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om apple to Apple

從蘋果到蘋果

城市空間是人們進行各種行爲活動的物質場所,也是承載社會文化與市民集體記憶的重要載體。其中,廣場、集市、車站、公園等與市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往往濃縮了更多的城市記憶,因此具備特別的保存與更新價值。考文特花園(Covent Garden)是倫敦最古老的集市之一,擁有300年曆史;在經歷近40年的持續更新之後,如今的考文特花園充滿現代都市的繁盛生機,又有傳統文明餘脈未息,其間遍佈各色復古商店,熙熙攘攘的遊客沉浸於倫敦質樸而又喧囂的市井氛圍中。

考文特花園的蘋果市場(左)與

蘋果店(右)互相輝映

歷史變遷

考文特花園最早是威斯敏斯特修道院的耕地和果園,1630年第四代伯德福公爵(Bedford)委託英國第一位文藝復興建築師恩格·瓊斯(Inigo Jones)在此設計建造了一座教堂(St. Paul Covent Garden)和三面帶帕拉迪奧式拱廊的精美建築(包括貴族住宅區、歌劇院),中心則爲大型廣場空地。這裏整體尺度宜人、寬敞優雅,是英國早期城市歷史上爲數不多經過精心設計的公共空間。經歷了數次大大小小的破壞後,如今的考文特花園是不同時期修復或重建的疊加結果,幸運的是,這裏仍大體保持着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形制和風格。

極具圍合感的中心廣場自建成起就開始聚集人氣,並逐漸演化爲市民集聚的露天市場。1830年,由建築師查爾斯·福勒(Charles Fowler)設計的一座覆蓋着玻璃穹頂的新古典主義市場——考文特花園市場(Covent Garden Market)取代露天市場正式建成開放,並保持原樣至今。此後,以市場爲中心,考文特花園地區經歷多次變遷,先後成爲富人區、紅燈區、勞工居住地、藝術家居住地、鮮花果蔬市場等。積澱下來的豐富歷史故事與繁榮的市民生活相結合,使考文特花園成爲倫敦重要的城市地標,被喻爲“倫敦這枚戒指上的寶石”。

空間改良

經過幾年的調研與多方走訪,1978年大倫敦議會考文特花園委員會(Covent Garden Committee)領銜制定了《考文特廣場區行動計劃》(Covent Garden Action Area Plan),整體更新策略爲將原有的鮮花果蔬批發市場搬遷至5公里以外的新市場(New Covent Garden Market),對中心市場、廣場及街區環境則進行步行化修復改造,原則是恢復原有的狀態,把失去的或者被損壞的部分都復原,以延續該區域三百多年的“集市記憶”。分別有以下改造:

中心市場改造。設計師將考文特花園市場的整體空間格局以及建築結構都完整保留下來,最大的改動爲打通原有的地下區域並挖出兩個相連的室內庭院,創造出明亮寬敞的兩層通高中庭空間,使之更加適宜容納公共活動。中庭周圍的空間被劃分爲蘋果市場(Apple Market)、東柱廊市場(East Colonnade Market)、銀禧市場(Jubilee Hall)三個主題不同的部分,供小本零售商經營咖啡、酒吧、手工藝品、古董、創意產品等小型特色商業。爲保護這些特色私人商鋪,政府拒絕了大型連鎖商場以及一般旅遊紀念品商店入駐,這一點突出了考文特花園的與衆不同。

步行系統設計。作爲英國最大的鮮花果蔬批發市場,考文特花園曾由於大量的物資運送和集散而飽受交通擁堵和污染物的困擾。原市場搬遷後,廣場和街區內禁止機動車輛穿行,室外空間被轉變爲更加方便人員聚集的步行化街區。這裏也因此成爲藝術者的表演場所及節慶事件的承載地點,吸引公衆在此行走、駐足、休憩、觀看、聆聽。

