。

2018年2季度,拼多多的营收与平台与京东比较,拼多多27.09亿,京东1223亿,相差近50倍;平台GMV拼多多根据滚动数据估计约827亿,是京东的4374亿的1/5。虽然目前营收与平台GMV拼多多与京东相差量级较多,但拼多多的营收与GMV的增长率远超京东。

拼多多的年活跃用户数已接近京东,不过,拼多多的买家消费额远低于京东,虽然拼多多用户的消费次数高于京东,但是单价也远远低于京东。截止 2018 年 3 月 30 日,拼多多单个买家过去 12 个月的消费额是 673.9 元,同时期阿里巴巴用户的年消费额是 8696 元,京东用户的年消费额则是 4426 元——都是拼多多的数倍乃至十几倍。

图片来自网络

拼多多用户数连续3年高增长之后,增速必然会放缓,因为国内网购总的用户数是有限的,拼多多完成用户数的高速增长后,拼多多的增长路径需要做出变化,不然就会遭遇增长瓶颈。提高客单价和单个用户的消费额会成为必然的选择,但低价与小额消费对拼多多来讲是其发家的核心,拼多多如何实现这个转换,是难度不低的跨越。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