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萊道君

來源丨萊道區塊鏈(laidaoblockchain)

時隔4年,久違的Cosmos Network主網終於要在3月14日正式上線,目前已經進入倒計時狀態。要知道,在2017年Cosmos團隊在上千名支持者中,募集到了 25 萬個 ETH 和 4870 個 BTC,成爲了人們口中的航母級項目,2 億通證代幣 ATOM,等到 Cosmos主網上線後也將解鎖交易。

同時,筆者發現,在Cosmos 官方推特粉絲中,幣安也是一員,幣安正密切的關注着這個項目,這也意味着Cosmos可能首批上線的交易所就是全球頭部交易所。

也許,揹負着「區塊鏈互聯網」的Cosmos真能引爆2019加密貨幣牛市!

Cosmos起源

Cosmos 是一個旨在使區塊鏈具有互操作性的網絡和框架。有人將 Cosmos 網絡稱爲「區塊鏈互聯網」不同於大多數在網絡上爆紅的項目,在過去的 4 年多時間裏,有使命感的 Cosmos 團隊一直處在領先的地位。3 月 13 日,Cosmos 的主網將面向全世界發佈,有可能推動整個加密貨幣行業向具有互操作性的跨鏈代幣、具有可擴展性的基礎架構、實現實時最終確認、DApp 開發者體驗更佳的方向發展。

2014 年,Jae Kwon 是首批在 PoS 權益證明區塊鏈的背景下探索拜占庭容錯方向的研究人員之一,他在同年發表了《Tendermint:無挖礦的共識》的白皮書。Tendermint 的基本思想是允許大量分佈式節點就共識達成一致,而無需中本聰共識依賴的 PoW 工作量證明挖礦。

中本聰共識是在多個節點之間分配信任的重大突破,但有侷限性,比如速度慢、要浪費網絡外部的資源才能達成共識等等。Tendermint BFT 共識算法是第一個引入 staking 權益質押、驗證、領導輪流選舉的算法,以改善中本聰共識的侷限性。

多年來,Tendermint 是一項有趣的研究實驗,但缺乏實際用例。Cosmos 的 SDK 軟件開發工具包是基於 Golang 編程語言構建區塊鏈應用的框架,開發者可基於 Tendermint 共識,使用高效的 Golang 語言構建自己的可擴展區塊鏈。

雖然對於開放式金融領域高幣值、低吞吐量的交易來說,以太坊還是個運行地不錯的平臺,但 Cosmos SDK 可以開闢低幣值、高吞吐量的用例:Cosmos SDK + Tendermint 可在 5 秒左右完成最高約 200 筆交易。在未來,我們甚至可以看到在 Cosmos 實施以太坊的可能,比如 Ethermint 這個項目,這可以讓 Solidity 和 Vyper 開發者能夠訪問可擴展性更高的環境。

Cosmos Network 背後的團隊一直在建設,Cosmos SDK 之上建立起了強大的開發者社區。與比特幣掛鉤的 Nomic 和 BinanceDEX 便是早期兩個有趣的例子。

跨鏈通信連接區塊鏈孤島

區塊鏈自從誕生以來就是割裂的,無論是比特幣,還是以太坊和EOS,在其網絡當中都有自己的代幣。

因爲不同區塊鏈架構的複雜,我們不得借用傳統中心化交易所解決代幣流轉互相鏈接的問題,即使以太坊上有着去中心化的 0x 協議,Kyber 協議自動化進行代幣流轉,EOS 上有着自己的去中心化交易所,也都無法解決以太坊,EOS,與衆多區塊鏈間的交互問題。

真正的價值互聯網要來自價值流動比以往任何一個時刻都還要快,沒有摩擦成本,跨鏈概念出現了,號稱區塊鏈中的互聯網,能更好的增加各種區塊鏈的互操作性(交流能力),這樣初步的價值互聯網帶給我們的初步想象的是傳統的中心化交易所及銀行功能將被大大減弱。

