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诗片,没有准确的定义。

对我而言,史诗的感觉是虚的,它是一种气质。

如《活着》中的福贵一家,《霸王别姬》中的段小楼和程蝶衣,《悲情城市》中的林家,都被时代影响了命运;

而这些人,又在时代中,找寻自己的生存方式或立足之地。

这是一种时代和人之间相辅相成的气质,并非单方面的。

仅是故事的时间跨度长,还不算称之史诗片。

王小帅这部《地久天长》,虽横跨30多年时间,但我始终没有感觉到这种史诗感。

尽管如此,它依然是近期一部优秀的国产电影。

甚至,我觉得在今年最好的国产片中,他也能够占据一席之地。

《地久天长》:都这么多年过去了,儿子

《地久天长》从2015年就开始筹备了。

到如今,这部175分钟的电影,也成为王小帅在豆瓣上评分最高的导演电影:8.0。

暂时来说,比2001年的《十七岁的单车》高了0.2分。

柏林电影节上,三提两中。

虽错失金熊奖,但王景春和咏梅则分别获得最佳男女主角。

这是王小帅未来十年计划中,“家园三部曲”的第一部。

遗憾却不出意料的是:

本片的排片不多,场次也不算好。


《地久天长》:都这么多年过去了,儿子

《地久天长》将过去和现在两条时间线切分后,穿插进行讲述。

但在各自的故事线上,又是按照时间顺序讲述的。

虽有不少倒叙,但王小帅并没有用字幕提醒时间的变化。

为了能让观众感同身受主角三十多年的人生旅程,王小帅用情节来展示时间感。

放心,观众很容易就能分出时代的不同。

《地久天长》:都这么多年过去了,儿子

《地久天长》的英文片名是《So Long, My Son》:

再见,我的儿子。

So Long是“再见”的非正式表达。

但结合故事内容,这个英文片名却也让我联想起:

都这么多年过去了,儿子

--80年代的刘家和沈家,同在一家国营厂工作,住同一栋楼。

两家交好。

好到刘耀军和沈英明都觉得遗憾:

虽然两人的儿子都是同年同月同日生,但如果是一男一女,就可以定娃娃亲了。

只是,有一天,两人的儿子刘星和沈浩结伴去水库玩。

结果,刘星溺死。

于是,刘沈两家人的关系产生了变化。

后来,刘家离开北方,来到南方,与沈家再不联系。

《地久天长》:都这么多年过去了,儿子

大概来说,这就是本片主线故事的引子。

这样的片,不结合点剧情来聊,聊不透。

所以,以下开始会有些剧透,还没看的朋友慎重。

******************************************

剧透分割线PART 1

那是改革开放后,计划生育的80年代。

从那时候起,中国开始有了新的家庭结构。

再加上刘耀军和沈英明都身处国营厂,要二胎还会丢饭碗。

在刘星溺死之前,刘耀军王丽云夫妇是怀过二胎的。

只是,沈英明的妻子李海燕时任工厂主任,硬拉着王丽云把二胎打掉了。

打胎过程中,王丽云又落下了无法生育的病根。

这段剧情,也为刘家后来继而远走南方埋下了伏笔:

失孤的两人,无法再育。

那北方,成为了伤心地,只有离开。

*****************************************

剧透分割线PART 1结束

《地久天长》:都这么多年过去了,儿子

我觉得本片不属于史诗,还有个原因是有些地方有点记流水账的感觉:

例如工人下岗,沈英明下海经商,跳舞被抓监等等。

它虽然交代了这些时代变更对片中人物的影响,但更多的就是交代这些人在这些节点上处于什么状态。

过程并没有铺展。

全片始终围绕一条故事主线展开:

刘家失孤,对片中几家人在二三十年来的影响。

《地久天长》:都这么多年过去了,儿子

在这条主线上,有一种集体失语的状态。

事情发生后,沈英明拿着菜刀去找刘耀军:

你去把我家那兔崽子砍了,一命赔一命。

而刘耀军却反骂这个好友:

放屁,从今天起,这件事不准再说起,对你儿子也不准说。

《地久天长》:都这么多年过去了,儿子

这是明面上的失语。

而最痛苦的折磨,则是从外部一直打入人心内部的失语。

***********************************

剧透分割线PART2

沈家从那以后二三十年来,真的就不再说起这事。

但每个人心中都埋了疙瘩。

沈英明拿到了刘耀军一家在南方的电话,却一直没能拨过去。

说什么呢?

多年后,沈浩重遇刘氏夫妇(两人是沈浩的干爹干妈),见面之时的表情并不自然。

当年好友之死,给干爹干妈带来的痛苦,他如何弥补?

话从何说起,难道能装着什么事都没发生过,好好打个招呼吗?

