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一起設計

ID:together-design

彭博歐洲新總部大樓

Bloomberg Headquarters office Building

Bloomberg 公司在倫敦的歐洲總部新大樓建造完工,在看完相關的報道和設計以後,一起君覺得:這很可能是世界上最具創新力的辦公大樓。

彭博歐洲總部大樓外觀鳥瞰

Bloomberg(博格)是全球領先的資訊公司,主要提供財經資訊,包括實時行情、金融市場數據、價格、交易信息等,簡單講就是一個「金融新聞社」。

設計這棟辦公大樓的,

是大名鼎鼎的 Foster + Partners。

諾莫·福斯特 Norman Foster

這次彭博歐洲總部大樓的設計,就是他本人親自操刀。從大樓外觀上就能看出高技派一貫的風格:精湛的工業技術與時代感 ▼

輾轉各國的石料青銅鱗片

我想你也注意到大樓立面的那一片片「魚鱗」 ▼

福斯特在設計的時候,與彭博公司的創始人就在討論大樓的外觀應該做成什麼樣子,用什麼材料最合適。

最終確定「石材」是他們真正想要的。因爲大樓的選址在整個倫敦的核心,旁邊就是英格蘭銀行和聖保羅大教堂。

福斯特認爲,在兩幢歷史悠久的建築旁,用石材和古銅色的金屬,能達到真正和諧共處的效果。而且石頭結構可以表達一種歷史感。

設計模型

別看這一片一片的東西只要拼裝就好,事實上這個外牆的製作過程艱辛到了令人驚歎的地步。

它的材質是石料,整個製作輾轉英國、意大利和日本。

然後與在中國北玻製造的玻璃一起,送到了德國進行立面的整體裝配和測試。

表面經過處理的青銅片鍍鑲在石材上,如此大費周章,各國跑來跑去爲了做立面部件,這個鱗片到底有什麼價值?

我們先來看看福斯特關於外牆立面的設計手稿 ▼

看得出來嗎?

這鱗片的設計,是爲了實現大樓的通風功能。

我們看見的鱗片是可以開關的,它會根據室內的溫度和溼度等因素,選擇打開或者閉合▼

首先,福斯特在英國唯一的採石場採集了 3000m³ 的石料。

這是英國一百多年來進行過最大的石材工程 ▼

切割採集

然後在工廠進行初次的加工,

把石材清洗、切割成若干大小的部分。

再用鋼筋與混凝土製作在建築外牆中的承重條 ▼

緊接着託運到大樓位置進行組裝 ▼

由於福斯特的設計在執行難度上很高,

因此鱗片的石頭切割選擇來到意大利進行。

設計上要求每塊石料的切割,

都得達到完美的程度。

意大利的這家公司用一種電纜切割方式,原本是被用來做工業鑽石的切割。現在用來把石材切割出複雜的曲面 ▼

接着再用高工業水準的電鋸進行其他部分的切割,並由工人初次手工打磨 ▼

然後再讓經驗豐富的專業工人進行更加細緻的加工與打磨。

這家意大利公司堅持匠人手工打磨,

是因爲他們堅信只有手工才能讓材料本身的精細程度達到最大化 ▼

這還沒完,因爲接下來他們來到了日本。

圖片中的 BRONZE,意思是「青銅、古銅色」。他們來到日本,爲的就是將金屬鱗片的表面,鍍上一層古銅色。

這家叫做 KIKUKAWA 的金屬建材公司,

在 50 年前開發出了一套叫做 Ryuka Ibushi 的精加工工藝。

而且這個工藝所使用的材料、製作過程作爲商業機密,被公司嚴格保護着,在外國記者拍攝的時候被果斷擋住鏡頭 ▼

我們能夠知道的只有,這種工藝對工人焊接和精整的能力要求非常嚴格。

但好在一些基礎的加工過程還是可以看到,例如反覆切割、打磨 ▼

接下來便是把製作好的青銅片鍍在鱗片上 ▼

在英國採集石料、然後在意大利進行切割、最後在日本鍍上青銅片,輾轉多國以後,這棟辦公大樓立面最有特色的「鱗片」終於完成 ▼

工整精確的形狀、如同鎏金一般的古銅色,讓外牆立面看上去既富有工藝美感,又有歷史韻味。

得益於這精心打造的外牆,彭博的新總部大樓與周圍充滿歷史氣息的建築相處得非常和諧 ▼

當然外牆也不是這麼簡單就能完成的,還要進行組裝與測試。

已經成型的鱗片連帶着玻璃,來到了德國進行裝配和檢驗 ,德國的工業嚴謹程度聞名世界,因此這種裝配和檢驗的活兒交給德國人肯定不會出錯

他們對玻璃做了耐衝擊力的測試 ▼

甚至還對結構整體搞了風洞測試 ▼

經過這一系列艱辛的工作,保證了這棟大樓外牆立面的堅固。

結束包括外牆部件的製作、拼裝、測試,終於大樓開始動工,歷經 7 年完工,在2017年的 10 月 24 日終於正式投入使用。

可能是世界上最環保節能的辦公大樓

前面說過福斯特是一個高度關注地球未來的建築設計師,這句話完全沒錯。這棟樓整體設計的思路,就是非常環保、節能的。

比起同規模的辦公樓,

彭博能節約 35% 的能源以及 73% 的水資源。怎麼辦到的?

