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含义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指马克思主义对于新闻现象和新闻传播活动的总的看法。其核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新闻事业的工作性质、工作原则和工作规律的一系列基本观点。

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必须重点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①要坚持新闻宣传工作的党性原则,这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根本原则。

②要坚持把正确舆论导向放在首位,这是新闻宣传最重要的责任。

③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的方针,这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基本方针。

④要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原则,这是新闻改造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新闻工作中的具体体现。

⑤要坚持政治家办报,这是实现党对新闻工作领导的重要保证。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形成与发展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形成是一个与时俱进,不断充实、完善和创新、发展的过程。马克思和恩格斯作为创立者和奠基者提出并深刻阐述了一系列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一百多年来其间经历了以列宁为代表的俄国布尔什维克党人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不断继承、创新和发展的长期过程,逐步形成了科学、系统的理论体系。

新闻战线“三项学习教育”活动的内涵要求

新闻战线“三项学习教育活动”的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职业精神职业道德。要求:深入开展“三项学习教育活动”是中央从新闻战线的实际出发作出的重要决策,是新闻战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任务,是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引领社会思潮的需要,是加强新闻宣传队伍建设的需要。深入开展“三项学习教育活动”要求新闻战线必须深刻领会“三项学习教育”活动的新内涵,把“三项学习教育”活动作为一项长期任务,把加强队伍建设作为“三项学习教育”活动的核心,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统领新闻实践,大力弘扬职业精神,恪守职业道德,崇尚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坚持科学发展观,不断改革创新,增强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拿出有力措施,切实解决新闻界存在的“害群之马”和行业不正之风,特别是有偿新闻、虚假报道、低俗之风和不良广告等四大公害,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高素质新闻队伍。

中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基本方针

①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的方针。②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

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

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准确及时地反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实事求是地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主流,让人民群众用创造新生活的业绩教育自己,形成鼓舞人民前进的巨大精神力量,是新闻报道工作应该遵循的重要方针。

(1)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面对亿万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面对发展中的社会主义事业,报道的着眼点自然应当放在主流方面、主导方面。

(2) 正确对待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也是以正面宣传为主方针的理论基石。

(3) 正面宣传为主,就是要着力宣传能鼓舞和推动人们奋发向前的各种光辉业绩,用伟大的成就和业绩去鼓舞和启迪人们,使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共产党领导的必要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进一步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和社会进步努力奋斗。

(4) 坚持正面宣传为主,还要注意处理好与批评报道的关系,新闻报道要勇于开展严肃认真的批评,批评揭露消极的、落后的、丑恶的东西,改进工作,解决问题。

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

党性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根本原则,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核心和精髓是党性原则。新闻工作要坚持党性原则,就是要在思想上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组织上实行民主集中制。

党性原则的含义与基本要求

党性原则是一定政党的政治主张、思想意识和组织原则在新闻活动中的体现。坚持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①必须全面、准确、生动地宣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密联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际,紧密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实际,解决思想和理论问题。

②必须全面、准确、生动地宣传党的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使之变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新闻工作者必须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不允许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的公开报道中发表同党的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相反的言论。

③必须坚持党的领导,遵守党的组织原则和宣传纪律。

④必须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党性与人民利益的一致性。

⑤必须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新闻自由与资本主义新闻自由的本质区别,防止滥用新闻传播自由权利的现象。

坚持党对新闻工作的领导

坚持党对新闻事业的领导,是无产阶级新闻工作的基本原则。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所有的新闻事业都必须接受党的领导。坚持党对新闻工作的领导,必须坚持民主与集中的统一,内部自由发表意见和公开报道遵守宣传纪律的统一。

党对新闻事业的领导,主要是思想上、政治上的领导,是对宣传党的思想观点、方针政策的领导。改善党对新闻事业领导的一个重点在于,按照新闻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在实行政治思想领导的同时,要鼓励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政治同党中央保持一致的前提下,新闻工作者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新闻工作要做到既有严格的组织性、纪律性,又要有高度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新闻实践中做到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的统一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党性和人民的利益是完全一致的,在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全部工作中,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应当是完全统一的。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是党得以生存的基础和力量的源泉。党通过新闻事业同群众保持经常的、密切的联系,由于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是人民的事业,通过专业新闻工作者和非专业新闻工作者的活动,能把人民的呼声、愿望、批评及时反映出来,并通过公开的或内部的报道形式传达给党的领导机关。这种生动活泼的联系,使党能够通过新闻事业和群众交谈,使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不但在理论上而且在实践中成为党的耳目喉舌和人民的耳目喉舌。

历史经验证明,只有坚持党的正确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路线和思想路线,发扬党内民主和社会主义民主,才能保持和加强党和人民群众的联系,才能有效发挥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纽带作用,做到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的统一。

舆论导向的含义:舆论导向指的是新闻宣传中占主导地位的舆论导向。

能否正确把握舆论导向是检验新闻工作党性的重要标尺。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同时做好错误舆论的转化工作。

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是实施社会控制的一种重要手段。

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基本要求: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是党和人民的喉舌,肩负着宣传、教育、鼓舞、引导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光荣而艰巨的使命。正确把握舆论导向,是坚持新闻宣传工作党性原则的要求。

①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根本的是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自觉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认真宣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把人民群众的思想统一到中央的精神和工作部署上来,积极推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②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首要的是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新闻工作者要不断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在事关政治方向、政治原则的问题上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做到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大事面前不糊涂,关键时刻不动摇。