問題浮現

首輪更新改造並非一勞永逸。考文特花園信託基金會(Covent Garden Area Trust)兩次委託諮詢公司對該地區的公共區域環境質量進行“街道審計”(street audit)。結果表明:(1)由於缺乏整體的設計控制以及後期管理,雜亂無序、缺乏美感的商業招牌和遮陽篷逐漸充斥公共領域,不能與建築風格融合,造成街道界面混亂及缺乏吸引力;(2)考文特花園周邊是劇院聚集區和購物廣場,每天都有大量的遊客和市民在此逗留,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交通擁堵,原本適宜步行的舒適、愉悅的空間氛圍漸漸不復存在;(3)遊客的大量湧入及管理部門的職能缺失導致街區內垃圾管理混亂、公共設施濫用、噪音壓力增加等環境問題。基於此,諮詢公司提出多條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議並得到逐步實施,包括建築翻新、廣場整體視覺效果提升、街道照明、戶外設置專門座椅區域、規劃緊急車輛通道等。

綜合改革

2006年,Capco(Capital & Counties)物業公司收購了考文特花園市場及周邊街區的經營權,隨後對其進行新一輪的規劃。此次規劃以創造世界級的城市綜合用途區爲目標,致力於提高遊客體驗質量,並重新平衡各種用途,包括住宅、現代化工作場所以及升級的零售店和餐飲店。規劃提出三個層面的措施:

 (1)公共領域改進。設計新的步行路線,打開原本封閉的內院,提高公共系統的滲透性,同時有效緩解交通擁堵、增加臨街零售店鋪數量。

(2)歷史建築保護和翻新。修復一部分建築,並恢復原先的功能,另一部分則被改造爲高端住宅、酒店或精品商店。

(3)植入新高端綜合項目,與既有環境一體化連接。公司前後開發了臨近的Kings Court、Floral Court、Carriage Hall等項目,採用庭院空間將新舊建築組織起來,並通過通道、連續的半室外空間等方式與公共系統連通。

在上一輪更新中,政府爲保護小型特色商業而拒絕了大型連鎖店入駐。在Capco接手運營之後,大部分小成本私人小店都被能帶來更高租金收益的高端零售店和餐廳所取代。2010年全球最大的蘋果專賣店在此開業,這是考文特花園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里程碑,顯示了堅定改變零售組合、吸納高端商業的資產管理戰略。

考文特花園作爲倫敦歷史最悠久的城市空間遺產片區之一,兼具“綜合開發區”與“歷史保護區”的雙重身份,因此其更新的過程十分複雜。從政府主導的首輪更新中強調延續場所記憶、保護根植於場地的珍貴非物質文化遺產(歷史、社區氛圍、特色商品與技藝、民俗文化表達等),到被私有企業收購後逐步削弱歷史文脈傳承,轉型成爲集合購物、餐飲、居住、辦公的“國際化”“標準化”綜合用途區,這一轉變體現了城市空間遺產更新中普遍存在的潛在價值衝突。從城市文化維度來看,傳統張力與現代審美、地域性景觀與全球化潮流也往往互相沖撞、此消彼長。但從積極的角度看,多元力量可以通過相互間的積極作用轉變爲促進城市發展的內在動力,並通過綜合性的規劃策略,儘量達成城市開發與文化更新的動態平衡,最終創造出多元、包容的城市空間環境。

摘錄自:《規劃師雜誌社》從記憶延續到綜合再生——考文特花園更新記 于丹陽 楊震

來源:盈展集團

2018年,10月24-26日,大家期待已久的城市行走將全新升級爲“城智履行團”,第一站上海,三天兩晚,五大導師,九個精選案例,三十位身懷絕技的“履行家”一路同行切磋。想報名?拿出真功夫來!