可不说,疙瘩越来越深,按沈浩的话来说就是:

那件事就像长在他身体的树,时间越长,树长得越大,就快要撑破身体了。

《地久天长》:都这么多年过去了,儿子

还有当初硬拉着王丽云打胎的沈太太--李海燕,也因为这件事二十多年无法释怀。

这其实又有种生命的无常:

当年觉得打胎这事很正常,但时代变了后,再回头看,则变得荒唐。

偶尔提起这事,别人会安慰她:

你那时候是工作,没办法。

可李海燕始终过不了自己一关。

而这种失语,直到她生命快走到尽头了,才有勇气去面对。

她告诉丈夫:

打电话让耀君和丽云回来一趟吧,就说我已经快走了。

两家人再见面之时,王丽云只剩一口气了。

但她却用那口气,对王丽云说出重逢后的第一句话:

现在我们有钱了,不怕,你可以生了。

《地久天长》:都这么多年过去了,儿子

对于失孤的刘家,这种失语状态更甚。

他们选择去到南方,某种意义上算是一种逃避。

只不过,他们却也寄托着生活重新开始的希望。

他们在南方领养了一个长得像刘星的孩子,并给孩子同样起名刘星。

行为上,他们对这个刘星是尽到父母责任的。

但精神上,他们却是把这个养子当成刘星的替代品。

对于养子而言,当然更是不公平的。

《地久天长》:都这么多年过去了,儿子

所以,这类家庭会出现的问题,无一避免。

这个像刘星的孩子,心理内向,自卑,却用叛逆的行为来表示抗议。

离家出走,和刘耀军王丽云顶撞是家常便饭。

这个孩子不好好读书,交了一群混社会的朋友。

到了后来,孩子的行为把刘氏夫妇逼到一个不得不放手的程度。

孩子无意间将夫妇心里盖着的那层薄纸捅破了。

但对于刘氏夫妇来说,却也算是一种解脱。

那一天,养子刘星决定离开了,刘耀军把身份证给了他:

谢谢你陪了我们这么多年,现在我把身份还给你,(你叫)周永福。

刘耀军又给了他一些钱:

钱不多,省着点用。

在外面,如果遇到事了,就想想我平时是怎么打你的。

***********************************

剧透分割线结束PART 2

《地久天长》:都这么多年过去了,儿子

这个刘星走了,也让刘氏夫妇认识到:

生活都已经这样了,还有什么不能面对的。

但剩下的,也就是生活只能继续了。

王丽云曾试过自杀,给刘耀军留了一封信。

片中,这封信的内容没有告诉观众,戏外,王小帅PO给观众了:

时间似乎停止了,我们也没有地方可去;

可日子还得继续过,那就过吧;

我们都尽力了,我累了,很累。

对于刘氏夫妇而言,剩下的事情,就是等着慢慢变老了。

《地久天长》:都这么多年过去了,儿子

《地久天长》里也没有坏人。

结局甚至还让人觉得是不是和谐了?

但这次,我反而觉得结局处理得挺好,而且还真有些感动。

刘星之死,是一个辐射点。

在这个点上,几家人的命运开始走向不同的方向,却又同时被这个点给扯着。

大家用不同的方式,各自默默承受。

咱也可以说片中这些人,尤其以刘耀军为代表的,属于一类中国好人(虽然他也有做过越轨之事)。

片中这群普通的中国老百姓,在漫长的二三十年里,情绪是隐忍,克制,甚至到压抑的程度。

在电影中,解决方式交给了时间。

王小帅是这么说的:

当事情发生之后,漫长的二三十年过去了,你再回来面对这个事情,你还能怎么样呢?

所以“时间”在这个戏里是非常重要的。

这个过程,花了每个人大半生。

当初的年轻父母,已成如今的老头老太,只剩不多的余生。

《地久天长》:都这么多年过去了,儿子

再看片名《地久天长》。

它讲的不是爱情。

结合电影主题,片名取自片中一再响起的那首耳熟能详的歌:

《友谊地久天长》。

探讨的,是曾经那么好的几家人之间的友谊,在时间的流动中,是否真能做到地久天长。

王小帅这么解释道:

随着自己岁数的成长,总觉得一个人一生有好多的未知性。

你想着一直要很美好地走下去,爱人之间,朋友之间年轻时都说一辈子不分离,但是总有些事情慢慢走着走着就会变得不一样了。

《地久天长》:都这么多年过去了,儿子

这种地久天长,不仅是对外部的,还有对自己人的。

这就是刘耀军夫妇与离去的孩子间的关联。

儿子之死这心结,用这么多年时间,可以和解,却难以放下。

放不下的,交给时间来帮助演绎。

片中,就用这一段对这个时间冲刷进行了演绎:

多年后,老去的刘耀军夫妇到儿子坟前扫墓。

墓地应该还是儿子离去的那个年代的样子。

这一段,对白很少。

其中有一段是:

刘氏夫妇分坐在儿子坟前两边,王丽云拿起一瓶矿泉水要给刘耀军。

刘耀军没接,拿起旁边的一瓶白酒,对着瓶口喝着。

话依然不多。

只是,不知心里是否想着:

都已经这么多年过去了,儿子。

So Long。

再见。

《地久天长》:都这么多年过去了,儿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