③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新闻宣传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来都是为党和国家发展服务的。

④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必须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在思想空前活跃,社会价值呈现多样化趋势,影响群众思想的因素和渠道越来越复杂多样,社会舆论存在不同声音甚至杂音噪音的情况下,新闻工作要积极主动地用正确的思想舆论去反对和克服错误的思想舆论,保持正确思想舆论的主导地位,巩固和发展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

⑤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必须贯彻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还要善于和敢于回答广大群众面临的焦点、热点、敏感问题。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必须把好关、把好度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必须把好关、把好度,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内容,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政治观念、责任要求,反映了马克思主义认识事物、处理矛盾的科学方法。把好关,就是要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从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出发,正确判断哪些应该报道,哪些不应该报道,哪些应该多报祥报,哪些应该少报简报,从而正确地引导社会舆论。把好度,就是要把握分寸、力度,把握报道的时机。要审时度势,了解大局服从大局服务大局,要因时因人因地因事制宜。既要在政治上政策上把好关把好度,又要在热点引导舆论监督等问题上把好关把好度。

舆论监督的实质----人民的监督。

舆论监督的社会功能

论监督的最大功能在于监视社会环境,推动社会发展。舆论监督对社会发展具有“晴雨表”和“候风仪”的检测作用。

论监督能具有社会调节功能。舆论监督可以对社会心态、社会意见进行调节、疏导和重新整合,充当社会的“传声筒”和“排气阀”。传达呼声,宣泄积郁,满足愿望,从而使整个社会在心态上维持在一个理想的安全值上。

③舆论监督具有社会控制功能。舆论监督以舆论、宣传、教育的手法去影响和引导公众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防止和制止社会越轨行为。

④舆论监督具有社会制衡功能

⑤舆论监督是一种动态平衡的社会监督。

舆论监督要坚持建设性监督、科学监督、依法监督的原则

开展舆论监督要重视建设性监督。舆论监督要善于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把舆论监督的力度与社会、人民群众的承受程度结合起来。开展舆论监督要注意监督的科学性。在监督过程中把握好“适时、适量、适宜”的度,注意平衡,掌握尺寸。舆论监督要对社会现实和社会发展的主流与本质有正确的判断,在科学调查的基础上,对事物的整体进行全面认识,使舆论监督达到正确的平衡。舆论监督要遵纪守法。舆论监督的运作必须严格限定在法律、制度、政策以及社会道德规范允许的范围内。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舆论监督要遵纪守法,严格执行宣传纪律,按照相关法律、政策和规定办事。

把握大局,提高舆论监督水平

加强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关于舆论监督思想的学习,是我们搞好新闻舆论监督工作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证。

①要划清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舆论监督同新闻媒体是“第四权力”等资产阶级新闻理论的界限。

②舆论监督必须坚持党性原则。

③要有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从有利于安定团结和社会稳定出发,促进问题的解决。

④舆论监督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抓住本质、打中要害。

⑤舆论监督既然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就要在党委领导下有序进行。

“政治家办报”的提出与发展:坚持政治家办报办台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党性原则的要求,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性质决定的,是实现党对新闻事业领导的重要保证。坚持政治家办报办台,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一贯主张。

1957年6月,毛泽东首次明确提出要“政治家办报”。其核心思想是,办报的人特别是新闻单位的领导者要有政治家的胸襟和见识,要能够从政治上总揽全局,抓住事情的要害,使新闻宣传紧密配合国内外的政治形势,为全党和全国工作的大局服务。

“政治家办报”的基本要求:

坚持政治家办报办台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性质的要求;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党性原则的要求;是社会主义新闻工作者基本素质的要求。

要做到政治家办报办台,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①讲政治、讲党性、提高政治素养。②保持清醒头脑,冷静处理问题。

③突出宣传重点,把握政治方向。④增强全局观念,加强宏观意思。

⑤讲究宣传艺术,提高引导水平。

在新形势下坚持政治家办报办台

新闻工作者特别是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

①新闻工作者要打好理论路线根底;②要打好政策法律纪律根底;

打好群众观点根底;④要打好知识根底;⑤要打好新闻业务根底。

新闻定义的内涵: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明确简洁地概括了新闻的特点。首先,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新闻的内容和形式都离不开事实。从内容上来说,新闻必须是以事实为根据的真实信息。二,新闻必须具有新意。构成新闻的事实,要能够满足人们未知、欲知、应知的需要。第三新闻并非事实本身,而是对事实的报道,是新闻报道者对客观事实的一种反应。第四,新闻必须是公开传播的事实,只有采用新闻手段,通过新闻渠道传播的事实,才能成为新闻。如果报道在小范围或内部传播就不能构成新闻。第五,报道及时。新闻必须注重实效,失去实效,新闻就会成为旧闻。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新闻真实的具体要求与本质要求:

新闻真实的基本含义就是新闻报道的事实必须同客观事实相符。

新闻真实的具体要求是:新闻来源必须真实可靠;报道内容必须准确无误,包括新闻事实发生的时间、地点、有关的人物、事件的过程、原因、结果以及新闻中所用的背景材料必须完全真实,包括描写细节都必须确有其事,实实在在,完全符合实际情况,不得加以主观想象、拔高、夸张或隐瞒。

