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吕应科——省军区警卫勤务队通信中队无线电分队分队长。入伍17年,先后荣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2次,2次被评为原南京军区“优秀士官标兵”、全军优秀士官人才一等奖。他爱岗敬业、专武精武,始终以一股“不服输”的拼劲韧劲,钻研技术、攻克难关、建功岗位,做到“对每一条线路走向都一清二楚、对每一台设备运转都了如指掌”,收获的满满军功章就是最好的褒奖。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他的故事~

一、作为一名战士,就要有不忘初心、苦练本领的求实精神

我的大哥是一名武警军官,从当兵到成为一名军官,他经常向我讲起他的成长经历以及一步步走来所付出的努力和艰辛。在大哥的影响下,我立志参军入伍。临行前,他打电话对我嘱咐道:“到了部队一定要好好干,不管分配到什么岗位,一定要做到独挡一面。

带着大哥的嘱托、家人的希望和自己当兵的梦想,我来到了军营。当兵第二年,我从文书的岗位上转行到无线电报务专业,这对我来说是个挑战更是个机遇。挑战的是我的起跑线比别人晚,通常都是新兵下来就去学报务;但我始终把它当作一次难得的机遇,因为我知道作为通信兵,只有过硬的业务技能才是干好工作的关键。通过刻苦的学习、训练,6个月的岗前集训我以6个课目优秀的成绩结业,同时被报训队评为“优秀学员”。实践证明只要有信念、有恒心、有毅力,就没有做不到的事。

我所在的分队,由于任务性质,每天24小时不间断工作,还要负责保障演训任务等,可以说任务繁重而艰巨。工作运转依靠的是每一台设备的正常运作,如果设备出问题那就是事故。但现实情况是,由于设备老化,也会出现各种故障。那时我常常泡在机房里,有时一待就是十几个小时,不懂的地方记录下来向分队的技师、骨干请教、询问、学习,再不懂的就问厂家。我将每一条线路的走向都记录下来,形成完整的机房路线走向图。我给自己的要求是,发现设备问题就能立即判断问题原因,知道该怎么样以最快最好的方法解决问题。一直到现在,我敢说收信机房的每一条线路走向我都一清二楚,每一台设备的运转我都了如指掌。

在2011年全军某演练期间,一电台车业务终端突发故障,无法正常工作,2个小时不通就是通信差错。由于时间紧迫,只能尝试用其它的设备代通,这意味着所有的线路都要重新焊接,面对这样的情况,我冷静迎战,结合平时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准确做出判断,根据教材上所学理论大胆尝试,拆机、焊线、调试,一气呵成,整整提前了10分钟恢复通信!工作中的经历让我更加坚信,过硬的技术都是“钻”出来的,只要肯吃苦,就没有学不会的东西,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二、作为一名骨干,就要有迎难而上、建功立业的冲锋精神

作为一名分队长,我始终认为分队的成绩是衡量分队长能力素质的重要因素。当兵17年来,所经历的大项活动很多,但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是发信天线场重建任务。

2006年由于某场地进行改造,我连部分场地设施也要进行重建。由于当时连队在位人员比较少,能参与施工的人员更是匮乏。整个工程要架设几十副天线,每根重达200多斤。有的在田间、有的在荒地、有的在山顶,推车不能到达的地方,就只能依靠人工搬运,尤其是用肩膀架着杆子爬山,那种疼痛、疲惫的感觉至今仍让我记忆犹新。

由于天线杆比较重,一开始都是四个人抬着一根杆子走“s”型的山路慢慢往上爬,有时两三根天线杆抬上山就要半天的时间。当时参与施工的人员中新同志居多,他们根本没有干过这样的体力活,有的甚至要六个人才能抬起一根杆子,进度很慢。我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按这种进度,如期完工根本不可能。于是我召集参与施工的士官骨干,跟他们讲,越是艰难辛苦的时刻,我们士官骨干越是要发挥好带头作用,为义务兵同志做好表率。说完我和另一名士官就抬起一根杆子以最快的速度到达目的地,最终大家齐心合力,按期完成任务。其实我也从来没有干过这么大强度的工作,因为责任和义务,因为不服输的态度,让我有了动力。