履行項目預覽看點

萬科 上生·新所

看:地產商轉型城市運營商的正確姿勢

萬科在上海核心區域的首個城市更新項目,地處“上海第一花園馬路”盛名的新華路,改造成爲兼具辦公、生活方式、展陳和公共空間的混合功能園區。創新引入社會資本進行多方共建共享,包括政府、學術機構、社會組織、居民以及房地產企業,利用土地的混合發展模式,提高土地使用效能。

米域·這裏

看:城市更新的90後視角

由曾經上海長寧區東部唯一集電影、遊樂的大型文化娛樂場所——長寧電影院改造,突出“用行走來丈量未知“的設計理念,聚焦對設計、地段、以及服務體驗要求較高,以80、90後員工爲主的中小企業,專注爲新生代工作者帶來更美、更舒適、更便利、更智能的工作體驗。

 淮海627

看:黑石改造——小項目的大資本玩法

淮海中路核心商業區的改造,集小而美的聯合辦公+潮流商業綜合體,歷時8個月將項目徹底翻新和租戶定位,目前承租率達到100%,將辦公、零售業態與其生活方式的匹配將自然形成一個良性互動的生態圈。

 

創邑/愚園路改造

看:從微更新到真正的城市更新

創邑Space | 愚園位於愚園路546號,整個園區均被改造爲聯合辦公空間,在上海新一輪城市更新中,愚園路的更新已然成爲一種範例和模版——變“拆、改、留”爲“留、改、拆”,最大程度利用現有空間解決人民羣衆不斷提升的城市公共功能需求,喚醒沉睡許久的城市文脈。使公共市集不僅承載社區功能的公益配套,還將變身文創集結地,讓附近居民及遊客盡享生活便利和美學體驗。

錦和 越界·田林坊

看:什麼樣的二房東敢來玩園區改造?

錦和商業藉助越界創意產業園的優勢,形成合力,打造規劃+產品+景觀升級,集合多種辦公形式——花園式辦公、LOFT辦公,標準辦公,創客空間……以及品質商業配套,特色餐飲,休閒咖啡…經過十年的摸索,錦和商業累計服務商用物業已達24個,已投入運營和正在改造面積累積近65萬平方米。

We+酷窩上海復興廣場空間

看:怎樣纔是資產管理角度的聯合辦公

上海復興廣場空間由上海經典時尚地標原錢櫃KTV舊址改造,地處新天地核心區域,地理位置優越。空間總面積4400㎡,包含聯合辦公和商業空間兩部分,以打造辦公生態圈理念,將工作、社交與生活融爲一體。We+酷窩不做低效的社區連接,不做低附加值的服務,將資源往15%的團隊傾斜,投資孵化,並將管理輸出標準化。

上海總商會

看:如何實現歷史建築保護與更新的經濟利益

見證102年大上海時代變遷的上海總商會經過長達7年的維護終於對外開放,在總商會舊址的左側,是“上海總商會百年展”的展廳,這裏面詳盡的展示了總商會的百年曆史和修復歷程。如今的上海總商會大樓,和旁邊48層高的寶格麗大樓,共同組成上海寶格麗酒店,已修繕的議事廳後期打算作爲酒店宴會廳對外開放。上可直達三樓中餐廳、包廂,下可進入一樓酒窖。

德必外灘WE

看:建築創意設計與文化生態

德必外灘WE"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家證券交易所,經過世界建築大師的重新打磨改造後,兼顧中西設計元素,融匯超前的生態建築和現代創意設計理念——這一切都與海納百川的海派文化特質相得益彰。從地理空間的相近,到共同參與社羣活動,由空間到人,園區企業在德必打造的輕公司生態圈中,相互聯結共創,得以更好地發展與成長。

高和雲峯

看:投資城市更新如何實現資本閉環

掃二維碼進入申請

30名行者將從這裏誕生

諮詢電話同微信號18201309117

履行團另設遊學體驗派名額10名,僅參與兩日項目遊學及講解(不含課程、覆盤會及酒會),詳情可諮詢梨子姑娘,電話同微信號18201309117。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