由于客观事物的复杂性,要做到新闻真实,除了以上具体要求外,还有更高层次的要求,即揭示事实的本质。新闻真实的本质要求(更高要求):本质真实。新闻事业要全面、完整、深刻、精彩地反映客观世界的真相,不仅要做到具体事实的真实,而且要从事实的相互联系以及事实的总和中把握事实,努力做到整体真实;不仅要反映事物的外部状况,而且要反映事物的内在品质和规律;不仅要反映事物的个别现象,而且要反映事物和现象的内在联系。要避免因为报道肤浅、片面而导致公众对事物的判断产生偏差或错误。

实事求是是新闻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坚持准确、公正、全面、客观的报道原则

维护新闻真实性,是新闻工作者的崇高责任和义务。新闻报道坚持准确、公正、全面、客观,就是要用事实说话,通过事实的力量说服人、引导人;不仅要坚持事实准确无误,还要从事实的联系、事实的总和中把握事实,全面反映事实的全貌和社会生活的全貌;同时,还要深刻地反映事实,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它所反映的时代本质与历史规律。

新闻具有客观性。首先新闻报道的内容必须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任何企图用虚构、杜撰或者背离事实本身的基本逻辑的报道来表现倾向性,不仅无法说服人,其生命力也必然是短暂的。第二,对事实的选择一定要符合新闻传播的基本规律,既不能为了表现倾向性的需要,把一件有利于自己的、微不足道的小事当做重大新闻来报道,也不能故意回避不利于自己的重大事件。因此,新闻报道只能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表现自己的倾向性。

客观报道并非无倾向性。新闻报道客观、公正,不是没有立场,而是不能从个人和小团体利益出发,在大是大非面前,要明辨是非,站稳立场,不断增强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客观、公正、有立场,是同准确、鲜明、生动紧密结合的。中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必须在准确报道的同时,旗帜鲜明地宣传党的主张,反映人民呼声,通过生动的报道形式取得更好的传播效果。

当前新闻真实性方面存在的问题:新闻失实是指新闻报道脱离和违背客观事实,未能反映事实真相的现象。新闻失实是导致新闻侵权、新闻犯罪的重要原因,严重损害媒体公信力。新闻失实可能制造社会矛盾,破坏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良性发展。

新闻失实的表现有两种:一事非故意性失实,没有主观故意,原始材料失实。二是故意性失实,主观失实。如,无中生有,凭空捏造;道听途说,以讹传讹;要件残缺,隐瞒事实;偷梁换柱,移花接木;歪曲事实,危言耸听;添枝加叶,层层拔高;不懂装懂,因果不符等。

以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指导新闻工作:

新闻报道必须以事实为依据

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客观的物质存在决定主观的思想意识。这一基本观点体现在新闻中,就是要求新闻报道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把客观事实作为新闻的本源,真正做到依据现实生活,依据物质存在,依据客观事实来反映和报道新闻。新闻工作者必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搞好调查研究。有事实才能写新闻,没有事实就不能写新闻;有什么样的事实写什么样的新闻,按事物的本来面目进行描述;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实才能成为新闻报道的对象,尚未变为现实的猜测和设想不能成为新闻报道的对象。新闻的本源是事实,事实是产生新闻的根源,是构成新闻的根本因素。有了事实的发生和变动才有新闻。新闻是通过真实地报道事实来完成自己使命的。

与事实相比,新闻是派生的。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新闻工作者必须对事实采取老老实实的态度,尊重客观事实,事实怎么样,新闻报道就应该怎么样。如果在思想认识上颠倒了事实与新闻的关系,就会导致新闻报道的主观主义倾向,为歪曲事实、制造假新闻提供依据。

全面把握和正确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和主流

新闻报道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遵循新闻反映社会生活的运动规律,在把握具体事实真实的前提下,从事实的相互联系以及事实的总和中把握事实的整体真实;在反映事物外部状况的同时,反映事物的内在本质;在了解事物个别现象的过程中,深入了解事物现象的内在联系。要经过认真的分析、综合、比较、鉴别,在弄清楚事物的各个方面之后再作出判断。新闻工作者要做到全面真实地反映生活,就要从整体上、大局上看问题。正确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和主流。

发扬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求真务实、实事求是的作风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有责任向党和人民及时报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成就、新经验和新问题,及时传递世界上有关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要信息,在对客观实际情况有切实了解的基础上,新闻工作者才能提出真知灼见,才能提出正确的、有助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见和建议。

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认真细致地开展调查研究,是新闻工作者的一项基本功,是衡量其工作态度、成绩优劣的重要标准。坚持调查研究,有助于提高新闻工作者对社会多样性和复杂性的认识,增长对社会的全面了解,有助于提高调查研究的水平,培养求真务实、实事求是的良好工作作风。

新闻价值的含义

新闻价值指事实所包含的足以构成新闻的种种特殊素质的总和,是新闻工作者用以衡量客观事实能否构成新闻的标准。

新闻价值的要素

1、时新性—(时间近、内容新)指事实在时间上是新近发生的,内容上是所未知的新鲜事。

2、重要性—指事实所具有的为多数人所关心的社会意义。重要性的判断标准:与大众利害关系的密切程度;受到这一事件影响的人数;关心这一事件的人数;对社会造成影响的程度。

