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城市發展的不斷加快,一些老舊小區顯得越發“老態龍鍾”,環境衛生、基礎設施等方面問題也漸漸凸顯。如何進行綜合整治,讓老舊小區居民共享城市發展成果,正在建設 “創新之都”的合肥對此做出了積極探索——建管並重打造美麗新家園。

  趁着秋高氣爽的好天氣,在包河區包公街道風和園小區內,施工人員正忙着對該小區老化的污水管網進行改造。

  

  風和園小區建於2000年,共34幢居民樓,總建築面積超過10萬平方米。近年來,小區內臟亂差等問題也影響到了居民的居住環境。

  

  爲解決這些難題,日前我市組織人力對風和園小區存在的問題進行全面梳理,同時決定由市規劃局牽頭、包河區政府出資,對該小區進行標準化改造。改造的內容包括外牆體重新更換保溫層及重新粉刷、排水管道系統、小區樓道、門禁系統改造、原有綠化部位改造、新增上千個車位等等。

  泥巴地鋪上了面磚、綠植進行了提檔升級、房子外立面被改造得整齊美觀 …… 包括風和園小區在內,目前全市共有62個老舊小區都在開展環境綜合整治,涉及小區居民2萬多戶,總投資超過6億元。而自2012年至今,我市已綜合整治老舊小區逾500個,累計投入資金近30億元,惠及居民超過60萬人。

  

  對於已經改造升級的小區來說,後期的管理也至關重要。位於瑤海區和平路街道的和平苑小區,後期管理好不好?那得居民現場來評議↓↓

  2013年,和平苑小區被納入瑤海區老舊小區環境整治範圍,如今在綠化、硬化等設施改造全部完成後,如何做好後續的日常管理也被當地街道提上了議事日程。

  

  據瞭解,瑤海區和平路街道共有28個老舊小區通過引入市場化服務,由4家物業公司進行分包管理,實現物業管理全覆蓋。不僅如此,該街道還充分尊重小區居民意見,引入居民評議機制。老舊小區的物業管理做得好不好,由小區居民按月來打分進行評議,對評議不合格的物業公司則給予處罰並要求限期整改。

  和平路街道創新老舊小區管理的做法只是我市推進老舊小區日常管理的一個縮影。從今年起,我市一方面開始引進第三方巡查機構,定期巡查和考覈整治後小區的長效化管理,一方面依託智慧城市建設,利用大數據資源,在建設志願服務平臺和信息服務平臺的基礎上,打造小區物業企業聯合平臺,爲居民提供更便捷的數字化服務。正是有了這些建管並重的好措施,我市越來越多的老舊小區正在“舊貌換新顏”!

  結束語

  小區換新顏、老房變好房!老舊小區改造後,居民也發出了“樓還是那幢樓、房還是那套房,可是現在每天都有新感受”這樣的感慨。隨着這項工作的持續推進,我們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老舊小區實現華麗變身。

  ----------END----------

  來源:合肥新聞頻道

  責任編輯:劉旭東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