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的扁担》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几十年来,一直被人们传颂着,教育和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人,多次出现在课本上作为学生们学习革命精神的典范。众多人注意到了书中的主人公朱德元帅却比较少关心写这篇文章的作者,作者本身也是我国开国上将之一——朱良才将军。朱良才上将(1900-1989),湖南汝城人,一生南征北战,毕生从事思想政治工作。早年保卫过黄洋界,围剿过张辉瓒,曾断臂沙场;晚年作为开国上将,第一个要求退出领导岗位,还撰写过《一根灯芯》、《朱德的扁担》等传世佳作,可谓能文能武,被毛泽东誉为“军之良才”。

朱良才将军出身于富裕家庭,读过中学教过书,但是却具有革命精神。1928年,朱良才参加了湘南起义,随部队上了井冈山,后历任红四军军部秘书、连政委、支队政委、师政委。在战场上,朱良才身先士卒,冲锋在前,曾多次负伤,被誉为“九死一生未下鞍”的沙场猛将。1937年初,红军西路军打通与苏联联系的作战失败,党中央、中央军委成立了刘伯承任司令员、张浩任政委的援西军。在甘肃镇原,援西军某团部走进来一个步履艰难的“老头”,他竟是已经担任西路军红三十军政治部副主任的朱良才。原来,西路军经过长期血战,在倪家营子被敌人重兵包围,红军将士又苦战40余天,但寡不敌众。朱良才在祁连山中与敌周旋,最后剩下孤影一人,凭着坚定的信念,朱良才化装东进,摸爬滚打一直走了36天,在耗尽最后的精力之际,终于找到了队伍。

后来,由宋任穷提议并经援西军党委批准,朱良才被任命为援西军政治部组织部长。对于归来的西路军人员,援西军政治部迅速进行审查甄别,除了个别确有叛变行为者外,一律予以信任,及时恢复党的生活,重新分配工作。“由于良才同志作风正派,又对西路军各方面情况比较了解,使上述工作进行得很顺利,大批西路军归来的同志很快走上新的战斗岗位。”(宋任穷语)回到延安,毛泽东作出了这样的评价:“军事上过硬,政治上合格”,是“军之良才”。

1955年授衔是由于朱良才对于国家和军队的贡献被授予上将军衔,并且先后担任华北军区政治部主任、副政委,北京军区政委等职。在战争年代,朱良才曾多次负伤,有两次伤未愈就出院了,加上长期忘我地工作,积劳成疾,身体十分虚弱。他在担任北京军区第一政委期间,常常头痛,痛得厉害了,就吃两片止痛药。为了不影响军队建设工作,1958年,他向军委提出退出领导岗位。这在当时许多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因为将军年仅五十八岁,又在中国最大的战略区政委的高位上,可谓位高权重,离职就意味着失去权力和特权,许多老战友劝朱将军挂职休息,朱将军不愿尸位素餐,毅然决定完全退休,让位于其他人。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