3、显著性—指新闻事实的某些要素具有显赫著名、知名度高、能见度高的特征,因而也就格外引起人们的关注。

4、接近性—指事实因在地理上或心理上与新闻接受者十分接近,能够自然地引起受众的普遍关注。

5、趣味性—指事实因富有新奇性或戏剧性而对受众具有特别的吸引力。

新闻价值的客观性与综合性

新闻价值的客观性指构成新闻的各种特殊素质,它寓于事实本身,是客观的,不以传播者的主观需要而增减。事实能否成为新闻并产生社会影响,是由受众而不是由传播者的主观意志所决定的。

新闻价值是一种预测,新闻价值要通过传播才能得以证实,衡量新闻价值的客观标准,是受众对新闻的选择和实践对新闻的经验。对于传播者来说,认识到新闻价值的客观性,是使新闻传播取得效果和使自己赢得受众信任的重要条件之一。

新闻价值的综合性指新闻价值作为一种社会观念,受众在选择和判断事实时所反映出来的需求欲望、价值观念、社会心理等,总是受到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制约。具体判断新闻价值,不仅包括信息价值,而且包括宣传舆论价值、文化教育价值,它是一个综合的标准。

新闻价值取向

人们对事实的新闻价值的评价尺度与标准。新闻价值作为一种社会观念,总是受到一定社会的经济条件和政治因素制约。新闻价值既有反映新闻传播一般规律的共同标准,又有反映不同国家的经济、政治和道德思想的具体标准。在判断和衡量新闻价值的过程中,持有不同阶级立场、主治制度、学术观点、经济利益、道德观念、文化素养、主好的新闻工作者和新闻机构,会表现出是非、褒贬、爱憎等不同的取向。处于不同新闻传播体系的新闻工作者,受到新闻传播体系的性质、构成、变化过程的制约,所持的新闻价值取向是有差别的。同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差异也为新闻价值取向的不同提供了宏观而深刻的内在依据。媒体定位不同,新闻价值观不同;传播环境不同,新闻价值观不同。

“三贴近”原则的含义和基本要求

“三贴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要求:要树立实践的观点,从实际出发解决问题;要把工作视点对准生活;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把镜头对准基层。

贴近实际,就是新闻工作要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适应现阶段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实际状况和要求,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现实,真实反映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更好地为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服务,为大局服务。

贴近生活,就是新闻工作者要深入到火热的现实生活中去,深入到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活和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去,反映客观现实,把握社会主流,解决具体矛盾,更好的融入生活、服务生活、引导生活。

贴近群众,就是新闻工作要深深扎根于群众之中,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盼,充分体现群众意愿,满足群众需求,把握群众脉搏,说群众想说的话,讲群众能懂的话,为群众提供想看爱看、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产品,更好地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按照“三贴近”原则加强和改进新闻宣传工作

①坚持“三贴近”原则,是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和改进新闻工作的重要突破口,是加强和改进新闻工作的主要着力点,是提高引导水平和宣传艺术的可靠途径,是新闻工作必须长期坚持的工作原则。

②坚持“三贴近”原则,提高引导水平,要注意在内容上创新,改进宣传报道。为此,我们必须做到:A.要对长期以来积淀而成的落伍的新闻观念、新闻报道方式和新闻活动模式,进行突破和改革;B.要以是否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作为衡量我们舆论引导水平的根本标准;C调动包括内容、表述、标题、评论、按语、图标、摄影、漫画等“新闻全要素”,以生动活泼的方式报道新闻;D.要以新科技革命的手段,提升新闻宣传的力度、强度和高度,促进新闻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③坚持“三贴近”原则,提高引导水平,要注意在方法上创新。新闻工作要通过反映群众呼声,满足群众的日常需求,排解群众的现实困难,为群众讲话来实现。新闻工作要把党的主张变为广大受众能够接受、愿意接受的观念,就必须按照新闻规律办事,运用各种生动活泼的新闻手段,在强化与群众利益的相关性和提高受众阅听的兴趣性等方面下功夫,把党的意志转变为群众的语言、新闻的语言,使之入耳入脑。

④坚持“三贴近”原则,提高引导水平,要注意在体制上的创新。要积极探索建立新形势下保证正确导向、附有经营活力的微观运行机制,完善新闻宣传宏观管理体制,及安全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工作的快速反应和应急协调机制。要立足长远、瞄准目标,有计划、按步骤地推进新闻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

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一贯主张。

(1)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是由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基本性质、指导方针、根本任务所决定的。

(2)提高经济效益,是新闻媒体自身发展和壮大的客观需要,因此新闻媒体要遵循新闻工作内在规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重视经济规律的作用,逐步改善和加强媒体的经营工作。

(3)坚持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要科学对待和正确处理“两个效益”的矛盾。当两者发生矛盾的时候,要坚定不移地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经济效益服从社会效益。

(4)要树立科学发展观,推动新闻事业不断前进,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是我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文艺的基本方针。二者从根本上是一致的。

“二为方向”: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1980年7月26日,《人民日报》发表《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社论,正式提出了“二为”方向这一文艺工作根本方向。

“双百方针”:百家齐放,百家争鸣。“双百”方针是繁荣文化事业的基本方针,文艺创作上允许不同风格、不同流派、不同题材、不同手法的作品同时存在,自由发展,在学术理论上提倡不同学派、不同观点相互争鸣,自由讨论。

