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国·大同潘家园:感受浓浓文韵,注入发展活力

中国·大同潘家园

在秋日明朗阳光的照射下,古都大同处处文华绽放,景致如画。在古城清远门旁,一个古色古香的建筑群落让古城的文化气韵更显丰富精彩,这里的建筑为明清风格,并有民国风情,青砖黛瓦,雕梁画栋,每一座建筑都极具艺术匠心,细细观赏,彩绘沿袭了老大同的特色风格,“四季花卉”“二龙戏珠”“凤穿牡丹”“狮子滚绣球”“松鹤延年”“五福捧寿”等充满喜气,流云纹、花草纹、波浪纹、龟背纹、书法篆字纹等,精致优美,栩栩如生,充分展现了建筑与绘画艺术的完美结合。这里堪称古城西部的“文眼”位置,东临开化寺,南接华严寺,西望朝阳宫、西城墙,北扼大同府衙,格局开阔,是一幅动人的古都文化画卷。

历经一年四个月的建设,今年8月,中国·大同潘家园完美呈现,全面开园,为古城更加活起来、火起来注入全新的文化活力。中国·大同潘家园项目由大同市政府引进,是北京潘家园首次在外域开拓的品牌输出,是我市“双环行动”中12个环古城重大项目之一,是提升城市文化品质的重要工程。据项目建设方大同叶茂传统文化置业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项目建设投资3亿元,建设用地面积24777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4117平方米,在立足大同本土特色文化的基础上,结合全国艺术品产业和大同的实际情况,着力建设具有大同本土特色的文化市场,是融合艺术创作、艺术交流、艺术展示和文化品牌运作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文商旅新地标。在大同潘家园项目开园之际,举办了中国·大同潘家园传统文化艺术节,众多国内曲艺名家负鼓携琴汇聚于此,京韵大鼓、琴书、牌子曲等曲种集中展现,深圳市小品话剧团应邀来同表演别开生面的《剧说成功》,精彩绝伦的表演,为人们献上了一场场艺术盛宴;同时,回青·回望张滃作品展、张旭光草书艺术大同巡展,第二届大同玉石文化节和大型鉴宝活动的举行,呈上文化传承、艺术交流的盛会,让这里成为弘扬中华文化的载体、彰显古都大同魅力的平台,备受人们关注与喜爱,成为大同市民及八方游客感受大同文韵的热门地。

秋日的一个下午,记者漫步来到大同潘家园,只见商户栉比,游人如织,内部格局爽朗,环境清雅,充满文化艺术气息,让人举步流连。在项目负责人的引导下,记者从西向东领略了这个洋溢着鲜明地域文化和浓郁艺术气息的文化建筑群。园内西侧为古玩区,主营古玩、石雕石刻、木艺雕刻加工等,备受大同市民及游客喜爱的云海曲艺社亦入驻这里,中部为玉器区,主营珠宝、玉石、文玩、钱币收藏、现代工艺品等,东侧为书画区,主营书画收藏、古旧书籍、大同本土特色文化、剪纸等,三个区域各具特色,形成风貌不同的文化气场,据了解,目前,园内的门店已基本全部入驻商家。三大区域的中心为地摊区,据介绍,园内原计划设置284个地摊位,但报名希望进驻的有千余家,现进驻780多家,商户来自全国各地。记者看到,地摊区展示售卖的文玩艺术品琳琅满目,包罗万象,游人在自由轻松的淘选过程中,感受一种别样的文化乐趣。

大同潘家园内,还有三条老大同的老街,由西向东依次为西门大巷、二府巷、师校街,如今,规划建设成为园内的内街,焕发出全新的文化风采。据了解,西门大巷汇聚具有地方特色的多种餐饮美食,将成为极具特色的大同餐饮一条街,二府巷以民俗文化项目为主,致力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技艺的推广,师校街将以特色小吃为主,汇聚大同本土及全国特色小吃,让游客开心感受舌尖上的大同。

“这里很有文化特色,建筑很美,艺术内涵很精彩,更加丰富了我的大同古城文化之旅,更加感受到大同的内在文化魅力。”采访中,一位来自省城太原的游客说。步出大同潘家园,回望这个青砖主体色调凝重、朱红门窗格调喜庆、飞檐斗拱气势飞扬的建筑群落,在夕阳暖晖的笼罩中,氤氲、升腾起一种让人沉醉的文化气韵。

记者:史涌涛

大同文传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