白天要进行天线的开设,到了晚上就要在场地布放电缆,几千根线不能有一丝一毫的差错。我们背负着手臂般粗的馈线,用敢打敢拼的钢铁意志爬完了三万多米!一百八十多个日夜中,战友们互相扶持,互相鼓励。用团结和热血战胜了疲劳和困乏、困难和阻碍。用一往无前,团结拼搏的战斗精神书写了辉煌的一页!我们架设天线零差错,坑道布线零误差。

作为一名基层连队的士官骨干,我认为越基层,越艰苦的地方越能体现出人生的价值。正是这份军人的灵魂、血性、荣誉鞭策着我成长进步。

三、作为一名党员,就要有工作为先、舍小为大的牺牲精神

我始终认为作为一名党员,任何工作都要模范带头,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把平时当战时,把岗位当战位,以实战的姿态和标准对待每一次任务。

2010年5月,我正在参加一项演练,父亲突然来电话,说母亲晕倒正在医院抢救,情况不是很乐观。当时,我整个人都懵了,正打算向连长汇报情况,希望能回家探望母亲,可还没等我开口,就接到上级命令,要我前往外地某研究所,对某个系统的安装调试进行全程跟踪学习。连长塞给我一本资料,对我说:“去了以后一定要好好学,回来这个系统前期建设的担子,你还要挑起来。”一边是养育我长大成人的母亲,一边是培养我成长成才的组织。在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并得知母亲已经苏醒后,我放弃了请假的打算并给父亲打电话:“部队临时有任务需要我,我暂时回不了家,您一定要照顾好妈妈,等我完成了任务马上回家!”父亲没有怨我:“你是当兵的,有学习机会,千万要珍惜,家里有我照顾”。父亲的话让我更加坚定了学习的信心。

学习的过程充满了艰辛。各种设备看得我眼花缭乱。我只能用最笨的方法学起,白天记下每个操作步骤,画出每根线路走向,然后对着笔记本,一步步操作、一次次熟悉。到了晚上,我就拿着书到安静的地方,加紧补学其他专业知识。那一个月,我全身心投入,不分白天黑夜,最终,顺利掌握了所有设备操作。

回到单位后,我作为教员参与到系统的教学、训练和演示汇报工作中,培养出第一批系统操作手,当年就随系统加入到兰溪抗洪实战,使系统在最短时间内形成了战斗力。同年,我被评为军区优秀士官标兵,并荣立二等功。

四、作为高级士官,就要有不忘组织、珍惜荣誉的感恩精神

选择军人的职业,就意味着奉献和担当。和大家一样,我也遇到过个人需求与组织需求的矛盾,但作为一名党员,我深知组织的需要至高无上,只有脚踏实地把组织交给我的工作埋头干好,才是对组织最好的回报。

今年3月9日,省军区办公室朱云忠主任为我颁发军衔命令状,意味着我正式成为高级士官中的一员,我倍感荣耀、更感责任重大。虽然地处偏远,但我们担负的责任重大,哪样出了问题都是事故。

“困难来了怎么办,撸起袖子加油干”!无论严寒酷暑,我坚持每星期带队维护,改革一年多来,我们没有出现一次通信事故,切实做到了“迅速、准确、保密、不间断”。

还记得2015年2月,在参加一次表彰总结大会时,我遇到了一名一级军士长,看到他胸前满满的军功章,我肃然起敬。通过聊天,我得知他己经年近45岁,他跟我说“当兵20多年,从一开始什么都没有,到现在什么荣誉都有了,也有了一技之长,更找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是组织培养了我、造就了我,现在就想在军旅生涯的最后几年再多做点事情来回报党和部队”。这是他的原话,我第一次在生活中听到一名同志由衷的这样说话,我被这听起来很远,却极其中肯的话打动了。回想在这些年的成长经历,我觉得自己没有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也没有很强的过人之处,只是在本职岗位上干了一些微不足道又极其平凡的事,可我收获了一生的财富。

(第883期)

作者 | 吕应科

编辑 | 蓝精灵   斯  斯

来源| 钱塘兵事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