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

(1)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是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的内在要求。

(2)在当前,弘扬主旋律就是要在文艺创作中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发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和精神,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和精神,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大力倡导一切用真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在弘扬主旋律的同时,要提倡多样化。社会生活丰富多彩,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日趋多样,文艺工作者的思想修养、审美追求、艺术风格也各不相同。这说明,文艺多样化是由社会和文艺自身规律决定的。

(3)主旋律和多样化是辩证的、有机的统一。主旋律是时代精神、社会正气和民族品格的集中体现。主旋律必须通过多样化的题材形式手法风格去表现,它本身是丰富多彩不断创新的。多样化不能与主旋律背道而驰,而是要与主旋律相呼应相和谐,多样化应当健康向上,不能宣扬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落后的东西。要多样化地唱响主旋律,多种题材主题样式风格的相互促进,文艺园地才能百花盛开。弘扬主旋律要寓教于乐,提倡多样化不能降格以求。

(4)主旋律并不是指某种题材,而是指作为我们时代社会发展主潮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弘扬主旋律,要注意防止和克服片面狭隘地理解主旋律的倾向。那种认为只有描写革命历史事件、英雄模范人物的题材才是主旋律的思想和做法,是对主旋律的严重误解。

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三性统一

1把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统一起来,是一个艺术作品的基本要求。2“三性”统一,第一位的是思想性。文艺作品的艺术性和观赏性是为思想性服务的。思想性是艺术性、观赏性的灵魂。3艺术性、观赏性同样重要。如果没有艺术性和观赏性,作品的思想性就难以发挥作用,思想性就难以体现,也难以产生影响。4只讲思想性,不讲艺术性、观赏性,作品会让人看不下去;只强调艺术性,不讲究观赏性,作品会让人看不明白。5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是相统一的,密不可分的。只有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作品才是完整的,才能成为精品,才有生命力、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

对外宣传工作的基本原则:

对外宣传工作,政策性和政治性都很强,要把握五点:

1、要旗帜鲜明地维护国家利益、民族尊严和祖国统一

2、在涉及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民族尊严的问题上,要坚持原则

3、要树立坚定的国家意识和大局意识,服从和服务于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服从和服务于我国整体对外战略

4、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以事实为主、以我为主的方针

5、考虑宣传重点内容和工作部署,一定要着眼于增进外国人对中国的理解和支持

总之,对外宣传工作有自己的规律,要加强研究,不断提高对外宣传的本领

新闻工作的地位与作用:

职业是指社会分工中以特定手段和技艺向公众提供专业服务的工作和岗位。新闻职业是以新闻传播手段向社会提供信息服务的职业,在社会分工中担负着特殊的社会职责。新闻工作在促进社会的有序发展、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种社会功能,是通过新闻工作者的职业行为体现的。

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特征:

(1)能够及时、敏锐的反映社会和时局的变化;

(2)新闻工作以全社会为其工作对象,也以全社会为其服务对象,新闻工作者能够与社会生活和人民群众保持着十分广泛的联系;

(3)新闻工作者要具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具有很强的政治洞察力,作为喉舌、工具具有很强的政治性;

(4)新闻媒介在反映舆论、引导舆论方面具有权威性,新闻工作者最为舆论的代表具有很高的权威性,被称为“社会公正的法官”;

(5)新闻工作者的职业是一种快节奏、高强度的创造性劳动;

(6)新闻工作者往往是在事后在最短的时间里把所发生的事件报道出去,使新闻工作者所反映的生活会同复杂的实际生活产生一定的距离,因而新闻职业具有浮光掠影的弱点。

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责任

是指从事新闻职业活动的人员对其职业行为所产生的社会作用和社会意义所应承担的责任。社会责任是构成新闻传播活动的基础,是新闻工作者基于一定的政治立场、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和业务水平,在内心信念和道德责任感的驱使下,自觉履行对事实、对社会应尽的责任、使命和任务,也是社会对新闻工作者提出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

新闻工作者的职业修养:

①政治修养。新闻工作者在政治上要求高,要讲党性,讲政治,把政治坚定性、政治洞察力和政治责任感作为第一位的修养。

②思想修养。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把做坚定的唯物主义者、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为根本的思想修养。

③法制观念和职业道德修养。新闻工作者对自己的基本要求有六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遵守宪法、法律和纪律;维护新闻的真实性;保持清正廉洁的作风;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

④业务能力修养。包括:政治判断力和新闻敏感性;社会交往与活动能力;调查研究能力;文字表达能力;身体和环境适应能力。

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的本质特征:

①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同普遍的道德现象一样,是一种由经济基础决定的上层建筑,由社会存在决定的社会意识形态,因而它的内容和形式,最终都取决于社会存在,取决于社会的物质生产方式。

②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较之其他职业道德,具有更为鲜明的阶级性和更为强烈的政治色彩。

③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是对新闻传播活动的一种特殊的调节规范体系。

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和规范:

基本原则可以分为以下两点:①社会主义新闻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原则。

②社会主义新闻工作坚持从实际出发、事实求是的原则。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是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得以贯彻和实现的重要环节。1981年由中宣部新闻局和中央新闻单位共同商拟制定的《记者守则》(试行草案)是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第一个成文的新闻职业道德的规范条例。