上面說了那麼久的「鱗片外牆」,承載着這棟大樓非常核心的功能,因爲它就是整棟大樓最關鍵的通風設備▼

通過鱗片的打開與閉合,實現了調節室內溫度、溼度以及空氣質量的功能。

你看這張圖就能理解 ▼

爲了保證效果,他們還做了一個模型,用水流來模擬氣流,以保證這項計劃的有效性 ▼

這種做法非常高明。

因爲用「自然風」來進行室內的通風和溫度調節 ,可以省去室內通風的設備。

既節省能源,

也避免了普通機械設備運作時產生的污染。

除了用外牆來進行自然通風,在室內用電的環節上,也有非常亮眼的設計。

例如,幾乎每層樓的天花板頂燈都是 LED 燈,而且面積超級大 ▼

仔細近看,你會以爲這一大片 LED 燈是粒粒可數的,每顆燈都是接通電源的光源 ▼

但其實不是。

實際上它的設計是由一個頂燈,通過這大片特別的天花板進行光的折射,更高效的利用了光,同時節省了更多的電 ▼

這就是福斯特他設計的另一個高明之處,你以爲把燈泡換成 LED 就很省電,但你並不知道還可以這樣利用光源,省得更多!

大樓總共用了 50 萬個 LED 燈,但比使用傳統光源節省了 40% 的能源。

而且這個天花板另有玄機。

它實際上是一種衝壓金屬板,打磨過的鋁板形成花瓣的樣子,組合起來成爲天花板。

所以同時還有光反射、製冷、吸聲等多種作用,屬於用不同元素整合成的一套節能系統 ▼

節省能源是不夠的,還得省水。

這棟大樓收集屋頂上的雨水,經過管道流入淨水設備,然後處理成可以使用的水。

應用這套方案,這棟樓可以節省 70% 的飲用水,並且提高 75% 的用水效率 ▼

絕無僅有的通風方法、別出心裁的 LED 燈以及成熟的淨水設備,讓彭博歐洲總部大樓成爲了可持續發展的建築範例。

這棟樓甚至獲得了 BREEAM(英國建築研究院環境評估方法)的“傑出評級”,這是迄今爲止建築評分最高的辦公建築項目。

注重團隊協作的辦公環境

既然辦公樓在節能環保的方面做得這麼盡善盡美,那整棟樓最重要的辦公職能,又如何呢?

彭博是非常注重團隊協作的公司。因爲創始人認爲團隊協作意味着靈感更容易被激發、工作更有效率

所以他們設計了一個環形辦公桌 ▼

這個辦公單元有 6 個公位,得益於圓環特別設定的角度,既保證了隱私,也保證了一個小團隊隨時可以交流。

現代人辦公時間長,人容易久坐不起,這對健康有一定損害,所以這個桌子還有個非常人性化的設計:電動升降。

從坐姿換乘站姿也能繼續辦公,

同時對身體危害爲降低不少 ▼

也有這種更適合與客戶交談、做諮詢的辦公桌 ▼

簡而言之,

大樓的辦公氛圍用兩個詞總結:開放、人性化。

開放的環境可以促進靈感,也能促進人們合作、創新,這在一個資訊公司非常重要。

開放的氛圍在辦公樓內部處處可見,例如一進正門就能看到的這個接待處 ▼

類似連續平滑的環狀頂板,把整個空間包裹起來,人們可以在這裏聊天、說說話。

人與人之間的連接,尤其凸顯這點的,還有整棟辦公樓的核心部分:螺旋坡道

這個坡道作爲核心,

實際上是把每一個員工和公司都連接起來。

人與人之間的間隔也藉着這個和緩的坡道,

一點點的聯繫在了一起 ▼

因此在這個坡道上交談是很常見的 ▼

一個高品位的藝術辦公樓

一般的辦公樓很容易給人死氣沉沉的感覺,但在福斯特的設計之下,彭博公司的這個歐洲總部,放上了許多藝術品,增添了相當多文藝氣息。

例如這個在大門口的雕塑作品《遺忘的小溪》,在美觀之餘也體現出了一種對環境的關懷 ▼

雕塑作者:Cristina Iglesias

或者下面這個餐廳的背景牆,來自一個畫家 ▼

作品名:Sortario 作者:Arturo Herrera

環狀禮堂的牆上也有藝術作品 ▼

藝術品創作者:Pae White

以及更多藝術作品 ▼

frozen sky by ben langlands and nikki bell

city drawing #1 by david tremlett

lexicon by michael craig-martin

another view from nowhere by isabel nolan

最後,來看看一段視頻,

更直觀地感受這棟大樓的設計力量吧!

