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大概

699

讀完共需

2

分鐘

現代的汽車前大燈系統可實現可變光分佈,爲各種交通情況提供最佳照明(如城市光、無眩目遠光等)。此類系統技術複雜,其中有大量的LED互相精確匹配,截至目前,各個LED的預期壽命都比汽車的使用壽命長。但是,與所有的照明系統一樣,隨着時間推移,其性能將會發生變化。

據外媒報道,歐洲區域發展基金(ERDF)提供支持,推出了名爲“智能汽車前大燈技術”研究項目,旨在研發一種智能前大燈,不僅能夠在早期檢測到大燈性能的潛在變化(狀態監測),還能夠對其性能進行補償(自我修復)。除了德國照明和電子專家海拉集團(HELLA)參與了該項目之外,弗勞恩霍夫機電系統設計研究所IEM(Fraunhofer Institute for Mechatronic Systems Design IEM)、帕德博恩大學和多特蒙德工業大學也參與了該項目。

在研發前大燈的過程中,合作伙伴們組裝了輕型大燈樣品,製作了原型,並且在虛擬測試環境和真實道路交通中都對其進行了測試。動態高分辨率前大燈的研發非常耗時,原型的製作成本也很高。因此,“智能前大燈技術”研究項目將分三步走。首先,一個駕駛模擬器將動態顯示前大燈和車輛環境,以評估前大燈的照明功能;然後,使用虛擬測試驅動器驗證研發的前大燈的照明功能。此模擬方法得到了光測試設備中硬件在環(hardware-in-the-loop)測試臺的支持。這意味着在產品開發的早期階段就可以評估和分析其真實的光分佈、照明功能和可能做到的改進。在對上述結果進行評估後,海拉最終制造出高分辨率LED前大燈原型,並配備了用於狀態監測和自我修復措施的集成解決方案,並將其集成到車輛中。最後,在真實的道路交通中測試前大燈的功能。然後,真實道路交通測試中收集的數據將回流至開發和產品優化階段。

得益於該三步走開發過程,未來開發前大燈時可減少開發迴路,並且可長期確保高分辨率(HD)前大燈系統處於最佳性能。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