1991年1月19日,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第四届理事会第一次全体议会一致通过了《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第一个正式颁布的新闻职业道德规范。1994年4月,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第四届第二次全体会议又对《准则》进行了修订,使其更全面、更系统。

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

承和发扬党的新闻工作优良传统,树立新闻工作者良好的职业道德,维护新闻工作的严肃性和声誉;

②充分发挥新闻工作的正确舆论导向作用,保持媒体的公信力;

③促进新闻队伍建设,保持新闻事业健康发展。

《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2009年修订颁布)

一是在指导思想上,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和三贴近原则等写入《准则》

二是在基本要求上,把新闻职业道德细化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发扬优良传统、坚持改革创新、遵纪守法、促进国际新闻同行的交流与合作等7项要求

三是在规范条款上,更加贴近新闻工作实际。比如,采访报道突发事件时应遵守的原则和注意事项,善于利用新载体、新技术收集信息、发布新闻等。

《中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职业道德准则》

广播电视是当今最具影响力的大众传媒之一,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加强广播电视队伍建设,倡导良好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规范广播电视编辑记者的职业行为。

国家广电总局于2004年12月2日向社会公布《中国广播电视记者职业道德准则》,准则共分责任、真实、公正、导向、品格、廉洁和附则七大部分。

对广播电视编辑记者的职业行为作了详细的规范,要求广播电视编辑记者①切实担负起弘扬民族精神、传播先进文化、推动人类文明的崇高使命和社会责任;坚持客观公正的职业理念,忠于事实,追求真理;②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③恪守敬业奉献、诚实公正、团结协作的职业道德;④严格做到遵纪守法、清正廉洁,反对任何形式的“有偿新闻”。

《中国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职业道德准则》

国家广电总局于2004年12月2日向社会公布《中国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职业道德准则》,对播音员主持人队伍的道德取向、素质要求和工作方法提出明确要求。《中国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职业道德准则》着重强调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作为有广泛社会影响的公众人物,应时刻保持谦虚谨慎、自觉追求德艺双馨;在工作和生活中保持良好的仪表和文明举止,自尊自爱,通过严格约束日常行为,树立良好形象,维护媒体公信力;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维护祖国语言文字的纯洁。准则并规定,播音员主持人不得将自己的名字、声音、形象用于任何带有商业目的的文章、图片及音像制品中。

延安新华广播电台:

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座人民广播电台,1940年12月30日在延安开始播音,呼号XNCR,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前身。1941年12月3日开办日语广播。1947年3月21日改名为陕北新华广播电台。国统区听众称之为“茫茫黑夜中的灯塔”,在解放战争中起到巨大作用。

北平新华广播电台: 1949年3月25日,陕北台迁进北平,改名为北平新华广播电台,开始具有中央台的性质。

1949年9月27日改名北京新华广播电台,1949年12月5日定名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另外也是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最初的台名。1949年2月2日开始播音,陕北台迁进北平使用此名后,改名北平人民广播电台。

中央广播事业局:简称广播事业局。中华人民共和国主管广播电视工作的部门,1949年10月成立,当时属中央人民政府新闻总署领导。1982.5撤销。

46.广播电视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主管广播电视工作的部门。1982年5月,根据第五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第23次会议据顶,撤销中央广播事业局,成立广播电视部门,属国务院领导。历任部长:吴冷西、艾知生。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负责广播电视宣传和广播电影事业的国务院直属机构(正部级),是全国广播电影电视业发展和行业管理的行政主管部门。前身是成立于1949年6月的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处。1998年3月25日,国家广播电影电视部改组为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该局的主要职责包括:研究并拟定广播电视宣传和影视创作的方针政策,把握舆论导向;指导广播电视电影创作并协调其题材规划;指导广播电影电视管理体制改革等。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综合性大型传媒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华语广播机构。创办于1940年12月30日,前身是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目前办有9套专业化定位的广播频率,每天播音197小时,全国广播综合覆盖率为95.04%,是世界上拥有听众最多的广播电台之一。英文译名为ChinanationalRadio,缩写为CNR。(经济之声、音乐之声、都市之声、中华之声、神州之声、华夏之声、民族之声、文艺之声。)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国向世界广播的国家电台,也是世界最大的国际广播电台之一。创办于1941年12月3日(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开播的日语节目)。其宗旨是“向世界介绍中国,向中国介绍世界,向世界报道世界,增进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英文译名China Radio International,缩写为CRI。目前每天使用43种语言(38种外语+汉语普通话+4种方言),截止2006年底,每天累计播出节目时数达1100多小时。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在世界各大洲建有30个驻外记者站,并在国内各省、市、自治区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建有记者站。

中央电视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电视台,1958年5月1日试播,当年9月2日正式播出。初名北京电视台,1978年5月1日更名为中央电视台,英文名ChinaCentral Television,简称CCTV。

中央电视台目前开办18套开路播出电视节目、11个付费电视频道、1个高清频道和28个网络频道,开路频道共有408个栏目日常播出,播出总量为120376小时,平均每天329小时,中央电视台节目全国人口覆盖率达到94.4%,观众近12亿人。

中央电视台与世界134个国家和地区的208个媒介机构建立了业务关系,在全球共设有15家记者站,并在台湾地区建立了记者站点。

52.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和报纸摘要》:简称《早报摘》,是中央人民广播电视台以发布国内外要闻、政令和当天首都报纸摘要为主的综合性重点新闻节目。其前身是开办于1950年4月10日的《首都报纸摘要节目》,从1955年7月4日开始固定在每天6:30-7:00播出,7:00-7:30重播。