請連接 WIFI 後點擊觀看 ▼

視頻時長 03:38

福斯特從建築的耐用性、實用性和舒適性出發,採用了科學的設計、施工運營維護等手段,儘可能降低建築本身和人居活動對環境的負面影響。

驚爲天人的外牆,辦公樓內部的節能環保性、開放的辦公環境,具有人文價值的藝術品。這些無不說明彭博公司在倫敦的歐洲總部大樓,是一個優秀的建築設計作品。

2018年,10月24-26日,大家期待已久的城市行走將全新升級爲“城智履行團”,第一站上海,三天兩晚,五大導師,九個精選案例,三十位身懷絕技的“履行家”一路同行切磋。想報名?拿出真功夫來!

履行項目預覽看點

萬科 上生·新所

看:地產商轉型城市運營商的正確姿勢

萬科在上海核心區域的首個城市更新項目,地處“上海第一花園馬路”盛名的新華路,改造成爲兼具辦公、生活方式、展陳和公共空間的混合功能園區。創新引入社會資本進行多方共建共享,包括政府、學術機構、社會組織、居民以及房地產企業,利用土地的混合發展模式,提高土地使用效能。

米域·這裏

看:城市更新的90後視角

由曾經上海長寧區東部唯一集電影、遊樂的大型文化娛樂場所——長寧電影院改造,突出“用行走來丈量未知“的設計理念,聚焦對設計、地段、以及服務體驗要求較高,以80、90後員工爲主的中小企業,專注爲新生代工作者帶來更美、更舒適、更便利、更智能的工作體驗。

 淮海627

看:黑石改造——小項目的大資本玩法

淮海中路核心商業區的改造,集小而美的聯合辦公+潮流商業綜合體,歷時8個月將項目徹底翻新和租戶定位,目前承租率達到100%,將辦公、零售業態與其生活方式的匹配將自然形成一個良性互動的生態圈。

 

創邑/愚園路改造

看:從微更新到真正的城市更新

創邑Space | 愚園位於愚園路546號,整個園區均被改造爲聯合辦公空間,在上海新一輪城市更新中,愚園路的更新已然成爲一種範例和模版——變“拆、改、留”爲“留、改、拆”,最大程度利用現有空間解決人民羣衆不斷提升的城市公共功能需求,喚醒沉睡許久的城市文脈。使公共市集不僅承載社區功能的公益配套,還將變身文創集結地,讓附近居民及遊客盡享生活便利和美學體驗。

錦和 越界·田林坊

看:什麼樣的二房東敢來玩園區改造?

錦和商業藉助越界創意產業園的優勢,形成合力,打造規劃+產品+景觀升級,集合多種辦公形式——花園式辦公、LOFT辦公,標準辦公,創客空間……以及品質商業配套,特色餐飲,休閒咖啡…經過十年的摸索,錦和商業累計服務商用物業已達24個,已投入運營和正在改造面積累積近65萬平方米。

We+酷窩上海復興廣場空間

看:怎樣纔是資產管理角度的聯合辦公

上海復興廣場空間由上海經典時尚地標原錢櫃KTV舊址改造,地處新天地核心區域,地理位置優越。空間總面積4400㎡,包含聯合辦公和商業空間兩部分,以打造辦公生態圈理念,將工作、社交與生活融爲一體。We+酷窩不做低效的社區連接,不做低附加值的服務,將資源往15%的團隊傾斜,投資孵化,並將管理輸出標準化。

上海總商會

看:如何實現歷史建築保護與更新的經濟利益

見證102年大上海時代變遷的上海總商會經過長達7年的維護終於對外開放,在總商會舊址的左側,是“上海總商會百年展”的展廳,這裏面詳盡的展示了總商會的百年曆史和修復歷程。如今的上海總商會大樓,和旁邊48層高的寶格麗大樓,共同組成上海寶格麗酒店,已修繕的議事廳後期打算作爲酒店宴會廳對外開放。上可直達三樓中餐廳、包廂,下可進入一樓酒窖。

德必外灘WE

看:建築創意設計與文化生態

德必外灘WE"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家證券交易所,經過世界建築大師的重新打磨改造後,兼顧中西設計元素,融匯超前的生態建築和現代創意設計理念——這一切都與海納百川的海派文化特質相得益彰。從地理空間的相近,到共同參與社羣活動,由空間到人,園區企業在德必打造的輕公司生態圈中,相互聯結共創,得以更好地發展與成長。

高和雲峯

看:投資城市更新如何實現資本閉環

掃二維碼進入申請

30名行者將從這裏誕生

諮詢電話同微信號18201309117

履行團另設遊學體驗派名額10名,僅參與兩日項目遊學及講解(不含課程、覆盤會及酒會),詳情可諮詢梨子姑娘,電話同微信號18201309117。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