第三方橋樑對某些人來說固然很好,但審查、安全漏洞、盜竊已然是中心化交易所面臨的主要問題。連接加密貨幣社區的自我主權橋樑是行業需要的重要基礎設施,這便是 Cosmos SDK、Cosmos 跨鏈通信 IBC 協議和 Tendermint 彙集一堂的地方。

所有使用 Cosmos SDK 的項目都可以使用跨鏈通信 IBC,並連接「樞紐 hub」而獲得 Cosmos 網絡中的互操作性。

Cosmos Hub 起初會是主要的樞紐,但隨着時間的推移,會出現更多連接不同區域的樞紐。如果你正在構建如 Nomic 這樣的與比特幣掛鉤的項目,便可以通過跨鏈通信連接到 Cosmos Hub,BTC 便可與所有連接到 Cosmos Hub 的代幣進行互操作。可以想象,在廣泛連接的樞紐之上的接口,可以讓包括 ERC-20 所有支持跨鏈通信的代幣實現去中心化交易。這種新構造削弱了中心化交易所,而使加密貨幣用戶能夠自由穿梭於不同的社區。

ATOM通證經濟

與其他採用 PoS 機制的區塊鏈一樣,持幣者是生態的參與者,持幣者手中的代幣將在區塊鏈運行和自治組織中起到決定性作用。即在主網上線之後,持有 Cosmos 代幣(Atom)的持幣人可以通過 Staking 動作將 Atom 抵押給系統後,系統會產生額外收益,而 EOS 等區塊鏈無法通過 Staking 獲得收益,只能通過 Staking 獲得區塊鏈使用時的一些資源。

持幣人通過 Staking 獲得獎勵流程

Atom 持有者尋找可信且手續費合適的節點。通過 Cosmos 社區裏一些工具,可以看到節點的手續費、出塊狀態等信息,當然精明的 Atom 持幣人也自行搜索節點的過去歷史。

通過官方或是社區提供的委託代理(Staking)工具,持幣人在將私鑰導入錢包後,可以的進行委託代理

委託進行 Staking 期間,持幣人的 Atom 會被鎖定,目前從官方資料看來,這個鎖定期是 3 個星期左右。如果不想參與 Staking 收益想到交易所進行買賣,需要執行動作 Unbond(解鎖),等待系統設置解鎖期 20 天,Atom 又恢復流動性。

完成委託後,Staking 的獎勵將會自動劃分進入持幣人的獎勵池子裏,隨時可進行提取!

節點收益

在創世日, 驗證人的最大數量將設置爲 100, 這個數字將以 13% 的速度增長 10 年, 最終達到 300 位。在 COSMOS 社區中節點沒有到達 100 位前,每個人都可以成爲節點,但如果超出 100 位,就要依據每個節點的 Staking 數量進行比較,只有前 100 的節點是有收益權的。

如果節點被擠出前 100 名,系統會自動將節點及委託給該節點持幣人的 Atom 由鎖定(Bond)變爲解鎖(Unbond),這時候節點及持幣人都沒有收益。

節點收益包含鏈上增發獎勵以及交易手續費,下面暫時忽略少量的交易手續費只計算鏈上增發獎勵。另外還存在一些特殊的情況,比如未出塊沒被處罰等,真實獎勵情況依照節點能力略有些不同。

節點未分配獎勵給用戶前的收益:Cosmos 鏈上增發數量*節點獲得 Staking 總數(包含節點自己 Atom 及投票人的 Atom)/ 前 100 位持幣人的 Staking 總數。

節點收益=節點未分配獎勵給用戶前收益*節點收取之手續費

持幣人收益=節點未分配獎勵給用戶前收益*(1-節點收取之手續費)

當然,Cosmos所有的功能實現依舊還停留在理論上,還需要主網上線運行一段時間來驗證,其中去中心化、性能和安全性三角理論是否有明顯的突破或平衡,通證經濟模型是否合理,這在區塊鏈道路的征程也需要數年來恆量,但無論如何,我們知道,至少有人在往這方面持續努力,這就是一個行業經久不衰最核心的部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