50多年来,《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的收听率始终名列各类广播节目榜首。

53.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是中央电视台以发布国内外要闻、政令和当天首都报纸摘要为主的综合性重点新闻节目。它是全国城乡观众获取新闻的重要来源,长期以来也是收拾率最高的电视节目。1976年7月1日开始试办,名为《电视新闻》,1978年1月1日正式定名为《全国电视台新闻联播》,后简称《新闻联播》。1984年起开始播出有关台湾地区与港澳地区的报道和有关亚洲各国的报道。

中国广播网:"中国广播网"(www.cnr.cn)。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办,具有鲜明的广播特色,是中国最大的音频广播网站,旨在通过互联网"让中国的声音传向世界各地"。 "中国广播网"的前身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网站,1998年8月注册开通。2002年1月1日,正式更名"中国广播网"。 "中国广播网"共设有新闻、财经、体育、音乐、书院、汽车、旅游、军事、民族、台湾等63个专业频道,400多个栏目。网站音频数据总量2TB。网站同时以国际领先、国内一流的流媒体音频广播技术,为网民提供中央人民广播电台9套节目网上直播、270多个重点栏目的在线点播服务。

国际在线:(www.cri.com.cn)是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网站,1998年12月26日正式对外发布。已发展成为由43种文字、48种语言音频节目组成的中国语种最多的网站。“国际在线”的访问者来自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网上节目时长达到每天221.5小时,日均收听人次70万。

中国网络电视台CNTV是中国国家网络电视播出机构,2009年12月28日正式开播。

广播电视节目

是广播电台、电视台所有播出内容的基本组织形式和播出形式。它是一个按时间段划分、按线性传播的方式和表现内容、依时间顺序播送内容的多层次系统。就一个台来说,至少包括三个层次:一套节目、一个节目、一次节目。

分类:按内容性质分为新闻性节目、教育性节目、文艺性节目和服务性节目;按内容构成和组合形式分为综合节目、专题节目、杂志型节目;

按播出方式分为直播节目和录播节目;

按播出时间分为定期节目、特别节目、插播节目;

按播出次数与内容的关系可分为首播节目、重播节目、滚动节目。

广播的传播特点:

①传播迅速,信息量大;②听众广泛,覆盖面广;

③声情并茂,参与性强;④转瞬即逝,不易保存;

⑤线性传播的选择性差,受众的选择权是不完全的。

电视的传播特点:

①信号符合视听兼备、声响互动,可以传递比其他媒介更多的信息;

②长于再现,重构时空,现场感强烈;③时效性强;

④转瞬即逝,不易保存,信息选择性差,不具备抽象性和概括性。

广播的传播符号:是声音,各种声音按不同的特性,被划分为三个类别:语言、音响和音乐。

广播语言:是指传播者在节目中进行播报、解释、说明等内容的单纯语言表达,是广播运载信息最基本的符号系统。在新闻类广播节目中,语言的最基本形态有三种:新闻播音语言、新闻报道语言、实况语言。

音乐:是通过组织音乐表现情感的声音。在广播中,音乐的存在有3种形式:音乐节目、节目音乐(如开始曲、间隔曲等)、实况音乐(是新闻事实的有机组成部分)。节目音乐的运用更为广泛。

音响:在广播中它被用来指报道、解说语言(不包括采访对话语言)和音乐节目、节目音乐以外的一切声音。当它在广播新闻中与语言、音乐概念并举时,所指的就是除去演播室语言和音乐以外的声音。在广播中,音响可以分为实况音响与音响效果两种。实况音响具有真实性,音响效果只具有真实感,不具有客观真实性。

电视的传播符号:是声音和图像。声音分为三个类别:语言、音响、音乐。

图像在形式上大致可分为:

(1)文字:一是画面内的文字(影像内存在的文字);二是编辑制作时加上去的文字,称为“屏幕文字”或“字幕”。

在电视当中,文字作为一种独立的传播要素发挥作用:①与影像等相比,文字在传达信息时具有抽象概括的能力,具有间接、明确、灵活的优势,因而在电视传播中常用于辅助其他形式的图像和声音传达准确的限定性信息,弥补影像多义性和声音易产生歧义等局限,发挥补充、说明、介绍、引导、强调、扩大信息量和美化画面等各种作用。

②文字还能在电视中单独传达信息,例如在节目中插播节目预告或最新消息。

③采用“声画合一”的手法,有声语言和文字同步播出,既有利于受众接受,又有利于加深记忆,与有声语言相比,文字不容易产生同音歧义的优点,因而对于重要会议公报、政令、名单等密集抽象性信息内容的传播,可以帮助观众更好的接收。

④文字不会对声音产生干扰,在不宜出现解说语言的特定条件下,可以通过文字传达必要信息。

(2)示意图与图表:示意图是事物、形态、关系等的简约化形式。简化、形象、直观是图表传达信息的优势所在。

(3)照片与图片:一般是作为影像的补充,用于没有、无法或不宜拍摄活动影像的情况。

(4)影像:电视影像是电视摄录系统对事物光影状态及其变化的连续再现。

电视影像媒介特征的本质是对象具体可感性的再现。

电视影像的特征:

①再现性的本质特征。电视摄像机所摄录画面音响中的对象是具体的客观存在物,画面能客观准确地再现镜头前拍摄的现象,包括对象的运动、色彩、影调等等。因此纪实性电视画面被看作现实的真实再现,能激起观众相当强烈的现实感。

②时空一体的运动存在方式。电视影像是时空一体、连续活动的画面。一方面,电视摄像展示的是与客观世界同样的情景,而时空一体的运动变化是人类感知客观世界的基本方式。另一方面,电视摄录系统也以它特有的方式记录、传播其摄录对象,这其中就包含着其自身的运动与变化,如水平方向、垂直方向等各种不同角度的推、拉、摇、移、升、降、甩等镜头运动。

③声像一体的信息形式。电视影像具备声像一体记录的能力。声像一体是电视影像的传播优势之一,也是受众对电视影像的基本期待。

④限定性显示空间。电视影像的拍摄与显示还不是全视域的。这种拍摄与显示上的制约性,决定了电视的摄录、传达与接收方式,具有相当的强制性。

⑤感性的符号形式。影像作为符号,是完全感性的自然符号,一般不具备抽象性和概括性,影像符号长于展示而拙于阐释。

⑥孤立影像含义的不确定性。受众对作为关系要素的各画面或孤立镜头来看,其含义是无法确定的,可以作多种理解。

电视影像的要素:影像是电视摄录系统对事物光影状态及其变化的连续在线。

(1)镜头与蒙太奇。由电视摄录系统记录的一段连续的动态影像流程称为一个镜头,它是电视语言基本表意单元和叙事单元,相当于语言中的词汇。它既有两维平面表现三维立体的空间特性,又有影像连续运动的时间特性。电视镜头作为事物时空的影像记录,从本质意义讲,它展现的应该是形声一体化的形象,声音是镜头的有机成分。

蒙太奇又称镜头语言。即在影视作品的创作中将一个一个的镜头,根据一定的规律和逻辑关系组接在一起,通过形象之间相辅相成或相反相成的关系,相互作用,产生连贯、对比、呼应、联想、悬念等效果,形成一个含意相对完整的表意整体。

蒙太奇作为影视艺术的特殊的语言形态具有以下三个层次的意义:

①作为影像表达反映现实的独特的思维方式,即直观视听形式的思维。

②作为影像作品基本的叙事方式和结构方式。

③镜头剪辑的具体技巧和技法。

(2)画面构图:是对拍摄对象以及各种造型元素进行组织和安排,使其成为具有思想含义与美感形式的画面形象的过程。

①构成一幅画面的主要因素:主体、陪体、前景、背景、空白。

②影像画面构图的主要因素:影调、形状、线条、色彩。

(3)光线:分为自然光和人工光。

(4)拍摄角度。垂直方向分为:平角、俯角、仰角;

水平方向分为:正面、侧面、背面。

(5)运动镜头。分为:变焦距镜头、摇镜头、移动镜头。

①变焦距的镜头:是通过一边改变镜头焦距一边进行拍摄的方式获得的镜头。

②摇镜头:摇镜头的获得过程称作摇摄。摇摄是指摄像机镜头以固定支点为圆心做旋转运动进行拍摄。

③移动镜头:所谓移动镜头,就是摄像机在运动中所拍摄到的镜头。它可以全方位地变换与被拍摄对象的距离和拍摄角度,形成推、拉、移、降、跟等各种运动方式。

(6)景别: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

广播电视新闻的语言表达原则广播电视新闻的语言表达必须遵循广播电视媒体的传播特点和新闻写作的基本原则,具体表现为以下五个原则

1易于接收接受。线性传播、转瞬即逝的特点要求广播电视新闻的语言表达应明白晓畅,易于接收、接受。

2可听性。广播电视要求受众用听觉器官捕捉语音、语义,因此要让受众听得见、听得懂,要求入耳入脑,便于耳听接收。

3准确性。广播电视新闻的语言表达要求真实准确,新闻报道对象要确有其事,构成新闻的基本要素、过程细节、引语、资料等都应是准确的。

4完整性。广播电视新闻所要表达的信息应相对完整。

5通俗性。受众的多样性,需要广播电视新闻把深刻的思想、复杂的问题等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表达清楚,同时也要避免语言表达的简单化与庸俗化。

广播新闻中音响与文字的关系?广播新闻中解说词通常起到叙述事实,说明音响,补充音响,概括提示音响,连缀音响组成报道的作用。在节目中要处理好二者的关系. 写解说词的时候要兼顾音响内容,解说要合理安排,结构音响,解说与音响要和谐统一。音响报道要充分发挥音响的作用,用音响直接表达报道的主题。文字要对音响做必要的说明和补充。凡能用音响表现的,就不要用文字,凡音响已经表达清楚的,文字就不要再重复。

电视新闻中画面、音响与文字的关系:负载电视新闻的三大元素-----画面、 同期声、文字解说, 相对于电视新闻的整体而言,都是不完整的,都只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电视新闻的画面,同期声和文字稿要紧密配合画面,结合画面进行组织和写作。应根据新闻主题的需要,去挖掘画面内在的涵义,交代画面无法交待而又必须传达的信息,使同期声,解说词与画面形成一体。

深度聚焦媒体转型中的播音主持行业

微信ID:quanmeitizhuchi

长按二维码关注全媒体主持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